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房容积指数作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心房颤动预测指标的价值研究

2021-06-10陈文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左房容积心房

陈文宽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使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逐渐增加。由于临床常规采用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可增加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1],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因为可以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OPCABG可有效避免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的损伤,有利于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管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患者在OPCABG术后早期仍常出现心房颤动。相关统计表明,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G治疗以后发生心房颤动的概率为10%~50%[2]。房颤对于患者的心脏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脑卒中和全身动脉栓塞的临床发生率增加,从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并增高其围手术期风险[3]。

左房容积指数是评价左心房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经体表面积校正后的左心房容积。但是左房为形态不规则的立体结构,因此左房内径无法对患者左房的大小进行准确的评估。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二维、三维超声和CT、MRI检查测定左房容积[4],再以体表面积进行矫正。左房容积指数可对左心房的大小进行准确的衡量,且该指数的大小同房颤的发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5]。临床相关研究指出,左房容积指数可以对患者接受OPCABG治疗以后是否可能出现房颤、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心绞痛等疾病进行有效预测[6]。本文旨在研究评价左房容积指数作为预测指标来预测OPCABG术后是否出现心房颤动的可靠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OPCABG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分为非房颤组(n=35)和房颤组(n=15)。其中非房颤组患者男19例,女16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1.17±4.52岁;病程1~6 y,平均病程4.11±1.23 y;合并高血压16例、陈旧型心肌梗死13例、糖尿病9例;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13例、ACEI或ARB 11例、β-受体阻滞剂12例。房颤组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8.35±3.76岁;病程1~6 y,平均病程4.03±1.34 y;合并高血压11例、陈旧型心肌梗死9例、糖尿病4例;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10例、ACEI或ARB 6例、β-受体阻滞剂5例。非房颤组和房颤组患者除年龄外,性别、病程、合并疾病和术前药物使用情况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再按照术前左房容积指数是否大于32 mL·m-2分为左房未扩大组(n=30)和左房扩大组(n=20)。其中左房未扩大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17±3.45岁;病程1~6 y,平均病程4.08±1.25 y。左房扩大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5.83±4.82岁;病程1~6 y,平均病程4.06±1.28 y。左房未扩大组和左房扩大组患者性别和病程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在接受OPCABG手术前确定有窦性心律的存在,且凝血功能正常,以往未接受过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房颤者;排除有心脏外科手术史者;排除有肝肾功能不全情况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患者实施检查操作,选择X5-1探头,将探头的频率调整为1~5 mHz,以QLAB10.3定量分析软件开展检查分析。依据美国超声心动图推荐标准对患者的心尖四腔心切面进行采集,将全容积模式启动,获取患者左心房三维容积数据,包括:左心房容积、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径。

1.3 观察指标

1.3.1 心房颤动发生情况

记录OPCABG术后房颤发生情况,分析PCABG术后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房颤患者和非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合并疾病、术前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数据。

1.3.2 左房容积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

测定纳入患者的左心房容积后,经体表面积校正后得到患者的左房容积指数,再根据射血分数的公式计算出射血分数: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末容积-心室收缩末容积)×100%/心室舒张末容积。比较不同左房容积指数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左心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经、左室舒张末径以及房颤发生情况)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与房颤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样本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

OPCABG术前,房颤组患者的左房容积指数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与OPCABG术后房颤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OPCABG术后房颤发生同患者的年龄与左房容积指数之间有密切关联,其中年龄越高、左房容积指数越高,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概率越高,见表2。

2.3 左房扩大组和左房未扩大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和房颤发生率对比

左房扩大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径均明显较高(P<0.05),且左房扩大组患者发生房颤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左房未扩大组(P<0.05),见表3。

表1 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SD)

表1 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SD)

注:与非房颤组相比,*P<0.05。

组别 例 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 左房容积指数(mL·m-2) 非房颤组 35 57.51±2.89 30.32±1.53 房颤组 15 57.36±2.93 36.65±2.81*

表2 OPCABG术后发生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

表3 心功能参数和房颤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左房容积指数可以对患者术后是否存在心房颤动复发的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且该指标水平越高,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和死亡率越高,因此该指标常作为预测心脏终点事件发生的重要因子[7-9]。为了评价以左房容积指数在OPCABG术后患者中预测是否出现心房颤动的可靠性,本研究从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筛选出了50例术后出现或未出现房颤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患者仅在年龄和左房容积指数上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为房颤组高于非房颤组,这表明OPCABG术后患者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和左房容积指数的高低均有关系,而与其他合并疾病和术前药物使用情况没有明显的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左房容积指数越高、患者的年龄越高,其手术后发生房颤的概率越高。因此可以将左房容积指数作为OPCABG术后房颤的预测因子。

心房电重构、心房结构重构、炎症和基因遗传等均与术后房颤发生之间有密切关联。左心房增大属于心肌重塑的主要表现,因此左房直径可以作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左房直径越大,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越高[10]。左房容积指数是判断左心房是否扩大的指标,因此本研究将左房容积指数≥32 mL·m-2的患者视为左心房扩大组,左房容积指数<32 mL·m-2的患者为左心房未扩大组,结果表明,左心房扩大组患者在OPCABG术后的房颤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心房扩大组患者,进一步证实左房容积指数对OPCABG术后房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另外,左心房扩大(左房容积指数≥32 mL·m-2)的患者较左心房未扩大(左房容积指数<32 mL·m-2)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高,其左室收缩末径亦显著更大。因此,当患者左心房扩大(左房容积指数≥32 mL·m-2)时其左室收缩末径亦增大,这可能与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有关,即左房容积指数与左心房功能之间有密切关联。已知患者的左房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其手术后发生房颤的概率越高。由此我们推测,左房容积指数通过对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情况的反映而预测房颤的发生。

综上所述,当左心房扩大(左房容积指数≥32 mL·m-2)时,OPCABG术后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显著增高,这对医生进行OPCABG术后患者疾病管理、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左房容积心房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心房破冰师
左心房
巧求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