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语言的有效性研究

2021-06-09蒋晓萍陈微子

长沙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人民日报真实性

蒋晓萍,陈微子,邓 聪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一 引言

当前,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人民日报》是我国人民了解国家重要资讯的重要渠道,也是当今主流媒体中重要的舆论阵地之一。微信作为风靡国内外的社交平台,自2018年来,其用户数量已超过10亿,且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成为自媒体时代人们了解国内外资讯的重要窗口。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构建了主持方与订阅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与对话的微信平台,及时对2020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大量报道。学者们也紧跟步伐,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对国内外疫情报道展开相关研究,《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因其主流地位更是备受学者重视。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大多数学者对疫情报道的研究多聚焦在框架理论、架构理论和隐喻等语言学视角,理论较为单一。基于此,本文拟按照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语言有效性要求,分别从真实性、正确性及真诚性三方面来探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有关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语言有效性,以期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分析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为其报道行为合理化,以及优化主流媒体报道的传播效果提供启示。

二 交往行为理论概述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作为当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致力于构建一套适用于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在哈贝马斯的理论思想中,交往行为理论是其发展比较成熟、影响深远的理论成果。在《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2004)中,哈贝马斯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行为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在对交往行为合理化的阐释中,哈贝马斯提出的“语言有效性原则”,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为人们的语言交往提供了一个规范标准(见表1)。

表1 哈贝马斯的语言有效性关联

续表

哈贝马斯基于胡塞尔(E.G.A.Husserl)的生活世界概念提出,生活世界由文化、社会和个性三个层次构成,是不同主体间进行交往行为的场域:“言语者为了运用命题达成沟通,而与世界建立起联系。”[1]99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模式中,三个世界,即主观世界、社会世界和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概念系统,为言语者达成沟通设定了解释框架,这也是交往行为模式区别于其他行为模式的独特之处。“在沟通过程中,参与者通过与世界发生关联,并且彼此提出有效性要求,它们可能被接受,也可能被拒绝。”[1]100

因此,哈贝马斯设定了一种将行为有效性与三种世界关联起来的行为模式,以实现行为者共同追求的沟通目标。他提出了互动者表达应遵循的三种有效性要求:(1)所作陈述是真实的;(2)与一个规范语境相关的言语行为是正确的;(3)言语者所表现出来的意向必须言出心声[1]100。也就是说,合理的主体间交往行为应该符合三个有效性要求: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据此,哈贝马斯实现了语言有效性和生活世界的融合与关联,其关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客观世界作为一切实体的总体性并使真实的表达成为可能;(2)社会世界作为一切正当人际关系总体性;(3)主观世界作为只有言语者才特许进入的经验的总体性[1]100。

哈贝马斯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言语者的言语行为来解释语言的有效性,言语行为只有与可以批判检验的有效性要求建立起联系,才能促使听众接受所提供的言语行为,进而作为机制把行为有效地协调起来[1]290。哈贝马斯在奥斯丁(J.L.Austin)的分类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类型:(1)记述式言语行为;(2)调节式言语行为;(3)表现式言语行为。记述式言语行为所使用的是基本的陈述命题,我们只有在记述式言语行为中才能提出真实性要求;调节式言语行为所使用的不是基本的祈使命题(如命令或警告),就是基本的意向性命题(如承诺);表现式言语行为所使用的是基本的经验命题,用以表示内心真实想法和意愿[1]294-295。

言语者在表达上述命题的同时呈现出自己的基本立场,分别是客观立场、规范立场、表现立场。中立的观察者用客观立场来面对世界中的事物;社会成员用规范立场满足正当的行为期待;自我表现的主体用表现立场把自己特有的内心世界展现在公众面前。这三种基本立场分别对应着前面所述的三种不同的“世界”观念[1]294。因此,普遍有效性与言语行为类型及其所呈现的基本立场和对应的生活世界是紧密相连的。

三 语言有效性要求的三要素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主体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第一要素,意指“提出一个真实的命题(以及恰当的现实条件),以便听众接受和分享言语者的知识”[1]293。哈贝马斯认为,真实性是指我们所发表的陈述与客观世界的事态相符合,是从客观立场出发对命题进行的真实解释。从古到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真”的追求,如果真实性得到满足,那么沟通过程的内在合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普遍有效性。如果报道缺乏真实性,则会对交往行为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曾发布一篇文章,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经发布,便引起大众的疯狂抢购,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然而“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只是《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主观臆断,缺乏医学依据,也没有人体临床试验佐证,最后该事件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出来辟谣而收场。因此,交往行为者对真实性要求的遵守需包含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语言内容进行真实阐述,主要包括概念、理论和观点等的真实表达;二是对真实性的界定,表达者需对语言内容进行客观的描述,不掺杂个人主观意图和情感。

