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高等教育学科供给与产业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

2021-06-11王秋月王宝婕马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布点贡献度云南省

杨 阳,王秋月,王 磊,王宝婕,张 泽,马玉△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4;3.云南省教育厅,云南 昆明 650023;4.昆明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的一个核心内容。新发展阶段,我国将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就是要转换经济增长动力,要从过去以投资为主转到以创新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这个转换有着直接关系。然而,当前的农学教育是否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传统理念构建的学科专业是否适应新的先进制造业,单一学科培养是否符合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等问题,都要求高等教育学科供给必须与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相适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高等教育发展完成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从整体推进向分类发展转变的历史性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云南高等教育发展应为云南实现“三个定位”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服务,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为云南省产业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培养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专门人才。因此,如何增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与现代经济体系的适切性,提升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有效供给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以云南省2013-2020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产业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对高等教育学科供给与产业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研究,就促进“十四五”时期云南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优化提出针对性建议。查阅中国知网2010-2021年搜索关键词“学科和产业”“学科结构和产业结构”,获取文献1 489篇。梳理发现,文献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因本文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理论研究成果不作评述。实证研究文献中,国外学者通过构建大学—政府—企业三重螺旋模型,发现教育结构优化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区域创新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部分学者分别对江苏、辽宁、陕西、甘肃、湖南、安徽、海南、新疆兵团等20余个区域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学科调整思路和策略[1-9]。周进等学者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供给对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对本研究有很大启示[10]。

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云南省公布的《云南统计年鉴》《云南省教育年鉴》相关数据。学科类别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2018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划分的13个学科类别,其中,军事学学科因具有特殊性而不在本研究范畴之内,本数据结构共包含12个学科门类。由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具有相对滞后性,因此本文从数据可得性与科学性的角度出发,选取2013-2020年云南省12个学科门类的统计数据,将云南省学科供给设为自变量X,云南省生产总值设为因变量Y。

1.1 学科供给侧变量(X) 本研究主要采集普通云南省本科高校(含研究生)学科供给数据,包括历年学科布点供给(X1)、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供给(X2)、专任教师供给(X3)、各学科毕业生供给(X4)。见表 1。

表1 学科供给侧变量数据结构

1.2 产业经济需求变量(Y) 产业经济变量即云南生产总值,由第一、二、三产业值(Y1、Y2、Y3)3 个指标构成因变量。根据三类产业所属不同行业知识类型,按国际通用分类方式建立产业与高等教育学科门类对应关系。见表2。

表2 产业类型与云南省高等教育学科对应关系

2 云南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现状

据云南省教育厅发布的《云南省2020/2021学年初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省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142.54万人,比2013年增加63.59万人,增长了80.5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05%,比2013年提高了25.75个百分点。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83所(含1所中央部委属高校),比2013年增加了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82所(含独立学院7所),比2013年增加了15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比2013年减少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32所,比2013年增加了3所;高职(专科)院校50所,比2013年增加了12所。全省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15个,其中高等学校13个,科研机构2个。全省招收研究生21 243人,比2013年增加了108 32人,增长104.04%;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34.57万人,比2013年增加17.73万人,增长105.35%;在校生96.42万人,比2013年增加41.56万人,增长75.76%;毕业生23.52万人,比2013年增加10.73万人,增长83.85%。

2013-202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学科发展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云南省高等教育12个学科布点年增长率为3.48%,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年增长率为9.40%,教师供给年增长率为3.06%,本科以上毕业生年均增长率为12.39%。面向第一产业的农学类教师增长率为1.21%、学科布点年增长率仅为0.67%,增长较为缓慢,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年均增长率为9.37%。面向第二产业的理学与工学毕业生年增长率分别为4.77%和8.39%,教师和学科布点的规模并未同步扩张。面向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类学科中,教育学毕业生增长率最高,为13.79%;其次是医学类毕业生,年增长率为11.62%,医学类教师年增长率和学科布点年增长率也较高,分别为5.21%、7.29%。同时,哲学类学科毕业生有缩减趋势,增长率为负值,学科布点年增长率为零。见表3。

