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1-06-11吴华新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堂构建有效教学初中物理

吴华新

【摘 要】进入初中后,学生开始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对于中学生来说,物理是一个全新的学科,一些学生在感受物理学科魅力的同时,也会感到对物理学习无从下手。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对每一个物理知识点都深刻掌握,才能构建起物理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水平。想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实需求出发,探究物理有效课堂的构建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671-8437(2021)10-0094-02

初中物理知识逻辑性以及抽象性都比较强,同时知识之间的关联也比较强。初中学生由于刚接触物理,往往难以理解物理知识内容,学习效率比较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让学生通过大量做题来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但从实际教学情况看,这种教学方法的效率比较低,还容易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看,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是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将提升教学有效性作为教学改进、优化的重要方向,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有效创新。

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的意义

当前推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是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创新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更加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满足时代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保证教育始终能够跟随时代发展,并做出相应调整,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现阶段,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而一些教师往往运用题海战术开展教学。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是物理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及抽象性,题海战术难以持久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容易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因此,优化、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十分必要[1]。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突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也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更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这是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

2.1  重视新课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一般具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同时也具有比较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会对“神奇”的物理现象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物理学习,促进物理教学的实施[2]。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导入新课。

如在教学浮力时,笔者利用沉浮现象来表演“小魔术”。在课前准备一个空的小玻璃瓶,将小玻璃瓶装满水后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小玻璃瓶会直立浮在量筒中。这时,笔者用橡皮膜将量筒口封住,挤压橡皮膜可以发现,小玻璃瓶会立即下沉;将橡皮膜恢复原状,小玻璃瓶就会浮上来。学生看到这样的物理现象后会感到十分好奇,并对其中的原理产生探究欲望。笔者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顺利完成了新课导入。另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如在教学“热机”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水沸腾时会把壶盖顶起来这一生活现象,来导入热机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2  重视课堂提问环节,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实践证明,驱动型问题往往能够促进学生有效思考,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知识,让学生从单纯接受教师的知识输出逐步向通过自主思考获得知识的模式转变,从而保证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而想要在课堂中有效提问,教师就需要做好课前准备,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3]。在提问之前,教师必须要有清晰的目标,对于需要问什么,在什么时候问,让哪些学生来回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和物理知识水平,控制好问题的难度,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解题信心。

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特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调节电视机的音量与调节台灯的亮度,二者在原理上是否有一致性?如果一致的话,是什么原理呢?”这个问题较为简单,学生都知道与电流有关,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接着提问:“怎样能够改变电阻的大小?”当学生回答可以通过改变材料,改变导体的截面积、温度、长度后,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什么仪器可以对电流的大小进行调节?”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会回答滑动变阻器。教师可以接着提问:“怎样将滑动变阻器接到电路中,改变电流的大下呢?”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引出新课的内容,还能带领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也能不断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2.3  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想要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高效进行物理学习,以及能否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而创新意识是探究的前提,有创新的意识,才会有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已经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大胆质疑,并通过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4]。

如在“透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随着透镜位置的变化,成像的位置也在变化,让学生总结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望远镜的成像原理,鼓励学生创新透镜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2.4  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想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上存在理解能力的差异,针对相同的物理知识,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后进层、及格层和优秀层,分层的标准可以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可以是学生的日常考试中的成绩。对于后进层的学生,教学的重点在于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及格层的学生,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这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优秀层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同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这对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学生进入初中后,普遍感到物理学科的学习很困难。一方面,对于物理这门全新的学科,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物理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同时需要做大量的习题,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物理教学中付出了比较多的精力,却难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改进和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的思想,根据知识内容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构建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春霖.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6).

[2]李璐.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构建策略[J].中华少年,2020(9).

[3]刘小刚.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构建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1).

[4]赵燕平.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构建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4(8).

猜你喜欢

课堂构建有效教学初中物理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浅谈阳光语文课堂的构建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