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混合型Rosai-Dorfman病1例

2021-06-09姚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关键词:鼻咽肿块颈部

姚静

(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56)

1 病历资料

患儿男,1岁9月。因“间断打鼾1月余”入院。患儿1月前发热后出现打鼾,伴脓涕,涕中带血,在当地医院行抗感染、布地奈德喷鼻治疗十余天,打鼾无明显好转,仍时轻时重,遂来我院,门诊鼻咽CT提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故门诊以“鼻咽新生物”收入院。起病以来,精神、睡眠欠佳,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查体:鼻腔黏膜色泽正常,右侧可见白色分泌物,深部无法窥见,外鼻正常对称,鼻头色红。无耳闷耳鸣,无听力减退,无复视、斜视,无视力减退。病程中,患儿多次出现呕吐,且伴有严重的高钠血症、酸中毒及高渗透压等代谢异常改变。

影像学检查:颈部B超示:双侧颈部多发性实质性包块(淋巴结肿大可能)。胸部X光片示:胸椎T9椎体骨质破坏,压缩扁平呈“板状椎”改变,各椎间隙尚正常。CT示:软组织窗可见右鼻道至鼻咽部、前额正中、鞍区及双侧颈部多发软组织肿块影,CT值约50Hu,一般边界清楚,部分病灶界限模糊并累及周边组织,密度均匀。骨窗可见额骨、蝶骨、右眶骨后缘、右乳突区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毛糙,可见残留骨嵴。增强扫描示上述异常软组织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MRI示上述软组织肿块多呈T1等信号,T2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患儿于我院随诊第5年时,MRI示鞍区垂体上缘凹陷,垂体小,高度约1.5mm。垂体后叶高信号未见显示,垂体柄居中,未见增粗、移位,鞍区未见异常信号肿块影。

手术及病理:鼻内镜下见右鼻道深部粘稠分泌物,腺样体增生,其后下方鼻咽部见新生物,大小约3.5cm×3.5cm×3.0cm,根基不详,完全堵塞后鼻孔。切除部分组织予以减容,切除组织送病检。病理诊断:Rosai-Dorfman病。确诊后,患儿定期复诊,至今已于我院随访5年,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明显消失,无复发。

2 讨论

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Disease,RD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1969年由Rosai和Dorfman详细阐述[1]。RDD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有报道称其可能与免疫缺陷、人类疱疹病毒、微小病毒B19及EB病毒等有关[2]。RDD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少年[3],笔者搜索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关于儿童RDD的报道较少见,不足40篇,幼儿期就确诊了RDD更为罕见。根据RDD病变累及的部位,可分为结内型、结外型和混合型3类,结内型只发生于淋巴结内,结外型为发生于淋巴结外的组织器官,混合型为淋巴结内和结外组织同时受累。RDD淋巴结型最常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双侧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腹股沟、腋下、纵隔淋巴结亦可受累。常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4]。据报道,43%的患者至少出现一处结外受累,常见的累及部位依次为皮肤、鼻腔或鼻旁窦、软组织、眼睑或眼眶、骨、唾液腺、中枢神经系统等[3-4]。症状随病灶累及部位而异,颈部淋巴结受累表现为颈部包块;累及鼻腔者多表现为鼻阻塞、鼻出血;鼻窦受累可有头痛;喉、气管受累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声嘶;累及眼眶者表现为眶内肿块;颅内受累常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以及各种占位效应[5],当累及鞍区可能会造成视力缺损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等。目前RDD病的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RDD的病理表现较具特征性,镜下可见病灶内充满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大量组织细胞形成的“明暗相间”结构,组织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呈空泡状改变,胞质丰富、淡染,核仁明显,部分胞质内可见吞噬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发生的“伸入现象”[6]。免疫组化S-100阳性,CD68阳性,CD1a阴性有助于诊断[7]。

图1

RDD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CT平扫多为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大多边界清楚[8],部分病灶界限模糊并累及周边组织,类似于炎性改变[9];一般不侵犯骨质,个别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8],骨质破坏一般可伴反应性骨质硬化,可见粗大骨嵴[10];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MRI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T2WI上病灶中出现聚集低信号且CT未发现钙化灶是RDD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这些低信号影可能与巨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有关[11]。也有学者认为T2WI可呈混杂密度,考虑与病程长短引起的纤维化及坏死程度相关[12]。本例RDD患儿病灶累及范围广泛,累及头颈部的额骨、蝶骨、右眶骨后缘、右乳突区、鼻咽部、鼻旁窦、翼内肌、鞍区、双侧颈部淋巴结及第9胸椎等,同时累及淋巴结及多部位结外组织且伴有明显骨质破坏的混合型RDD,目前国内外较少有报道,易误诊,需要与反应性窦组织细胞增生、淋巴结浆细胞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相鉴别。一般通过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RDD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一般预后较好,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轻不予特殊处理可自愈,但要密切随访。对较小的未累及重要脏器的单发病灶,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办法,必要时可辅以放化疗和激素治疗。当少数病例累及内脏器官如肝、肾、肺等通常提示预后不良[13]。RDD预后主要与病灶累积的部位及数量有关,本例病变范围广泛,伴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及骨质破坏,在5年的随访中发现,该患儿的病情整体上趋于好转,病灶明显缩小、消失,表现出一定的自限性和自愈性。

综上所述,Rosai-Dorfman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组织增生性疾病,可伴发多系统受累表现,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也十分困难,故需要全面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才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猜你喜欢

鼻咽肿块颈部
幼儿罕见鼻咽部异物1例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鉴别早期鼻咽癌与鼻咽良性增生的价值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