表3 2013年和202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学科供给变化

3 云南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开放的大通道和关键枢纽,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交汇点。2016年,云南先后颁布了《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确立在巩固提高云南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8大重点产业。2018年来,云南围绕“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3-2020年,云南三大产业产值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3-2016年三大产业产值增长速度较为平缓,2016年后三大产业产值增长速度有显著提升。见表4、图1。

表4 云南产业产值 亿元

图1 云南三大产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

4 云南高等教育学科供给对产业经济的影响效应

学科是教育知识供给与社会需求结构协调发展的产物,供给贡献度、回归系数两个指标能够反映高等教育学科供给对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4.1 供给贡献度 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中,通过变量投射重要性指标VIP值来刻画自变量X第i个变量Xi对因变量Y的解释能力。当 VIPi<0.5时,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弱;当 0.5≤ VIPi<1时,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当 VIPi≥1时,变量的解释能力很强。计算学科供给对产业经济的贡献率,能够反映出学科供给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性。

第一,云南高等教育学科供给侧要素对产业经济贡献显著。根据学科供给对产业经济回归方程的VIP贡献度,2013—2020年间云南高等教育学科供给侧“学科布点、经费供给、教师供给及毕业生供给”4个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指数分别为1.043 58、1.013 26、0.970 52和0.970 75,学科布点和经费供给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度更为显著。这说明不仅可以通过增加学科布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的方式促进经济产业增长,还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来拉动经济增长。见图2和表5。

表5 云南省高等教育学科供给侧要素对产业经济VIP贡献度

图2 云南省高等教育学科供给侧要素对产业经济VIP贡献度

第二,保持高等教育学科与产业之间的供需平衡有利于提高对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发现,农学毕业生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度最高,VIP值为1.169 27,说明农学类与第一产业的平衡度较好;面向第二产业的理工科类供给规模增速较小,工学类毕业生对第二产业的贡献较高,VIP值为1.048 22,但理学类毕业生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度要略低于部分学科;面向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类学科供需平衡度相对较好,对产业经济增长整体贡献度较高;其中,医学类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贡献度都较高,VIP 值分别为 1.088 47、1.080 98、1.078 85。见表6。

表6 云南省高等教育学科毕业生供给对不同产业经济VIP贡献度

第三,不同学科的毕业生供给对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存在差异。其中,医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毕业生对产业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更为显著,VIP 指数分别为 1.093 39、1.084 07、1.066 46、1.063 47和1.058 68,而哲学、经济学、法学人才供给对产业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度略低于其他学科,VIP指数分别为0.992 86、0.740 21和0.673 39。见图 3和表7。

图3 云南省各学科毕业生供给对经济增长的VIP贡献度

表7 云南省各学科毕业生供给对经济增长的VIP贡献度

4.2 影响系数 本研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以标准化回归系数来测量学科供给侧变量对产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1)学科供给对产业经济的标准化回归方程:

(2)学科生产要素对毕业生供给的标准化回归方程:

2013年以来,云南省高等教育学科布点、教师供给、教育供给、学科毕业生供给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正效应,其中学科布点和经费供给对产业经济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

第一,学科供给投入对产业经济具有正向效应。依据学科供给对产业经济的标准化回归方程式(2),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学科布点每增加一个单位,可推动经济增长0.57个单位;经费供给每增加一个单位,可推动经济增长0.324个单位;教师供给每增加一个单位,可推动经济增长0.221个单位;毕业生供给每增加一个单位,可推动经济增长0.078 8个单位。依据学科生产要素对毕业生供给的标准化回归方程式(3),经费供给、教师供给和毕业生供给具有正相关关系。经费供给每增加一个单位,毕业生供给增加0.352个单位;教师供给每增加一个单位,毕业生供给增加0.66个单位。学科布点与毕业生供给呈现负相关关系。

