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视域下日本学校体育政策演变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启示

2021-06-09马艳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教体力体质

鲁 娜,马艳红

(1.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工作部,辽宁 沈阳 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处,辽宁 沈阳 110102)

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肩负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其体质的健康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位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法[2020]1号),下文简称《意见》。《意见》的颁布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深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政策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通过协调青少年学习与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措施,从而更加全面地诠释深入体教融合中以“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和可靠的政策保障。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的出台解决了理念和顶层设计的问题,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有待细化”[2]。

日本作为我国的邻国,人种同为黄种人,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方面较为相似并具有可比性,并且日本学校体育政策对促进其本土学生体质健康发挥了长期有效的指导作用。日本早年间就已经致力于制定学校体育政策以及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制定有关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体育目标;二战后,日本已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如学生饮食营养、学校午餐制度、学生饮食教育,并且不断颁布和更新学校体育政策的相关内容,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保障[3]。日本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形态持续提高离不开其学校体育政策的支持。因此,可借鉴日本学校体育政策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将《意见》中有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落实到实践中,以便有效地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更好地推进深入体教融合政策的实施。

1 体教融合概念界定及政策发展演变

1.1 体教融合概念界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前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曾深刻地指出:“奥林匹克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全面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合为一体,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能达到崇高的目标。”[4]由此可见,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国体教融合共经历了3个转变发展的阶段:体教结合—体教融合—深入体教融合[5]。

1.2 体教融合政策发展演变

1.2.1 体教结合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的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较好,但是在1976年恢复高考之后,体育课受到排挤并且边缘化,参加训练的学生无法完成学校文化课的学习,原有的训练模式遭到破坏。所以,为解决问题,“体教结合”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这是一项为我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提出的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是转变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之一[6]。可是经过30年的发展,由于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导致相关主管部门配合不到位、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配合不默契、训练条件差与资金不足、竞赛体系和运动项目设置不合理等原因,致使“体教结合”的作用不是很显著,并且体与教的分配不平衡。“体教结合”没有真正全面地解决学生、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和学校体育开展较缓慢的问题。所以,当时我国获得世界大赛名次的依然是专业运动员,学校体育的人才并没有登上世界比赛的领奖台,而且不论是国家还是世界大学生比赛,承担比赛重任的大部分也是专业运动员。

1.2.2 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是建立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之上,针对体育与教育由于制度障碍而不能很好地结合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它的思想基础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全面发展[6]。20世纪初,我国多位学者就提出竞技体育要走进学校体育中去,竞技体育顺应世界潮流回归学校体育。学校才是培养竞技体育的唯一途径,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竞技体育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项技术能力,使其进一步成为竞技体育特长生,为其选择去高水平大学运动队或输送到我国优秀国家青年队奠定基础。然而这次体教融合并没有真正解决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工作不协调、学生运动时间和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以及学校、社区和家庭体育需优势互补等问题。

1.2.3 深入体教融合 深入体教融合提出的背景是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逐年下降,肥胖和慢性病低龄化,从而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问题:性格孤僻、容易焦虑、意志薄弱等。青少年健康问题成为新时代国家民族的痛点和难点,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事项[7]。青少年健康需要国家健康顶层设计与体教融合的重心结合起来,要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清楚体教融合的根本导向、根本方式和根本目的[5]。深入体教融合的重点是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

深入体教融合需要发挥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作用,《意见》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提出8项意见和37项解决措施并解决了理念和顶层设计的问题。但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有待细化。本文对《意见》中第一条“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8个改革措施的内容进行解读(图1)。

图1 “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措施解读Figure 1 Interpretation of reform measures on“school sports”

通过概括总结8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措施,发现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课堂要求”“课余体育活动开展”“学校制度管理改革”和“体育教育、培训体系构建”4个方面。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措施主要围绕“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目的在于使青少年有条件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获得乐趣和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2 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2.1 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演变

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主要经历4个具有典型时代意义的时期:“明治维新时期”“二战后时期”“东京奥运会时期”和“20世纪阶段”。分别对这4个时期中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目标、特点、表现和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进行解读和对比(表1),从而可以很清晰地总结出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以及特点。

