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2021-06-11关琳琳

锦绣·上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关琳琳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下文尝试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希望研究观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引言: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特征,也是经过历史洗礼的民族风貌与特质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与物质文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指导工作本身就以德育作为主要目标,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强化德育效果,为德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素材和教学思路[1]。因此,当前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树立传统文化渗透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客观条件。构建“文化课堂”已经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那么,究竟如何构建“文化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立足学生生活经验渗透传统文化

在组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生活经验,客观分析学生在生理、心理、智力及其他综合能力方面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在了解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工作,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理解的文化教育资源,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2]。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讲授“国家利益的含义”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篆体“国”字的来历。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书写篆体“国”字,或提示学生篆体“国”字是由“或”字加大“口”构成的,学生根据所学语文知识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汉字的构造方式有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这样就有了探讨的基础。经过讨论,原来篆体“国”字中的“戈”代表“武力”;小“口”代表“人口”; “口”下“一横”代表“土地”;外围的大“口”代表疆域。联系篆体“国”字的构造方式思考“国家利益的含义”,就会明白国家利益其实就是国家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

2.立足民族风俗渗透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风俗在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广泛存在,在民族风俗中挖掘传统文化,可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此外,了解传统民族文化还能够发展学生社会性,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和朋友在一起》这一课知识时,笔者首先为学生讲述了友情的重要性,并讲述了良好的友爱关系对于他人、社会还有自己的意义。接着,知识延伸时笔者表示友爱需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那么,如何尊重呢?首先,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俗,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尊重,不视图破坏和影响他人的民族风俗。同时,笔者询问班级中的学生都是什么民族的。学生有的回答汉族、有的回答回族、满族。于是,笔者要求不同民族的学生对自己民族的传统风俗进行讲述,以便帮助全班学生互相了解班级学生的民族风俗,进而实现互相尊重、互相关爱,进而建立良好的友谊。最后,笔者又针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和外国民族的独特风俗进行了讲述和讲解,并要求大家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进而实现对于他人人格的尊重与关爱。因此,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民族风俗的教育,并帮助学生在知识了解过程中建立文化和风俗的尊重、包容理念。

3. 立足民族精神渗透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含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还包含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还需要从民族精神上进行教学培养,通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促使学生逐渐具备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文化传播使命感[4]。例如,在学习《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这一课时,笔者为学生讲述了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笔者将责任分为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民族责任等四个方面进行例举。前面三个责任都较为容易理解,当讲述民族责任时,笔者以爱国敬业、承担民族富强使命的我国民族精神进行民族责任的讲述,并要求学生积极承担民族责任、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民族精神。

同时,笔者以我国不同时期具备爱国、敬业、奉献自我等优秀民族精神的优秀代表进行课堂讲述,并通过真实的事例带给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感情的震撼,进而切实帮助学生实现爱国敬业、自我奉献的优秀民族精神。

4.立足主题作业渗透传统文化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主要路径,在作业布置过程中也蕴含着渗透传统文化的契机。如《亲情之爱》一课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解该章节之前,给初中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让学生自己体会这个任务蕴含的含義。在下次讲课时,请部分学生讲述自己当时做事情时的感受,做到充分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这也与如今的教育理念相符合。在“家”的含义中,延伸出“家规”、“家训”、“孝道”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结合学生口中讲述的“家”,体会中华文化“家”蕴含的丰富含义。在此基础之上,渗透《道德与法治》中相关孝亲敬长的法律法规,将道德与法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指导要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依托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内涵,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其道德素质水平,提高其文化素养。初中道德与法课程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制意识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渗透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以合适的教学方法构建文化课堂。上文仅就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展开分析,以期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许艳.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以《道德与法治》为例[J].才智,2017,22(21):74-75.

[2]杨晶.捕捉“微”镜头,“润物细无声”——例谈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 (综合),2017,11(12):19-22.

[3]史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0(03):73-74.

[4]佚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究,2018,22(36):86-87.

(大桥乡学校 吉林 敦化 133700)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