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
2021-06-09逄锦聚
逄锦聚
摘 要:教材是教学之本,教材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包括我国高校中经济学门类的所有学科、专业的教材的建设,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观点为指导,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取得的理论成果。要处理好对西方经济学学习借鉴的问题,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绝不照抄照搬。要坚持发展和创新,不断跟上实践和时代发展的步伐,把已为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创新理论及时地吸取到教材中去。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和教材建设规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经济学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确立并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增强关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理论的分量,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又更好发挥国家作用,组织力量,建设科学的教材体系,编写高水平的经济学教材。
关键词: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指导思想;尊重教材建设规律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教材是教学之本,教材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2004年以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了一批高水平教材,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发挥了引领作用,对人才培养发挥了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并亲自关心,于2017年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对教材建设进一步规划、建设,严把质量关,使教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以下简称《讲话》)公开发表,为推进我国经济学教材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谈一些学习体会,与大家讨论。
一、关于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首先,对中国经济学教材做一个界定。这里说的中国经济学教材,包括目前我国高校中经济学门类的所有学科、专业的教材。从办学層次角度而言,既包括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也包括本科层次的教材。
我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和改革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观点为指导,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取得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而经济学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发展服务并引领经济社会前进的,所以,马克思主义也是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教材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对这样的观点是有不同意见的。在社会范围内表现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的根本指导思想的不同认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增长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思想指导下创造的?今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还要不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创新理论并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结果。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我国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以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指导的结果。受后一种观点影响,在一段时间里,在教育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1]。
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继承历史上经济学特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通过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深入研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把政治经济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论断是武断的,也是错误的。”[2]
习近平的讲话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的论调当头棒喝,为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理论创新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坚定了理论自信,也为我国经济学教材的建设坚定了方向。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我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和改革而言,首先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指导。
有人可能提出异议,说政治经济学学科教材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指导可以理解,其他经济学教材特别是如《西方经济学》这样的教材怎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指导?我的认识是,在教材建设和改革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指导,并不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替其他学科教材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分析方法,而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作为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简而言之是“指导”而不是“代替”。以《西方经济学》为例,具体知识和具体分析方法可以原原本本地介绍,但是总体而言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就需要以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为指导,这个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
如果上述观点大家赞成,那么现在高校中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和使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教材等,就不是一般或普通的课程和教材,而是一门向青年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课程和教材,就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和加强,受众也不能局限于一部分学生,而应该包括所有学习经济学的青年学生。
二、关于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在经济学教材建设和改革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指导,关键是要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掌握根本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根本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精华。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当然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和改革。
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是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同时又揭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尽管诞生在170多年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其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立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和积极“改变世界”;坚持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有这些基本立场、根本方法论以及体现基本立场、根本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和鲜明特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的实践,指导我国的经济学教材建设和改革。
在经济学教材建设和改革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指导,另一个关键是要学好用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中,我国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一系列新理论,例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理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关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参与世界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我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把这些创新的理论作为中国经济学的内容,是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任务。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丰富成果,要真学真信,在弄懂和应用上下功夫。有一种现象是,不学不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丰富成果,就大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丰富成果“没有用”,甚至诋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丰富成果,更谈不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这是极其有害的,在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中要摒弃这样的有害观点和做法。
三、关于在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中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的问题
在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和改革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并不排斥学习借鉴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管理等方面的一般理论、知识以及实证、数量等分析方法,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一面,要认真学习借鉴。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在学习借鉴时,要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其中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的内容,决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作为我国发展经济和理论创新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讲,“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纯而又纯。在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中,不能食洋不化,还是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不能被边缘化。”[2]在教材建设中当然也要采取这样的态度。
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在教材建设和教学中出现了西方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问题。在一些单位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中,西方经济学在开课门数、学分、学时上占据优势,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分、学时甚少,甚至有的高校或以思政课代替,或干脆不开。这种现象造成的后果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很不好,应该下决心予以纠正。
可喜的是,经过近些年上下共同努力,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际经济工作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的论调,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喧宾夺主、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末倒置的现象得到了一定扭转。全社会相信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联系我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人,在教学和教材建设中主张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越来越多。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经济理论界的攻坚方向。这是应该肯定和进一步坚持下去的。
四、关于把实践基础上的创新理论及时吸取到经济学教材中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固化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同时要在实践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在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和改革中,不断跟上实践和时代发展的步伐,把已为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创新理论及时地吸取到教材中去,是中国经济学教材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的需要。
习近平在《讲话》中联系当代中国实际,对经济理论创新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实质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对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第二,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实质是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難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第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质是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的观点指导新时代实践,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制度性保证。第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实质是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配决定于生产又反作用于生产的基本观点指导实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第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实质是要求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指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第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质是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发展遇到逆流的情况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世界市场的观点指导实践,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阐释的这些问题都是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以《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
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民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还会提出新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和进入新阶段后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如何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进一步开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如何在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抓住新科技革命机遇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如何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新发展活力;如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必须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是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创新,并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加强对客观规律的揭示,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为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为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关于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和尊重教材建设规律的问题
教材建设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和教材建设规律。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规律可能不止一条,以下仅从二者关系的角度进行探讨。
经济学教材建设包括教材体系、教材内容、教材形式的建设。教材体系决定于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决定于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内容决定于教育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所以,研究教材建设就不能不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教学规律,不能不研究经济学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不研究人才培养规律,不能不研究课程体系。其中,经济学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这些问题明确了,教材体系、内容、形式建设就有了明确方向和牢固的根基。
经济学教育教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经济学教材建设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我国的经济学教育教学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确定了的。中国经济学教育教学、教材建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学教育的根本需求。社会需求,有长远需求,有短期需求;有全局性需求,也有个别性需求;有理性需求,也有非理性的需求。对社会需求,经济学教育和教材建设要加以分析,要站到时代和实践发展前沿,在适应社会合理需求中引领社会不断前进。
在长期办学中,中国经济学教育形成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这样的传统;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还要知世界、引领世界,经济学教育和教材建设要为培养更多知中国、服务中国,知世界、引领世界发展的人才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教材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形成了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反映了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思想性、科学性都很强的优秀教材;为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人才作出了贡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教材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处理好,主次关系、指导地位和借鉴关系需要进一步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在教材中“失踪”的问题、对西方经济学照抄照搬的问题必须改变;二是在教材体系中,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被忽视的状况必须改变;三是一些教材中对中国国情、中国内容阐释不够,需要加强。
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经济学教材,就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第二,改革经济学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确立并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第三,加强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第四,在经济学各类教材中增强关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理论的分量。第五,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又更好发挥国家作用,组织力量,建设科学的教材体系,编写高水平的经济学教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求是,2020(16).
[责任编辑:周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