(二)正确性

正确性是哈贝马斯语言有效性原则的第二要素,指的是言语行为者需遵守社会世界中的规范,并与人们所认可的道德伦理和价值取向相符合。正确性表达了言语主体对社会事态的观点和态度,因此,表达者对事态的理解和评价往往体现了其价值观念的正当与否,以及其伦理规范意识。例如,2019年7月香港特区发生暴力冲击立法会事件,《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这种践踏法治、危害社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及时进行了批评性报道,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规范和对群众道德理念的正确引导。在一定的规范语境中,言语者完成一个正确的言语行为以便在言语者与听众之间建立起一种正当的人际关系[1]292-293。若双方具有共同的规范意识,对某一事态则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感,反之,若交往双方缺乏共同的社会道德规范,那么交流就会产生障碍。

(三)真诚性

真诚性是语言有效性要求的第三要素。真诚性意指言语表达者秉承真诚、不欺骗的心理,期待互动双方进行真诚的交流,从而在互动主体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真诚性是言语行为者的主观体验,而主体经验的表达具有真诚性是言语双方能够顺畅交流的前提。真诚性要求言语者“真诚地表达出意见、意图、情感、愿望等,以便听众相信言语者所说的一切”[1]293。若言语表达者没有遵守真诚性要求,听众就会感到失望,真诚这一有效性就无法得到满足。如今,网络平台充斥着不真诚的言语行为和现象,网友用“标题党”这一网络热词讽刺那些通过夸大标题来吸引读者的行为,这也表达了网友对不真诚言语行为的强烈不满。也就是说,真诚性不仅包括个体与个体之间交往的真诚,也包括社会与个体交往的真诚,这就要求代表社会的官方媒体不能对大众进行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欺骗。

综上所述,交往双方(包括个体和社会)通过交往达成共识的前提在于:基于规范的一致性(真实性)、共享命题的知识(正确性)以及相互信任对方(真诚性)。通过检索《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现有关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共80篇,笔者筛选出其中部分典型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以交往行为理论语言有效性要求的三要素为切入点,对所选案例进行分析。

四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有效性分析

如前所述,在语言有效性要求中,陈述命题的真实性具体表现为言语行为所关联的客观世界是客观真实的。因此,网络平台所推送的描述性文本需要描述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捏造与真实事态不相符的言语行为,否则就违反了真实性这一有效要求。

(一)真实性案例分析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与其受众作为两个交往行为主体,双方交流互动的有效性是通过《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新闻报道来实现的。真实性是满足交往双方言语行为有效性的第一要素,客观世界的命题真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某种形式和特征反映出来。通常情况下,图表数据是陈述真实命题的有效形式。如表2所示,在“全国最新疫情分布图来了”的一文中,《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对全国疫情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时,采用了图表、数据,向读者清晰地呈现了全国疫情分布的客观现状。借助图表阐释客观世界,能使读者对客观事态的真实性易于接受与信服。图表数据的呈现具有直观性与客观性,未掺杂个人主观意图和情感,符合语言有效性的真实性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需求,言语行为与客观事态之间的关联合理化程度较强。又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中国对塞尔维亚、意大利等82个国家和世卫组织、非盟进行物资援助时,通过呈现物资援助现场的图片,向读者真实直观地还原事件本身。在客观世界中,交往行为主体往往通过记述式言语行为来陈述客观实际以呈现客观立场。以上两例均属于记述式行为,通过图文并茂和数据支撑相结合的方式,将真实命题呈现给读者,使信息可视化,实现了语言有效性的真实性要求。

