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重指数与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21-06-09王贤柱王梓阳赖奕辉郭冠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全身死亡率分组

王贤柱 王梓阳 赖奕辉 郭冠军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广东佛山 52820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引发胰腺炎症反应,伴或不伴全身多脏器功能减退的疾病[1],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达20%~50%[2]。肥胖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是造成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目前评判肥胖最常用的方法是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近年,通过对BMI与AP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BMI会影响AP的预后,但其研究结果缺乏进一步整合分析。本研究拟对历年来BMI与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AP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中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2月。检索词包括:body mass index,obesity,acute pancreatitis等。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研究对象 临床诊断为AP的患者,年龄≥18岁。诊断标准: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可向背部放射;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呈AP典型影像学改变(胰腺水肿或胰周渗出积液)。符合上述3项标准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AP。

1.2.2 干预措施 以BMI为干预措施进行分组,根据WHO分类标准:BMI≤18.5 kg/m2为低体重;18.5~25 kg/m2为正常体重;25~30 kg/m2为超重,≥30 kg/m2为肥胖。

1.2.3 结局指标 记录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生率及死亡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同时对全身并发症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

1.2.4 研究类型 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文中限英文。

1.2.5 排除标准 非英文文献;重复发表文献、综述、个案报道、会议论文、论文摘要等;不以BMI作为分组标准的文献;无法获得可分析原始数据的文献。

根据上述标准,由2名研究员进行文献筛选,如存在分歧,由第3名研究员进行判断。

1.3 文献质量评估

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4],由2名研究员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

1.4 文献数据提取

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包括纳入文献的作者、发表年份、人群来源、研究类型、样本量、干预措施及分组情况、结局指标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间采用χ2检验结合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如P≥0.10和(或)I2≤50%,则表示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作为效应量指标,并计算其点估计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在早期的自动生产线及一些复杂自动化设备上,通过继电接触器控制,元器件很多,线路复杂,部分人使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改造了这些设备,虽然元器件减少了,但是都是基于基本指令编出的程序,虽然可以使用,但是程序复杂,阅读较为不便,若使用一些功能指令则可以简化程序、阅读方便、控制更为可靠。

检索得到相关文献870篇,排除重复150篇,通过阅读题目及摘要排除671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30篇,最终纳入19篇文献。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估(表1)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SAP发生率 8项研究报道了肥胖与非肥胖患者SAP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6,95%CI=1.39~5.48),见图1。11项研究报道了超重患者与非超重患者SAP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1,95%CI=1.69~4.66),见图2。

图1 BMI≥30与BMI<30患者SAP发生率的比较

图2 BMI≥25与BMI<25患者SAP发生率的比较

将不同BMI分组与正常BMI分组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肥胖患者较正常体重患者更容易发展为SAP(OR=6.31,95%CI=1.18~33.81)。低体重及超重患者与正常体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84~1.14;OR=2.07,95%CI=0.98~4.41),见图3。

图3 不同BMI分组与正常BMI患者SAP发生率的比较

表1 纳入文献基本体征及质量评估

2.3.2 死亡率 有9项报道了肥胖与非肥胖患者死亡率的比较,10项研究对超重患者与非超重患者的死亡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5,95%CI=1.16~2.06;OR=2.93,95%CI=1.10~7.80),见图4、5。

图4 BMI≥30与BMI<30 AP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图5 BMI≥25与BMI<25 AP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对于正常BMI分组与其他BMI分组患者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低体重AP患者拥有更高的死亡率(OR=1.81,95%CI=1.31~2.51)。超重及肥胖患者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6,95%CI=0.50~2.72;OR=3.13,95%CI=0.73~13.38),见图6。

图6 不同BMI分组与正常BMI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2.3.3 全身并发症 有5项研究报道了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全身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0,95%CI=1.08~2.67),见图7。6项研究对超重与非超重患者的全身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6,95%CI=1.25~7.47),见图8。

图7 BMI≥30与BMI<30 AP患者全身并发症的比较

图8 BMI≥25与BMI<25 AP患者全身并发症的比较

2.3.4 局部并发症 有5项研究对肥胖与非肥胖患者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2,95%CI=1.69~2.93),见图9。7项研究报道了超重患者与非超重患者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9,95%CI=1.81~3.69),见图10。

图9 BMI≥30与BMI<30 AP患者局部身并发症的比较

图10 BMI≥25与BMI<25 AP患者局部并发症的比较

2.3.5 发表偏倚 对超重与非超重AP患者SAP发生率及死亡率绘制漏斗图,显示各研究间左右分布尚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较低,见图11。

图11 BMI≥25与BMI<25 AP患者SAP发生率及死亡率漏斗图

2.3.6 敏感性分析 通过逐一剔除各个研究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明显变化,各研究间异质性大小无明显改变,考虑纳入研究部分为回顾性,不能排除发病原因、人群、性别等混杂因素影响,导致异质性产生。

3 讨论

AP拥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致死率高等特点[24]。近年来肥胖人数逐渐增加,高BMI会导致高脂血症及胆石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这些都将引起AP发病率上升[25]。在国外肥胖一直被认为与A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及死亡风险有关。

本次研究显示,BMI与AP患者进展及预后具有相关性。Meta分析显示,BMI≥25或BMI≥30的患者更容易进展为SAP,且拥有更高的死亡率。在与正常体重患者的比较上,肥胖或超重患者拥有更高的SAP发生率,尤其是肥胖患者SAP发生率是正常体征患者的6倍。然而,肥胖加重AP患者严重程度的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有研究提出,肥胖患者体内有高于正常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当AP发生时,更多的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更容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2]。尚有研究指出肥胖可能会增长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加重胰腺炎损伤。同时,超重和肥胖患者也拥有更高的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超重和肥胖患者脂肪增加,胰腺内及胰腺周围有更多脂肪堆积,更容易发生胰周组织坏死,继而增加感染、假性囊肿、脓肿等风险,而过度的炎症反应则更容易导致全身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低体重的AP患者较正常体重患者似乎死亡率更高,但因为纳入研究数量不多,需更多相关同类研究进一步阐明。但本次研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研究仅对已发表文献进行整合分析,对部分未发表及在研的项目未进行分析。纳入的研究间存在着不同BMI分组,同时纳入文献的人群特征、AP的发病原因等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原因均可能导致异质性的产生。由于数据的缺乏,未对其他部分结局指标进行分析,如平均住院时间,是否中转外科手术干预等。日后,需要设计合理的大样本研究提供更多的证据。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超重及肥胖均影响AP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同时,低体重的AP患者似乎死亡风险有所增加。

猜你喜欢

全身死亡率分组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石榴全身都是宝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