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度”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
2021-06-08鲁家宝朱跃利
鲁家宝 朱跃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第一次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发展的意见,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就意味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即将进入一个教育家型教师群星灿烂的新时代。纵观世界教育史,每一次深刻的教育变革都离不开教育家的引领和推动,我国也予以高度重视、持续推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造就一支教育家型教师队伍,既是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也是新时代的热切呼唤、全社会的共同期盼,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基于此,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笔者在云南省昆明市中华小学工作实践中感悟到,“三维度”是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的有效策略。
放开宽度,当好首席学习者
学习应成为全民的精神力量,学习应是全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当好首席学习者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向教育家型教师目标迈进的首选。教师学习要放开宽度,既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政策法规等,又要学习专业理论、信息技术理论等。由此而习得知识,获得技能,修炼技艺,进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凝练、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修炼成教育家型教师奠基。
学习真正改变自己的理念,也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不再每天只是疲于奔命,而是优雅从容地快乐生活。一个人的学习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因为书是良师、是益友,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以催人奋进、助人拼搏;更可以给人一种较高层次的享受,引导人走向人格的自我完善。
只有学习,才能生成新的信息;只有学习,才能引领自身精神成长。读历史书,可以了解各个朝代的嬗变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尊重现实;读文艺作品,可以认识生活,了解社会,陶冶性情,升华情感;读哲学书,可以引发自己的睿智;读天文、地理、科技书,便会认识整个世界,看清脚下的位置,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教育家型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领域、新观点,面对与时俱进的新思维、新工具,不断学习是教育家型教师唯一不变的属性。
如果教师不学习,那又怎么理解学习本身,怎么设计学习任务与学习评价呢?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让自己知识丰富,更是让自身处于一种学习、创造、探索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使教师更懂得设计学习计划,也会感染每一位学生。未来的校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应该是教师学习的地方。我们将看到一种“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的新现象。
由此来看,教育家型教师更像是学习的设计师,构建丰富多彩的实用性课程,设计学习的过程,确定学习的目标,开启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与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育家型教师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拥有更多的协作,教师将跨班级、跨学校开展更多的合作。每一个学习者都要不断分享,成为一位终身分享者。放开宽度,当好首席学习者,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站在高度,甘当创新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獲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改进。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教育研究是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的必备条件。
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看,教师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一名新教师要成为名师,则需要有教育家那样的创新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如美国的桑代克、我国的陶行知等人,他们都是教师出身,但他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研究,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研究,能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知识创造者与贡献者;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研究,将使教师步入一种新的职业生活境界,享受研究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只有研究才能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站在研究的高度上,甘当创新研究者,才能胜任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任。
挖掘深度,争当反思实践者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反思性发展是一大时代主题。新时代,不仅要重视教育实践在教师自主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更需要教师对教学与改革实践进行反思。教师只有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发展。挖掘深度,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是没有终点的。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而在课堂实施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在特定环境下产生,若不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借助反思明确撰写教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学”;课堂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和线性参与,而是“师生互动”;课后评价不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省”。
做一个有思想的反思实践者,做一个思想和行动统一的成长者。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永无止境的艺术,对于这门艺术的探寻充满了诱惑,充满了生机,当今成名成“家”者都是在不断反思中成长、成功起来的。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运用,变中求生求真,求新求精。
教育家型教师应具有实践性、生长性、创造性、示范性和情怀性的特质。面对新时期高品质教育改革诉求,不仅需要教育家型教师加强自我修炼,还要改进其成长发展机制,优化培育策略,加强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建设。
打造一支教育家型教师队伍,策略多样,方法灵活。发现和帮助有情怀、有潜力的名师提升,发展个性化教育理论,也是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坚持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真正打造出一支具有灵性的教育家型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中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