2.1.1 明治维新时期至二战期间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 1)政策背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结束了由德川幕府统治下“闭关锁国”政策,进而走上了由天皇统治的资产阶级维新主义的道路。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陨落,日本逐渐走向开放,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潮传入日本,日本学校开始借鉴西方启蒙式的教育以及游戏论体育的观念。明治维新中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渡过殖民地化的危机后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国粹思想论逐渐取代自由民族思想并占据主导地位。2)学校体育政策分析。1911年日本教育大纲修订,大大加强了体育的内容[8]。1913年日本颁布第一部学校体育政策《学校体操教授纲要》,这时学校体育是为军国主义服务,富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体现出身体教育和所谓忠君爱国的特点。1926年和1935年,《学习体操教授纲要》进行了修改,修改的目的使学校体育完全成为战争的工具,成为培养士兵的手段。总而言之,二战时期,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为战争服务。学校体育的课程内容也随之转变,体操科目变成了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普通体操,同时也包括军事体操,军事色彩开始加重。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和精神力量,并为富国强兵服务”。3)学校体育特征分析及借鉴。明治维新时期至二战期间,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经历了由自由民主向军国主义国粹思想的转变。在军事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成为为战争服务的工具并被重视起来。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日本学校体育具有如下3个特征:①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并结合本国实际加以调整和运用;②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教学大纲包括运动、游戏、普通体操和军事体操;③学校体育的地位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对比日本学校体育发展,同一历史时期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情况如下: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目标,在体育方面,聘请洋人来教学或是派人出国留学学习,这些使得学校体育在中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当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以及中国内忧外患的实际情况,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较为滞后。加上当时中国固化的封建排外思想,认为中国体育为“本”,西方体育为“末”,不想“弃本求末”,这严重阻碍了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因此,可借鉴日本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精神,结合自己国内的实际情况,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

2.1.2 二战后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 1)政策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积极采取“战后改革”措施,并以“自由民主、和平、人权”为三大支柱制定了和平宪法,作为国内的政治基石。1946年美国考察团来到日本,美国自由民主的思想对日本的教育和体育产生极大的影响。2)学校体育政策分析。日本借助美国自由民主的思想制定《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这是日本的教育思想由军国主义向自由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二战后日本更加注重国民健康,其中国民饮食尤为重要。二战后初期,日本由于物质资源较匮乏,导致国民营养不良,体质健康下降。于是随之掀起“一天用一次煎锅运动”,号召国民“多摄取些油脂”以补充营养。相应地,1954年日本国会颁布了《学校营养午餐法》,为学生健康饮食、增强体质健康提供安全保障。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质分类提供营养午餐,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并且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饮食方面的保障。3)学校体育特征分析及借鉴。二战后,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由军国主义转变为自由民主主义思想为主导;日本学校体育政策旨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这一时期的日本学校体育政策主要有如下两个特征:①学校体育政策不仅涵盖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同样重视学生营养膳食的作用;②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章立制,为学校体育政策更好地实施保驾护航,体现出政策工具的权威性。综上所述,对比日本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1932年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体育会议”颁布了《国民体育实施方案》,1933年教学部设立了“体育督学”,1936年设立了“体育组”,期间还颁布了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方案。但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四分五裂,这些标准和方案大多从国外硬搬而来,并没有在实践中产生成效,仅代表当时对学校体育政策的构想[8]。可见,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前提。我国可借鉴日本在制定学校体育政策时颁布相应的政策法规,从而为学校体育政策实施提供保障。此外,我国也可借鉴日本学校体育政策内容的全面性,不仅关注体育课程内容的计划与安排,还应传授学生营养和保健方面的知识。

表1 日本学校体育政策发展及演变Table 1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Japanese school sports policy

2.1.3 日本东京奥会时期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 1)政策背景。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其经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也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生产力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空闲时间并投入在文体娱乐生活中,也越来越注重健康,体育越来越被人们需要。为了在东京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彰显综合国力,1961年日本政府颁布《运动振兴法》,提出增强国民体质和提高竞技能力水平的要求,并制定了由运动能力测试和体力诊断测试组成的“运动测试”。2)学校体育政策分析。从1964年日本出台并实施《关于增进国民健康和体力政策》并开始收集全国的数据,在公布其结果的同时,将其反映在提高儿童体力的措施中。1967年开始对国民体质进行每年一次的调查,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及时了解学生体质动态变化情况,引导学校开展体育活动[9]。1978年日本修订《学习指导纲要》,并于1998年修订为《纲领》。《纲领》提出“身体形成运动”的概念,“身体形成运动”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继承了原来的体操的内容,名称改为“提高体力的运动”;另一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叫作“身心体验的运动”[10]。“身体形成运动”明确以“增强体质”为目标,“身心体验的运动”是让学生通过体育或者游戏和朋友达到配合交流,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游戏中和同学间进行精神的交流以及心理压力的释放。这样的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精神方面和人际合作方面能力的培养。3)学校体育特征分析及借鉴。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在东京奥运会举办的背景下,日本体育政策的目标旨在提高本国的体育竞技能力和增强国民体质。相应的,学校体育的政策目标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特征主要包含如下两点:①监测、追踪和反馈对学生体质测试情况,设立专门部门对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分析;②重视身体体验和运动方法的学习。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使不喜欢或很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体验和享受运动;通过反复的心理体验和认知,学生从而形成有益的体育生活方式和积极体育观。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1995年、2000年、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报告和由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的学生体力及运动能力活动报告对比可以得出,2005年之前我国在身体形态以及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握力、跳远和50 m跑的项目与日本同年龄段差距仍然较大[11]。因此,可借鉴日本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有效措施,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监测和追踪学生体质情况,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和传播。