第二,学科生产要素对不同学科毕业生供给影响不同。学科生产要素对毕业生供给的回归方程显示,学科布点对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毕业生供给具有正向效应,对农学毕业生供给的正向效应最大;经费供给对哲学、法学毕业生供给具有间接溢出效应,对医学、农学和工学的影响最为显著;教师供给对所有学科毕业生供给都具有较高的正向效应,对经济学、艺术学、法学的影响最为显著。见表8。

表8 学科生产要素对毕业生供给的回归方程

第三,不同学科人才供给对产业经济效应差异显著。高等教育学科人才供给对三大产业经济影响的回归方程显示,除哲学、经济学、法学和艺术学外,各学科毕业生供给对三大产业的经济增长均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农学、医学、教育学毕业生对第一产业产生的正向效应最为显著;农学、医学、管理学对第二产业产生的正向效应最为显著;工学、管理学、医学对第三产业产生的正向效应最为显著。高等教育学科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相对较高,哲学、经济学、法学和艺术学与产业经济的协调性有待加强。见表9。

表9 高等教育学科人才供给对三大产业经济影响的回归方程

4.3 模型精度分析 由计算结果可知,当提取第1个成分时,学科供给对产业经济模型累计交叉有效性Q2(cum)=0.946;当提取两个主成分时,回归方程对因变量Y的预测精度Q2(cum)达到0.963。这说明学科供给侧要素X与产业经济指标Y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模型精度高,拟合效果好。

5 政策建议

综上,研究发现:(1)2013-2020年间云南高等教育学科供给各要素均对云南产业经济有贡献,其中学科布点和经费供给对产业经济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可见通过增加学科专业布点、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增加教师数量和扩大毕业生数量可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学科与产业经济二者保持供需平衡,能促进产业经济增长。农学毕业生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度最高,农学类与第一产业的平衡度较好;面向第二产业的理工科类供给规模增速较小,工学类毕业生对第二产业的贡献较高,理学类毕业生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度要略低于部分学科;面向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类学科供需平衡度相对较好,对产业经济增长整体贡献度较高;其中,医学类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贡献度都较高。(3)不同学科的毕业生供给对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差异,医学类毕业生贡献度最显著。基于对2013-2020年间云南高等教育学科与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云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提出具体建议。

5.1 优化学科结构,建立适应区域发展的学科供给“十四五”时期,云南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施产业强省。按照“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在构建万亿级千亿级现代产业体系框架下,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云南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要求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需求导向在推动学科建设中的源动力作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应围绕云南支柱产业(烟草业、旅游业、有色产业等)、特色产业(“三张牌”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合金功能材料、电子浆料、电子信息、环保催化等产业)、新兴产业(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仿制药、疫苗生产等产业)的发展,整合资源,在服务需求中确定学科定位,在实践探索中凝练学科方向,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学科体系。

5.2 推进分类发展,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供给云南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发展仍存在特色不够鲜明和学科专业同质化倾向问题,需健全学科专业预警机制,对水平持续低下、长期脱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过剩的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云南应继续推进高峰学科高原学科等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8大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学科和应用型学科,加快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形成有机互补、特色鲜明的学科整体布局。

5.3 提升学科创新能力,挖掘人力资本红利 云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必然对高等教育学科供给提出更高要求,应紧密结合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的融合发展,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增强人才培养对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和契合度。一是扩大复合型人才培养比例。无论是现代农业、现代工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都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要进行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例。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当今,人工智能、机器智能等发展,将改变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分界线,必然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在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做加法,而是推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刻变革,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多样化学习的价值,强调职业热爱,强调创新创业理念培养。三是深入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加强应用学科专业与行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能力,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结合,让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实现最大限度的规模效应,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四是实现终身教育。云南省经济发展面临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服务国家贸易、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调整等挑战,高等教育必须适应这些变化,把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劳动力都纳入到高等教育中,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实现终身学习,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落后劳动力重新适应的问题。

猜你喜欢

布点贡献度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新时代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应用的研究分析
班级贡献度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及优化
污染企业遗留场地土壤监测布点浅析
榆林体育文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贡献度研究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乡村旅游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