“合作学习”大有讲究
2021-06-11叶存洪
叶存洪
曾几何时,公开课一定得有一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有了这个环节,课就洋气了,就符合现代课改精神了。所以,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教学场景:教师讲着讲着,然后说:“同学们,接下来分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于是坐在前排的学生便掉转头跟后排同学结成一个个小组进行“合作”,这个时候其实天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整个教室叽叽喳喳,三五分钟后随着教师一声令下讨论结束。每每看到这种场景,总觉得有些喜感,心里免不了会想:“这种合作學习,学生真合作了吗?学习真发生了吗?”那么,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如何实施呢?
教师课前要认真做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比传统的课堂讲授要难得多,教师不能在课堂上随意为之,事先应进行充分设计。设计时要注意到:第一,学习任务要有意义,能使学生产生思考、探究的冲动和欲望。第二,设计合适的组织形式且经常变换,如果一次次重复使用相同的策略,那会磨灭学生的兴趣。第三,把握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如同“跳起来摘桃子”,桃子太高,遥不可及;桃子太低,触手可及,人们都不会去跳的。
避免有学生游离于群体之外。要真正形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每名成员都必须对其所认领的学习任务负起责任,都必须意识到没有人能够“搭别人的便车”“吃免费的午餐”。为此,教师要设计出能够让学生切实担负起各自责任的学习任务;不以小组为单位笼统评分,而是给个体评分,以体现不同成员之间知识、能力、努力的差别。
培养学生合作共学能力。成功的团队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出一个强大的学习团队,难度丝毫不亚于为学生讲解清楚某个晦涩难懂的科学概念。团队内不能滋生敌对意识和过分竞争的思维模式,不能一言不合就互相指责、一拍两散,要善于发现和了解他人的优势和长处,有效保护课堂的多元性。
优化课堂的物质结构。在大班额逐渐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改变“秧田型”的课桌椅摆放形式,按照任务分组“围坐”。在前者的情况下,每个学生看着前排同学的后脑勺,很可能导致缺乏交流氛围和欲望;而在后者情况下,对社交技能的需要就会变得明显而迫切。
培养学生“倾听”的态度和能力。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表述,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在日本当代教育学者佐藤学看来,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擅长倾听,只顾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所以学会学习就是要学会倾听。合作学习尤其要鼓励学生通过倾听欣赏对方的能力和经验。
与学生共同制定合作学习规则。做任何事情都要把规则提在前面,合作学习也不例外。比如,“轮流发言,不打断别人说话”“可以不赞成他人的观点,但不可攻击人格”“小声在组内讨论,大声在全班分享”“让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等等。这些规则应该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制定。学生参与规则制定,他们就会觉得“我是在执行我自己制定的规则”,主体意识就大不一样。
合理分组。在合作学习课堂上,如何分组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决策。现在一般是“就近原则”,避免学生大范围移动。事实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异质”特征,可按能力高低或学生不同的优势进行异质分组。至于人数,在合作学习初期,让学生两两结伴学习,然后逐渐将小组人数增加至三人、四人甚至五六人。小组人数过多,势必会有学生无所事事而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容易产生纪律问题。还要适时轮换组内成员的角色,毕竟不同的角色也能带来不同的责任意识和体验经历。◆(作者系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