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西沙星与吡嗪酰胺超短程化疗方案用于菌阳肺结核初治

2021-06-10杨玉前翟瑶张峡溦冯金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7期
关键词:酰胺抗结核西沙

杨玉前 翟瑶 张峡溦 冯金豹

(1河南省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南阳473000;2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阳473002)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传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若不及时治疗会损伤呼吸系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由于菌阳肺结核传播介质简单,导致传播率较高,病死率也相对较高,故临床上较为重视该类患者的首次治疗[2~3]。以超短程起效药物治疗菌阳肺结核能够达到缩短治疗疗程的目的。莫西沙星有较好的早期杀菌活性,且有很强的清除持留菌作用,能有效缩短抗结核疗程。吡嗪酰胺为针对性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能渗透吞噬细胞并进入结核杆菌内,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使其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莫西沙星与吡嗪酰胺超短程化疗方案在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0例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男32例,女43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5.36±19.74)岁;体质量48~85 kg,平均体质量(61.52±11.36)kg;体质量指数16~22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19.18±1.21)kg/m2。研究组男33例,女42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6.28±18.67)岁;体质量50~86 kg,平均体质量(62.34±12.03)kg;体质量指数16~21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19.23±1.25)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肺结核,且痰结核分枝杆菌呈阳性;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首次接受治疗;胸部CT检查存在≥1个空洞。(2)排除标准:存在药物禁忌;妊娠期及哺乳期;存在严重认知障碍;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造血系统功能异常。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口服吡嗪酰胺(国药准字H15020259),2粒/次,3次/d;口服利福平(国药准字H23022252),3片/次,1次/d;口服乙胺丁醇(国药准字H23020478),3粒/次,1次/d;口服异烟肼(国药准字H32022270),3片/次,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莫西沙星(国药准字H20193387),1片/次,1次/d。两组均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1)痰菌转阴率。治疗2个月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痰液于痰涂片上,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是否为阴性,并统计转阴率。(2)免疫功能指标:治疗2个月后采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测定(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两组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3)不良反应。统计两组皮疹及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痰菌转阴率比较 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痰菌转阴率46.67%(35/75)高于对照组30.67%(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8,P<0.05)。

2.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及N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CD3+、CD4+/CD8+及NK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有3例皮疹,1例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4/75);研究组有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1/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8,P=0.363)。

3 讨论

菌阳肺结核初治是指经痰涂片检测痰菌为阳性或痰培养为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并且没有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此类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时间较长,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将严重损害心肺功能,引起气胸、咯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长期受疾病的困扰容易导致患者失眠、疲惫及消瘦等,严重影响其生活及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临床需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4]。

在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其中CD3+、CD4+、CD8+及NK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痰菌转阴率及CD3+、CD4+/CD8+、NK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莫西沙星与吡嗪酰胺超短程化疗方案可有效提高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痰菌转阴率,且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吡嗪酰胺为针对性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主要通过渗透入含结核分枝杆菌的巨噬细胞内,与细菌发生反应转化为吡嗪酸,达到抗菌作用。此外,吡嗪酰胺是烟酰胺的衍生物,可妨碍氧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使菌株代谢异常,造成死亡[5]。但多项研究表明,在超短程化疗期单一使用吡嗪酰胺治疗,结核复发例数较多,故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6]。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广谱抗菌活性,主要通过抑制非敏感菌、细胞内结核菌及抗酸杆菌的DNA合成达到杀菌作用,且具有不易出现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半衰期长等特点[7~9]。同时莫西沙星对生长缓慢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明确的杀菌活性,且对利福平及乙胺丁醇产生耐药性的持留菌株有很强的清除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耐多药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抗结核疗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含莫西沙星的超短程治疗方案对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治疗2~3个月后,痰菌的复阳率明显降低,为菌阳肺结核初治超短程化疗的主要药物。因此,莫西沙星与吡嗪酰胺超短程化疗方案可加强对细胞内持留菌株的清除效果,并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另外,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说明该治疗方案较为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莫西沙星与吡嗪酰胺超短程化疗方案对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可有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自愈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酰胺抗结核西沙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果蔬中氟吡菌酰胺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
玛咖酰胺快速测定方法应用研究
抗结核药+保肝药≠预防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