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扎根教育,鲜花烂漫

2021-06-08孙雪梅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海淀区青年教师北京市

孙雪梅

从1992年7月起,她怀揣着“做一名好教师”的初心,始终扎根在教育一线,29年的坚守,29年的付出,三尺讲台,用真诚打动学生的心灵,用热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执着呵护每一朵花的绚丽。躬耕不辍,源于对教育的责任;奉献情怀,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当教学研究成为一种习惯,当教育创新成为一种常态,不甘平庸,追求卓越,她从“经验型”到“科研型”,从“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每一次升华,都见证成长。她用平凡的人生书写着红烛精神。她就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北京市骨干教师、海淀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基地首席教师、北京市图强第二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杨静。

她就在这里,在学生中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杨静立足课堂,用心上好每一节思政课,为学生建构多样的课堂。

在学生眼中,她的课堂是有趣的、轻松的,是开放的、民主的,是充满挑战、思考和实践的……她深知,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亲切地称她为“行走的课堂”。

杨静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各种动手实验,感悟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科学探索精神;通过识图和有趣的活动,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与学生在一起,品读古今人物的家书,高诵《少年中国说》,从名人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从普通人身上获得智慧的启迪。在劳动课堂上杨静和学生们一起做美食、搞家务,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生活技能,引导教育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不仅如此,在杨静的带领下,学生走进社区,化身社区小记者;走进水博物馆,参加“青少年爱水行动”,亲身体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杨静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市法治竞赛,学生的出色表现获得老师、家长的交口称赞。

教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杨静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在哪里,她就在哪里。从课堂到校园、到社区、到博物馆,她时时处处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她就在这里,在老师们中间

杨静以培养青年教师为己任,始终站在教师中间。她围绕德育课程、教育科研、教育技能等专题开展校本培训,指导青年教师磨课,多人分别获得市、区级青年教师赛课一、二等奖,视导课中青年教师的展示课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跨学段、跨学校培养教师,她走进区域内外多个兄弟校指导青年教师说课、和青年教师分享教育历程。

打铁必须自身硬。杨静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发展。多年来,她积极参加全国、市、区级各类教学展示和比赛,在全国“一师一优”晒课中获得一等奖;参加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北京法治基本功大赛,荣获二等奖,等等。疫情期间,她坚守岗位,多次录制线上课程,开展直播课,为保障学生正常学习活动作出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贡献。

在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中,她累计授课12节、讲座12次、培训教师100名,辐射海淀、东城、房山等9个区,受到教师的一致好评。

从本校到外校,从本区到外区,从课堂到电视、网络……哪里需要,她就在哪里。从风华正茂到暗生华发,她无悔无怨,敞开心胸拥抱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倾心尽力陪伴青年教师成长。

她就在这里,在热爱的思政课教学中

42岁,杨静第一次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至今已连任两届。作为海淀区唯一的一个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基地的首席教师,她十分珍惜,带领区域内的教师共同研究、学习,研究能力。

43岁,杨静主持海淀区重点关注课题“故事教学对提升学生传统美德的研究”,现已结题,鉴定等级为优秀;同年,作为核心组成员,参与北京市重点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业标准评价的研究”,现已结题。参与编写了《海淀区品德与社会学业标准》,任编委,并有多篇案例选入该丛书。

45岁,杨静被评为“学生喜欢的好教师”。担任海淀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兼职教研員,多次协助教研员主持海淀区教研活动,并作主题发言。

去年9月,杨静光荣地作为海淀区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了在人大附中召开的“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会”,坚定了她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信念。是的,杨静老师就在这里,在教育的沃土中扎根,辛勤耕耘,鲜花烂漫,在神圣的讲台上发光发热,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化作明烛……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海淀区青年教师北京市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北京市海淀区举办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