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唯物史观下的高中历史人物评价教学初探
2021-06-09廖红梅
廖红梅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学科教学的指导方向。也因此,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活动都更具针对性。本文围绕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人物评价,对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在其中的渗透做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表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知,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观念。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高中历史课程当前的教学方向得到了转变,也意味着学习者在经过该阶段的历史学习之后需要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而唯物史观恰恰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其他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有着基础意义。
一、历史评价原则
(一)辩证分析
辩证分析在历史研究中十分重要,即审视与看待事物需要用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多的角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尤其在评价历史人物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来进行辨析,结合多方面背景因素来展开分析探讨,使学生能够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例如,评价哥伦布,一方面要认可他对于推动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贡献,这是从其职业角度来分析的。哥伦布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其所率领的航队历经千难万险为的是探寻新的行路,开拓世界上他们位置的领域,虽然最终并没有到达理想的目的地,但却意外地发现了新大陆,间接地加速了世界各地域之间的交流往来。但结合历史背景等因素进行分析,哥伦布的出航其重要的目的之一也是为资本扩张服务,这从后来美洲的发现所导致的殖民掠夺便可一探究竟。新航路的开辟虽然加速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联系的方式却并不友好。可见,从辩证地角度出发来对人物进行评价,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在搜集和运用相关史料进行证明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客观与辩证分析历史的重要性。
(二)客观分析
客观相对的是主观,客观强调不掺杂个人的感受与思维,这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来对人物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不偏不倚。无论是看待历史现象还是评价历史人物都很容易会掺杂一些个人的主观看法,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先明白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客观的存在,所以从事实出发既是根本也是原则。在尽可能全面地搜罗相关史料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去辨别,辨别史料的真伪与客观性,从而在长期的积累下把握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的来说,客观事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实证素养和逻辑思维的关键。
(三)全面分析
审视和评价历史事件、人物都应该从整体角度出发,整合与之相关多方面资料,坚持全面分析的原则。例如,评价晚清重臣李鸿章,首先他是一个封建制度的拥护者,他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代表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数个不平等条约。其次,从根本上出发,签订这些屈辱性的外交条约并非李鸿章一人之失,而是“弱国无外交”的真实体现。梁启超曾说,“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也可见,评价历史人物应从至少两个方面或角度出发,来进行看待和思考,这样的评价也才能称得上是客观的。
二、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人物评价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角度
历史是社会文明的历史,人的生活、生产和思想等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看待或评价历史也应当充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结论。例如,在“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相关教学中,该部分内容中涉及到了对诸子百家的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角度来对不同历史人物所代表的不同思想进行评价。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和变革并存的时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宽松作为“社会存在”,使得各门各派纷纷成立学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状,这是社会意识的体现,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儒家思想为例,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提出了“仁政”的观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基层民众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而儒家思想至今仍广为流传,这也可以说正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角度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之一,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历史人物在思想、活动等方面又都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要知道,要综合人物经历过的事件及其导致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对社会的作用以及日后的影响角度来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升,地主与农民也在逐渐地冲破枷锁,解放生产力。当时的秦国作为诸侯国之一,其统治者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同意了商鞅的改革建议。其中承认土地私有制便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发展。反之,正是生产关系的改善使得当时的秦国一发不可收拾,为之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要评价商鞅此人,势必要结合当时的社會生产力与发展背景。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历史课程中应该学会如何去辩证、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片面的偏执倾向。
参考文献:
[1]覃玉山. 以培养“唯物史观”为宗旨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D].重庆师范大学,2018.
[2]章清.“唯物史观”如何进入中学历史课堂?[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04):56-57.
[3]楼卫琴.批判性思维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5):24-28.
(广东省五华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