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阅读解数学题
2021-06-08邢海燕
邢海燕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途径之一。阅读题贴近实际,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对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的初體验
十多年前作为刚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我来说,会习惯性地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专利”,总觉得阅读与数学教学无关,单纯地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教学时学会解题就够了。有时为了节省课堂上的时间,稍长一点的题目也是由我自己阅读、剖析代替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我越来越感觉阅读理解对于学生解数学题的重要性。因为我剥夺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代替了学生分析和思考过程,使得大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中很快地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他解题的正确率。原来阅读理解真的不是文科的“专利”,数学的学习同样离不开阅读理解。
数学阅读的意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频繁转换,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材料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清含义。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我的体会
重视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 举一个我们身边发生过的真实例子。很多年前我所生活的怀柔县城,交通并不是那么发达,公共交通设施也不是那么完善,人们出行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人们出行难的问题有些人开始用“面的”运营乘客。一方面方便了老百姓出行,另一方面又为自己创造了一些收入,我们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环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直接找一块硬纸板,在上面工整地写上“环城”两个字,这是文字语言的一种体现。有人可能考虑有的老年人也许不认识字,所以就出现了在一块儿硬纸板上画一个圆圈的现象,一看就知道这是“环城”的意思,这是图形语言的体现。因为环城是统一价格,明码标价一块钱,所以后来有的人干脆在前挡风玻璃上直接贴上一块钱的纸币。人们看到车上贴有一块钱纸币的车辆也知道是“环城”车了,这是符号语言的体现。一个小小的“环城”车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数学语言都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为不同的人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用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完成数学阅读理解题 还记得几年前初一的一次期末考试出了下面这道阅读理解题:
这道题并不是很难,但是成绩出来后,通过分析发现,这道题目的丢分率非常高,全班只有两个同学做对。试卷讲评时,我也特意重点分析了这道题目。同学们也发现原来做这种阅读理解题,只是“照猫画虎”可不行,必须在阅读理解的同时利用数学思维,继承例题方法的同时,做题时也要有创新,这样才不会被例题所牵绊。
对学生智力发展的相关研究表明,造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尤其突出。按照认知学习论的说法,阅读是一种知识的重建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发生交互作用,新知识和既有的知识同化并产生新意义。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同样需要经过阅读才能理解。阅读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形式之一,是思维的基础。
总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展现数学语言世界里的神秘色彩。阅读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好的突破口,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教学的核心部分,因此,教师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寻找时机让学生阅读,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发挥教材的阅读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