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6-09曾小娃刘明珠阮雅青
曾小娃 刘明珠 阮雅青
广东省阳江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广东阳江 529500
压力性损伤为医院常见并发症,主要以ICU、手术后长期卧床、脑卒中偏瘫等患者为高发群体[1]。临床研究证实[2-3],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感知能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皮肤潮湿程度高、营养摄入不足、摩擦力与剪切力过大等。针对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如果未及时给予妥善护理干预,极易诱发压力性损伤形成,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程序化护理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的一种护理模式[4]。本次研究对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开展程序化护理干预,并与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探究程序化护理在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300例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长期卧床患者(每日卧床时间≥20 h);②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完全或部分需要帮助,巴氏指数评分[5]<60分;③经查体及评估,未见压力性损伤;④Braden评估量表[6]评分≤18 分;⑤患者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可用语言或文字与研究者进行沟通;⑥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严重心脑疾病;②病情变化或疾病治疗而无法继续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0例。对照组:男86例,女64例;年龄32~74岁,平均(51.47±8.81)岁;病例来源:ICU 40例、内科30例、外科27例、肿瘤科25例、精神心理科15例、其他13例。观察组:男82例,女68例;年龄30~69岁,平均(52.20±9.34)岁;病例来源:ICU 44例、内科33例、外科24例、肿瘤科22例、精神心理科16例、其他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与更换体位,帮助患者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定期更换床褥等。
1.2.2 观察组 开展程序化护理。①系统评估:护理人员采用Braden评估量表对患者压疮风险进行评估,量表评分≥15分为高危患者,分值越高代表压疮风险越大。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程序:包括压力性损伤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压力性损伤预防—饮食护理。③压力性损伤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及对患者身心影响,最后告知其预防护理干预措施,争取患者配合后续护理干预措施。④心理疏导: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护理干预措施是否开展顺畅,因此,针对长期卧床患者因多给予心理疏导,鼓励其观看视频、听音乐、聊天等转移卧床注意力,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陪伴与交流,给予亲情支持,以提升护理配合度。⑤压力性损伤预防: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2 h/次),根据皮肤与床褥接触面积选择大小适宜的海绵垫或气垫床,减轻皮肤受压程度;根据患者舒适程度选择相应高度枕头支撑患者头部,减轻头颈部皮肤受压程度;除基础卫生工作外,女性患者要保持会阴部干燥卫生;每日帮助患者按摩四肢(2次/d,30 min/次),扣拍后背,帮助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及促进血液循环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⑥饮食护理,长期卧床患者要帮助其指定饮食计划,确保充分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摄入。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根据2016年美国国家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制定的分期标准[7]进行判定,即1期(指压不变白红斑,皮肤完整)、2期(存在部分皮层缺失伴真皮皮层暴露)、3期(全层皮肤缺失)、4期(全层皮肤及组织缺失)、深部组织损伤期(持续的指压不变白,颜色为深红色、栗色、紫色)、不可分期(全层皮肤与组织缺失,损伤程度被掩盖)阶段。②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程度,采用Braden评分量表进行评价,最低分6分,最高分23分,≤9分为极度危险,10~12分为高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5~18分为低度危险,≥19分为无危险[6]。③护理满意度情况,根据娄敏等[8]设计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基础护理操作、压力性损伤评估与护理、主观满意度等20个条目,单个条目分值1~5分,满分100分,分值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分为十分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程度情况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程度情况比较[n(%)]
表1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情况比较[n(%)]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严重程度、发生危险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程序化护理在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应用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张红等[9-10]研究报道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仿。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总结到,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大多长期卧床,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程度下降,患者难以自主完成翻身、肢体活动等行为;此外,部分年龄较大患者自身感知能力下降,无法及时感知皮肤潮热情况,导致皮肤长期处于潮热环境中而形成压力性损伤。传统护理模式大多根据护理级别对患者开展相应护理措施,但护理人员紧缺现状导致护理工作难以完全开展到位,压力性损伤时有发生。本研究针对观察组患者开展程序化护理,通过Braden评估量表评估掌握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程度[11],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程序,开展压力性损伤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压力性损伤预防、饮食护理等。压力性损伤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对压力性损伤的认知了解程度,提升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心理疏导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为压力性损伤护理操作奠定良好基础;压力性损伤预防操作通过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选择大小适宜的海绵垫或气垫床,选择相应高度枕头支撑患者头部,减轻身体各部位皮肤受压程度,从而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发生危险程度;四肢按摩与扣拍后背,可帮助血液循环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此外,饮食护理可均衡患者身体所需,增强抵抗力与免疫力,从患者自身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何兴萍等[12]对高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开展程序化护理的研究发现,可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罗微等[13]研究发现,程序化皮肤护理流程图的设计与应用,可更好地指导护士临床工作,降低ICU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程序化护理在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应用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程序化护理对压力性损伤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程序化护理路径,一方面可确保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路径进行相关护理操作,让护理人员有路径可依,避免护理操作中错误发生[14];另一方面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路径开展相关护理操作,可提升护理效率,缩短护理时间窗,提升护理质量[15-16]。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降低,可进一步提升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身心负担,自然对程序化护理模式满意度高。
本研究未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心理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比较,探究程序化护理是否可降低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负性情绪,后期可针对此方向进行补充研究,丰富研究成果。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在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应用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值得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