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情况的初步探讨
2021-06-10吴芷君
摘要:2013年,国家提出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使金融服务能够覆盖所有经营主体,改善微观服务对象的经济状况,带动宏观经济的发展进步。近十年来的实践表明,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金融资源均等化,发挥了一定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改善区域人口贫困化状况,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以后的业务发展中加以调节和改善。本文详细介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背景和历程、相关理论、现存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普惠金融;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业务模式
近些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模式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普惠金融的政策实施目标和手段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实施程度更为充分,对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直接。换句话说,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直接效果,已经不再仅仅体现在城乡差距的层面上,而是具备了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结合新情况、新环境、新目标,探讨普惠金融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问题,有着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基本背景
1.1 宏观经济政策背景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丰富金融市场层次,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使金融服务能够覆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所有经营主体。2015年12月,國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5〕74号),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普惠金融政策的总体实施目标、路径、资源和手段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实践表明,政策实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据统计,截止2020年底,我国已经基本建成集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及合作性于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层次多,覆盖广,功能强。中、小、微等市场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达95.7%,商业保险服务覆盖率达95.5%,行政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2%,银行助农服务网点已达82.3万个 ,有力地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宏观经济的增长。
1.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背景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受区域间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等多方面差异性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呈逐渐缩小的趋势,有些则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这也是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和政策实施要解决的重点矛盾和问题所在。对于各区域经济主体而言,保持本地区高质量经济发展势头,构建高效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是深化改革、防范风险的需要,也是完成“十四五”长远建设目标的需要。以北京市为例,据统计,2020年,北京GDP总值达36103.6亿元,同比增长1.2%。普惠金融服务功能稳步增强,实现1.7 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规模, 金融行业通过普惠金融等综合业务开展,累计向实体经济主体让利1100亿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北京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目标重点在于带动致富和创业支持,解决“三农”、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融资困难,带动经济发展水平的全方位提高。
1.3 我国普惠金融的基本发展历程
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整体上可以分为四个基本阶段:
一是公益性小额贷款阶段(1993年—1999年)。1993年10月,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美国福特基金会在易县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成立我国首个经济扶贫合作社,作为早期普惠金融业务试点,面向当地低收入农民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具有明显的金融扶持特色。
二是微型金融发展阶段(2000年—2005年)。国家正式金融机构介入市场,提供更加强劲有力的普惠金融服务。标志性事件是,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面向农村农户的小额信贷服务,建立完整的农户贷款底帐,核定条件放宽、信贷次数放开、实行总量控制。
三是综合性普惠金融阶段(2006年—2010年)。国家明确规定,除了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外,其他金融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建立专职信贷公司,面向客户开展综合性金融服务。
四是数字普惠金融阶段(2011年—至今)。 本阶段,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互联网金融快速兴起,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媒介公司大是涌现,为普惠金融的业务开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2 国内关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研究情况
普惠金融制度起源于国外,并于2005年11月在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小额信贷年上正式提出来。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均衡,脱贫攻坚是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尝试,近年来,专家学者及相关从业人员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
2.1 关于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一词起源于我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百成雨提出的“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短语的中文翻译。有学者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界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于实践层面,以金融服务或产品界定依据,包括五个核心要素:服务可得性、价格合理性、过程便利性、权益安全性和服务全面性。二是基于理论层面,从金融发展和金融福祉的角度进行界定,是经济理论的一个构成分支。但无论哪一种定义,普惠金融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使非自愿处于金融服务体系之外的社会群体重新享有社会金融资源带来的效益。也有学者认为,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为经济社会的每个宏观和微观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在发展初期阶段,要特别优先将社会贫困群体列为服务对象,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承担服务义务,政府部门负责公平市场环境的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经济意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反思和扬弃;二是从发展进程上看,普惠金融是小额信贷、微型金融的延伸;三是普惠金融机制的建立也是一个经济体实现内部金融公平的重要体现。F9567059-73EB-4FC5-845A-A8BC00328F5D
2.2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人认为二者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有人认为一定条件下普惠金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有些情况下则有负面影响。还有学者认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有些则是反向的。具体研究过程中,有的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不但正向相关,而且存在统计学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有学者以甘肃省14个州市2010—2020年普惠金融数据为样本,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欠发达地区经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从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构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强化扶持性政策等多个方面挖掘潜力,获取最大整体经济效益。也有部分学者基于跨国截面数据的研究证明:只有企业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这一指标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稳健、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他普惠金融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对经济增长则没有稳健、显著的影响。