目前业界内变形分析的因子抽取,普遍是基于主成分分析、独立成分分析、典型相关性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原理进行抽取和变换的,其主要缺点包括[4-7]:主成分分析、独立成分分析侧重于因子侧的最大化信息表述和抽取,典型相关性分析侧重于效应量和因子的相关性最大化,都不够全面;典型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都只能考察变量的线性相关性,对于非线性系统则容易失真;数据的预处理也极为重要,如果对未经降噪、去量纲、时序对齐等预处理的因子样本直接进行统计分析,那分析结论的精度通常是不可接受的。

2.1.4 21世纪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 1)政策背景。如今,儿童肥胖、运动不足等问题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日本文部科学省“体力·运动能力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参加运动的时间在减少。以10岁儿童为例,2006年除了学校的体育课外,每周有3天以上参加体育运动的男生为57%、女生为36%。相比1985年的男生70%、女生58%,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相反,一周中完全不参加体育运动的男生人数比2006年为4.7%、女生为9.2%,相比1985年的2.4%和5.1%,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调查还表明:全国中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呈下降趋势;放学后及休息日在室外玩耍或参加体育运动的儿童明显减少;运动不足带来了诸如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各种消极影响[12]。可见,如何提升学生体力和增加其参与体育活动次数已经成为日本需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之一。2)学校体育政策分析。2002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审议了“关于提高儿童体力的综合对策”,并给出了答复。“体力是活动的源泉,除了维持健康以外,与积极性和充实的精力也有很大关系,这是支撑人类发展、成长的基本要素”。其阐述了体力的意义,分析了体力的现状和体力低下的原因。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体育振兴基本计划》,明确了从2001年到2010年日本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方针政策[12]。《体育振兴基本计划》规定,“到2010年全国各市区町村至少建立一个综合型区域体育俱乐部,全国各都道府县至少建立一个泛区域体育中心”。在这样的综合型体育俱乐部,从儿童到老年人,从初学者到高水平运动员,区域内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年龄、兴趣、技术和技能水平,任何时候都能进行体育活动[13]。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了学校—区域俱乐部—社区3种体育模式的协调发展,更丰富了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2017年3月,日本颁布了第2项为期5年的名为《体育基本计划》的体育政策。该项政策在第3章规定了关于如何提高全国人民体力活动的4项措施。基本措施包括:①通过修订学习指导方针和全国体力调查等,改善体育和健康体育课;②通过培训教师和改善设施来加强武道指导;③制定关于运动部活动的综合指导方针;④重视学校体育活动中的重大事故的危险性,推进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14]。针对幼儿体育,日本于2000年颁布《幼稚园教育要领》,文件强调体育游戏的目标是:形成具生活所必须健康和安全的习惯及态度,充分活动自己的身体;主动在户外游戏;熟悉各种活动,快乐地开展游戏[15]。至2005年,日本共制定了4次幼儿教育振兴计划以及一些较为重要的报告。3)学校体育特征分析及借鉴。21世纪日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提高国民体力。此时的学校体育政策的目标主要是围绕在提高学生体力方面。这一时期,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特征包括如下3点:①重视学生体力活动的提高,颁布相应法规,规范具体措施。②体现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协作从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高体力活动能力。③日本较早开展幼儿体育,有较完善的幼儿体育教学模式,为其拥有健康体质和使其能在青少年阶段更加顺利地参与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日本学校体育政策,我国应向日本学习重视提升学生体力活动,并关注幼儿体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的基础且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国可借鉴日本将“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对校外体育活动场所的规划,保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体育活动,将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关注延伸至家庭和社区,以形成三者相互合作的模式。

2.2 日本学校体育政策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二战后,日本颁布一系列学校体育政策来增强学生体质,保障学生饮食健康,并颁布相关法律保障民众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促进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1961年制定了由运动能力测试和体力诊断测试组成的“运动测试”。从1964年开始收集全国的数据,1998年以扩大测试群体范围和删除测试重复项目为目的,开始实行“新体力测试”。日本文部科学省“体力·运动能力调查”显示,1985年到2006年期间,全国中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呈下降趋势;放学后或休息日在室外玩耍或参加体育运动的儿童明显减少;运动不足带来了诸如肥胖、生活习惯病等各种不良影响[16]。根据日本文省部体育局颁布的2008—2019年(除2011年外)中小学生体力、运动能力调查报告书,可以看到学生体力的变化(图2)。日本现执行的体力活动测试对象是6~79岁的人群,其中每5岁一个年龄段,小学是6~11岁,中学则是12~17岁,每个不同的年龄段群体测试的体力项目和标准也不同,等级标准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A(≥51分)、B(41~50分)、C(31~40分)、D(≤30分)。