表2 真实性案例分析

续表

具体而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包含面较为广泛,如事件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物与地点以及因果关系等,都应当是真实可信的[5]。这就要求一切细节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准确无误,不能“合理想象”,更不能虚构。如2020年1月24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称国家卫健委专家高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光在感染的人体内看到了病毒,在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摊位上也分离到了病毒,新冠肺炎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这应该说是证据确凿。但2020年11月16日,钟南山院士对新冠肺炎疫情“溯源”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和解释,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溯源尚未完成”[6]。可见新冠肺炎病毒的起源尚无定论,属于不确定性命题。《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该命题进行主观的“合理想象”报道,就言语层面而言并未符合客观实际,是虚假陈述命题,不仅违反了交往行为的真实性要求,且错误引导了读者大众。因此,《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关于这一报道所附上的视频也因违反客观事实而被下线。从语言有效性来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未能遵循客观立场,也未区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界限,其言语行为与客观事态之间的关联合理化程度极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作为官方媒体的可信度。

(二)正确性案例分析

2020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披露食物和新冠肺炎病毒的传言报道,报道中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对于诸如食物能够“消毒”空气、预防病毒的种种传言给予澄清,并就每种对应的食物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清晰明确地回答了读者关于食物抑制病毒效果的诸多疑问(相关案例见表3)。

语言有效性原则的正确性实现需以交往行为主体在社会世界中的达成共识为前提,社会世界中的共识常指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言语者通常使用命令、承诺命题等调节式言语行为来表达规范立场,以促使互动双方对命题达成共识,只有交往双方充分理解祈使性命题的意义,才能确保命题的约束力在互动过程中得到贯彻。在该案例中,《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通过使用祈使命题(命令),及时向读者揭示假营销、假传闻,表明了对与实际不符的事件的态度和观点,符合语言有效性原则和要求。其不仅满足读者的期待,且有利于大众在疫情期间对食物的选择形成正确的导向和科学防范意识。又如,2020年3月22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中国向塞尔维亚、捷克、委内瑞拉等国提供物资援助的事件进行报道,展示了中国在疫情期间与世界各国风雨同担、共克时艰的大国形象,体现了中国与他国之间的患难情谊。报道采用调节式言语行为(意向),表达了对构建正当国际秩序的意向,能与读者产生共鸣和认同感,体现了与社会世界较强的关联性及对世界正当秩序的关怀。

表3 正确性案例分析

提出有效性要求和承认有效性要求皆受制于道德规范,需要交往双方就不规范行为进行批判和反驳。对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言语行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也及时进行批评指正。如同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对湖北省武汉市某刑释新冠肺炎确诊者离汉抵京的有关情况进行报道。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发生此类严重违反通道管控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对该违法违纪行为的关注。基于主体之间对妨碍社会公共利益的共同认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及时对此次事件进行关注和报道,回应社会关切,表达出对影响疫情防控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否定立场,明确其正确的规范立场,体现出对构建和规范社会秩序的高度关注意向。

(三)真诚性案例分析

言语者可借助多元的表现式言语行为,清晰呈现主观世界,达到交往行为有效性原则的真诚性要求。2020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美国政客关于疫情的造谣抹黑和“甩锅”现象发起了10个追问,该报道本可只用英文与美国政客进行直接对话,但为了满足中国读者的阅读需求,采用了中英双语的表现形式,向读者传递了真诚表达意向(见表4)。又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针对大众所关心的话题推送了《口罩还要戴多久》《疫情期间,如何安心宅在家?做好11件小事就行》这两篇报道。针对春节期间群众居家如何进行安全防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列举了11条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与群众互动交往意图明确。其真诚的解释和回应,给人心惶惶的群众注射了一针定心剂。另外,《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还就“口罩还要戴多久”这一热点话题,及时进行推送,回应大众。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能够第一时间解答读者疑虑,在其言语行为中清晰呈现交往意图的真诚性,立场明确,有利于获得读者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其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对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解答及中英文双语的呈现方式都通过表现式的言语行为,真诚地表达出情感意向,有利于听众相信言语者所陈述的经验命题。

表4 真诚性案例分析

如果《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使用的经验命题没有满足其表达经验的功能,则不属于真诚的表现式言语行为,若未能与读者群众的主观经验世界建立起和谐的联系,读者会认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言语行为不真诚,并予以拒绝。2020年4月22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题为《美国超82万,全球超240万,世卫组织:新冠病毒起源自动物》的文章。该文章以“世卫组织”为标题,旨在彰显其报道内容的权威性,但通读全文,并未发现任何有关世卫组织对于明确新冠肺炎病毒来源的表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世卫组织”为噱头,属于“标题党”行为,是有意识地误导读者,违背了语言有效性的真诚性要求。若长此以往,这种不真诚的言语行为必会引起大众的反感与不满。