3 加快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年左右的市场实践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整体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关系,并且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进一步发挥普惠金融政策实施效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议今后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加大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力度,使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更为完善,具备向市场提供更高质量产品服务的根本条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细化明确普惠金融发展职能部门,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避免职责分工混乱交叉,特别是近些年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更要做好相关政策机制的衔接过渡,保证普惠金融发展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二是各个普惠金融服务主体要有效推进金融服务向基层、向贫困地区的进一步下沉,提高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性,改善用户体验。
第二,进一步培育普惠金融需求市场。供需是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点,也是决定发展规模和质量的关键所在,普惠金融领域也不例外。虽然北京市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在普惠金融需求市场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优化的空间,重点是让所有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分类指导,使其充分了解普惠金融服务资源的存在及内涵,提高其主动应用的意识和水平,取得供需两旺的市场效果。对于非中环节,及时优化调整,消除风险。同时,要拓宽普惠金融教育渠道,除了传统的宣传手段外,还要充分利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手段,加强宣传推广效果。
第三,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差异化策略,使服务更贴近客户需求,提高市場认可度和活跃度,避免一刀切、简单化。比如:对于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城区和郊区、山区和平原区,甚至不同的季节,都可以考虑制定不同的普惠金融服务策略,使之与客观差异相匹配、相融合,以实现最佳的政策实施效果,更能发挥普惠金融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四,要建立良好的普惠金融数据统计发布体系,这也是一个政策制度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研究中,明显感觉到普惠金融尚未建立起专用数据统计发布体系,给政策制度的实施情况评估及专题性研究带来极大不便,不利于为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提出客观准确的依据。
4 结束语
发展普惠金融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策略,符合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是使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举措之一。随着宏观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特点,而这也是普惠金融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可以预见,只要政策及时到位,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落实到位,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普惠金融的发展必将为公众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实惠,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郭颂平.保险基础知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2] 李晓君.人身保险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3] 郝云平 .普惠金融对新疆经济持续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 ,2018(1):53—57.
[4] 杜欣怿.西宁市农村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效果研究[J].经济研究,2018(2):97—103.
摘要:2013年,国家提出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使金融服务能够覆盖所有经营主体,改善微观服务对象的经济状况,带动宏观经济的发展进步。近十年来的实践表明,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金融资源均等化,发挥了一定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改善区域人口贫困化状况,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以后的业务发展中加以调节和改善。本文详细介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背景和历程、相关理论、现存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普惠金融;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业务模式
近些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模式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普惠金融的政策实施目标和手段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实施程度更为充分,对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直接。换句话说,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直接效果,已经不再仅仅体现在城乡差距的层面上,而是具备了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结合新情况、新环境、新目标,探讨普惠金融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问题,有着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基本背景
1.1 宏观经济政策背景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丰富金融市场层次,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使金融服务能够覆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所有经营主体。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5〕74号),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普惠金融政策的总体实施目标、路径、资源和手段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实践表明,政策实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据统计,截止2020年底,我国已经基本建成集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及合作性于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层次多,覆盖广,功能强。中、小、微等市场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达95.7%,商业保险服务覆盖率达95.5%,行政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2%,银行助农服务网点已达82.3万个 ,有力地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宏观经济的增长。F9567059-73EB-4FC5-845A-A8BC00328F5D
1.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背景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受区域间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等多方面差异性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呈逐渐缩小的趋势,有些则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这也是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和政策实施要解决的重点矛盾和问题所在。对于各区域经济主体而言,保持本地區高质量经济发展势头,构建高效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是深化改革、防范风险的需要,也是完成“十四五”长远建设目标的需要。以北京市为例,据统计,2020年,北京GDP总值达36103.6亿元,同比增长1.2%。普惠金融服务功能稳步增强,实现1.7 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规模, 金融行业通过普惠金融等综合业务开展,累计向实体经济主体让利1100亿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北京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目标重点在于带动致富和创业支持,解决“三农”、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融资困难,带动经济发展水平的全方位提高。
1.3 我国普惠金融的基本发展历程
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整体上可以分为四个基本阶段:
一是公益性小额贷款阶段(1993年—1999年)。1993年10月,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美国福特基金会在易县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成立我国首个经济扶贫合作社,作为早期普惠金融业务试点,面向当地低收入农民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具有明显的金融扶持特色。
二是微型金融发展阶段(2000年—2005年)。国家正式金融机构介入市场,提供更加强劲有力的普惠金融服务。标志性事件是,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面向农村农户的小额信贷服务,建立完整的农户贷款底帐,核定条件放宽、信贷次数放开、实行总量控制。
三是综合性普惠金融阶段(2006年—2010年)。国家明确规定,除了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外,其他金融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建立专职信贷公司,面向客户开展综合性金融服务。
四是数字普惠金融阶段(2011年—至今)。 本阶段,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互联网金融快速兴起,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媒介公司大是涌现,为普惠金融的业务开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2 国内关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研究情况
普惠金融制度起源于国外,并于2005年11月在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小额信贷年上正式提出来。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均衡,脱贫攻坚是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尝试,近年来,专家学者及相关从业人员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
2.1 关于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一词起源于我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百成雨提出的“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短语的中文翻译。有学者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界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于实践层面,以金融服务或产品界定依据,包括五个核心要素:服务可得性、价格合理性、过程便利性、权益安全性和服务全面性。二是基于理论层面,从金融发展和金融福祉的角度进行界定,是经济理论的一个构成分支。但无论哪一种定义,普惠金融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使非自愿处于金融服务体系之外的社会群体重新享有社会金融资源带来的效益。也有学者认为,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为经济社会的每个宏观和微观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在发展初期阶段,要特别优先将社会贫困群体列为服务对象,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承担服务义务,政府部门负责公平市场环境的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经济意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反思和扬弃;二是从发展进程上看,普惠金融是小额信贷、微型金融的延伸;三是普惠金融机制的建立也是一个经济体实现内部金融公平的重要体现。
2.2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人认为二者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有人认为一定条件下普惠金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有些情况下则有负面影响。还有学者认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有些则是反向的。具体研究过程中,有的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不但正向相关,而且存在统计学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有学者以甘肃省14个州市2010—2020年普惠金融数据为样本,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欠发达地区经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从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构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强化扶持性政策等多个方面挖掘潜力,获取最大整体经济效益。也有部分学者基于跨国截面数据的研究证明:只有企业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这一指标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稳健、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他普惠金融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对经济增长则没有稳健、显著的影响。
3 加快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年左右的市场实践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整体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关系,并且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进一步发挥普惠金融政策实施效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议今后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加大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力度,使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更为完善,具备向市场提供更高质量产品服务的根本条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细化明确普惠金融发展职能部门,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避免职责分工混乱交叉,特别是近些年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更要做好相关政策机制的衔接过渡,保证普惠金融发展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二是各个普惠金融服务主体要有效推进金融服务向基层、向贫困地区的进一步下沉,提高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性,改善用户体验。
第二,进一步培育普惠金融需求市场。供需是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点,也是决定发展规模和质量的关键所在,普惠金融领域也不例外。虽然北京市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在普惠金融需求市场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优化的空间,重点是让所有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分类指导,使其充分了解普惠金融服务资源的存在及内涵,提高其主动应用的意识和水平,取得供需两旺的市场效果。对于非中环节,及时优化调整,消除风险。同时,要拓宽普惠金融教育渠道,除了传统的宣传手段外,还要充分利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手段,加强宣传推广效果。
第三,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差异化策略,使服务更贴近客户需求,提高市场认可度和活跃度,避免一刀切、简单化。比如:对于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城区和郊区、山区和平原区,甚至不同的季节,都可以考虑制定不同的普惠金融服务策略,使之与客观差异相匹配、相融合,以实现最佳的政策实施效果,更能发挥普惠金融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四,要建立良好的普惠金融数据统计发布体系,这也是一个政策制度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研究中,明显感觉到普惠金融尚未建立起专用数据统计发布体系,给政策制度的实施情况评估及专题性研究带来极大不便,不利于为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提出客观准确的依据。
4 结束语
发展普惠金融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策略,符合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是使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举措之一。随着宏观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特点,而这也是普惠金融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可以预见,只要政策及时到位,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落实到位,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普惠金融的发展必将为公众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实惠,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郭颂平.保险基础知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2] 李晓君.人身保险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3] 郝云平 .普惠金融对新疆经济持续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 ,2018(1):53—57.
[4] 杜欣怿.西宁市农村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效果研究[J].经济研究,2018(2):97—103.
作者简介:吴芷君(1989.12—),女,汉族,香港,本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金融学专业。F9567059-73EB-4FC5-845A-A8BC00328F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