通过对比2008—2019年同一年龄段和性别组的体力得分(图2)可以得出,体力分数虽然在期间有小的波动,但整体的变化趋势是稳步上升的。日本根据国内青少年儿童的实际的体力变化情况,积极调整、颁布政策法规,从而为促进儿童和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保障。

图2 2008—2019年日本中、小学生体力变化Figure 2 Variation about physical strength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Japan from 2008 to 2019

3 对我国体教融合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启示

3.1 积极制定和调整学校体育政策法规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政策保障

我国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建设明显滞后,目前只有《体育法》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两个法规性文件。由于这两个文件体现出了“刚性不足与弹性有余”的特性,致使我国学校体育领域仅有的法规性文件的约束力较差,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学校体育治理的刚性约束力[17]。为了推动深入体教融合的发展并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我国需要颁布相应的政策法规,为体教融合发展和青少年体质健康保驾护航。例如,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发展情况,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有关学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方面的内容,并完善对保护体育教师权利、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补充规定。并且,我国可根据学生体质健康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的政策和法规。各地区学校也可结合本校学生体质健康实际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阶段性政策并根据学生体质变化情况实时进行政策调整,进而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2 注重幼儿体育发展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奠定基础以实现体教融合群体的广泛性和学段的覆盖性

在亚洲各国中,日本是较早在幼儿体育研究、幼儿体育实践以及幼儿体育器械方面做出有效尝试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国家,这些研究和实践成果都得益于日本完备的幼儿体育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14]。2012年日本颁布了《幼儿期运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8]。《指南》中主要包含7条幼儿期的运动建议:1)多样化游戏是核心;2)兴趣、好奇心是引导;3)安全、合理是前提;4)家园协作是保障;5)树立健康的运动教育观念;6)培养积极运动家庭;7)使用可开发的运动资源[19]。《指南》的颁布与实施不仅有利于幼儿各项身体机能的提高,还有益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和体育精神。

现阶段我国深入体教融合的主体虽然是青少年,但是幼儿阶段的体育教育同样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幼儿体育可以为其在青少年阶段参加体育活动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和培养坚毅的品格,这样便可以实现体教融合群体的广泛性以及体育课程与教学圈学段的整体覆盖性。目前,我国幼儿体育发展较滞后,可借鉴《指南》中有关幼儿体育运动的内容,从而科学设计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使得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满足幼儿体育活动的需求。此外,《指南》中对1小时以上的中高强度的运动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我国可以从中参考和借鉴,从而有效地保证我国幼儿的体育运动时间,为其日后在青少年阶段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体教融合群体的广泛性和学段的覆盖性。

3.3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以提高学生健康饮食意识并提供营养膳食

3.4 完善全国学生体质体力活动调查、追踪、反馈和体测健康档案

我国主要的监测形式是5年1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工作,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检查等方面开展调研,调研结果只在各项测试的量化分析上,没有对测试对象进行更进一步的追踪和调查。所以,调查、追踪和反馈全国学生体力活动实例目的是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和监测学生体质的变化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意见》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提出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20]。

在落实到实践中时,我国可借鉴日本活动实例的方法,给每位学生建立体测和健康档案,并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管理学生体质健康相关事宜。此外,负责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校内部门还可以和当地社区医院进行合作,建立更加全面的学生体质信息档案,并对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深入追踪及有效反馈,制定详细的学生体质变化情况档案和问卷,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情况,并对典型实例进行宣传和传播,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校间的相互借鉴和交流,还可以协调各地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而达到全国各校共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4 结语

深化体教融合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重点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为了更好地深化体教融合,更好地落实《意见》中有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措施,通过梳理、总结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脉络以得出对我国体教融合视域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启示。1)我国应积极制定和调整学校体育政策法规,保证学校体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并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政策保障;2)我国学校体育应注重幼儿体育的重要性,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奠定基础以实现体教融合群体的广泛性和学段的覆盖性;3)我国学校体育应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以提高学生健康饮食意识并提供营养膳食;4)我国应完善全国学生体力活动调查、追踪、反馈和体测健康档案以保证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的完整性。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不仅需要不断解读和更新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和路径,还需要不断细化实施方案和内容,从而真正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有机融合和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体教体力体质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