五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疫情报道的不足与提升路径

语言有效性要求的兑现是构建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前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遵循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三大语言有效性要求,但也出现了违背语言有效性原则的行为。总体而言,存在以下两大问题:(1)真实性把控不严,存在“虚假命题”;(2)真诚性意向不足,存在“标题党”现象。针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疫情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章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以促进《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言语行为的合理化和有效性。

(一)存在的不足

1.真实性把控不严,存在“虚假命题”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作为主流媒体,其在中国媒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对于其报道的信息,尤其是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公共卫生事件内容,读者一般深信不疑。这也要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其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要求更高,但目前看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还存在对疫情相关报道把控不严、信息侦测辨识力度不够的问题,如“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一报道引发双黄连口服液线上线下一夜脱销的疯狂抢购行为;又如,尚未获得真实明确的结论前便提出与客观世界不符合的记述式命题。此类言语行为的出现反映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相关舆论信息的把握不力,对新闻报道把关人的监管不足,导致大众受虚假命题的影响,引发一些舆论的发酵和错误走向。

2.真诚性意向不足,存在“标题党”现象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报道的文章既要符合客观现实,做到实事求是,又要表达其真诚的交往意图,从而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如前所述,“标题党”是变相的对大众进行错误引导的有意识行为。目前,《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还存在着以标题为噱头,报道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言语行为立场不真诚的现象。“标题党”在其报道的过程中,关注的是其主观世界中所特有的事物,而与群众真正关心的客观世界没有直接关联,这种违背真诚意向的表现式言语行为可能会被其他媒体效仿,不利于正面、积极的媒体环境的构建。

(二)提升路径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文章提出以下两个提升路径,以期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平台更好地遵循语言有效性提供参考。

1.恪守真实性要求,增强信息辨别力度

由于其权威性,大众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所报道的语言信息往往倾向于信任。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出于对生命安全的担忧,加上缺少与之有关的科学知识,且独立辨别能力普遍较弱,人们往往依赖于主流官媒的报道,尤其是与疫情防控和治疗有关的信息。交往行为的合理化首先要求将真实的有效性原则当作其行为准则,因此《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应该恪守真实性原则,遇到暂不确定和尚未证实的事件,须由相关新闻报道把关人向专家、官方求证,以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应用科学的知识充实报道内容,用科学的观点来把关,加强对信息的鉴别、筛选、综合和研判分析,遵循客观立场,强化与客观世界的关联,保证其陈述命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向读者分享真实有效的信息,明确客观立场。同时,相关新闻编辑人员须确保报道内容客观精确,避免掺入个人的主观意图,把真实性原则作为其与订阅读者交往的第一要务,从而促进与读者的交往行为合理化,增强读者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信任感。

2.践行真诚性原则,杜绝“标题党”行为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是其与订阅读者之间进行交往沟通的文本载体,合理有效的内容呈现与真诚的表现立场,是实现与读者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前提。为达到交往行为的真诚性要求和目的,《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推送首先需要秉承真诚性原则,给读者带来主观世界真诚的情感体验,避免出现为吸引眼球、营造噱头而导致文不对题等言语行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还需提高与读者的互动频率,应提高针对读者在推送下方的留言的回复率,或可通过增加问卷调查等渠道了解读者需求,以促进与读者的互动和对话。同时,还可通过增强微信公众号平台短视频、网络移动直播等的建设,为读者提供更有温度和更有情怀的新闻内容,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其真诚意向,实现更真诚合理的互动与交流。

六 结语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主流媒体与读者的交流日益紧密频繁,《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是中国权威的主流官媒,对其与订阅读者之间的言语交往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疫情相关报道的现有研究,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语言有效性要求为理论指导,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报道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哈贝马斯有效性要求能有效关联言语行为类型、话语立场以及生活世界三个维度,为言语行为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规范体系,也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交往互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行为标杆。在语言有效性三要素的指导下,探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言语行为有效性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促进主流媒体与大众之间的交往行为更具有效性和合理性,为主流媒体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和借鉴。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人民日报真实性
“知识分子如果有一件事情不能容许, 那就是变得犬儒”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On the Phubbing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论“科技理性”下现代社会的出路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