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实践

2021-06-08郭和刚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课德育

郭和刚

体育课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的认识比较模糊 调查发现,初中体育教师普遍对德育渗透的认识比较模糊,教师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教学观念有待提高。

完整的德育渗透方案有待建立 由于任课教师对每节课的德育渗透目标不明确,头脑中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评价体系,德育渗透方法更多地体现为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体育课中德育渗透的规律和方法很多教师不能掌握,阐述大道理现象普遍,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体育课中进行渗透德育的意义。

学校对德育渗透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价 从实际教学来看,体育教师希望建立评价体系,而现实中是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对体育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没有具体要求,学校教学评价中不倾向于体育教育。

体育课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体育课的内容丰富,各个体育项目特点、要求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德育教育因素,可培养不同的道德品质和不同的个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渗透。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表现,严格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巧妙地把课堂常规教学内容与德育渗透内容结合,约束学生。如: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要求学生集队做到静、齐、快,调动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做好准备活动,带着活跃的情绪进入课堂的基本部分。

在体育竞技中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比赛能使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动作技术技能得到提高,如:篮球教学中进行比赛,在比赛中通过战术配合得分,学生体会团结的力量,感受集体,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

利用组织和教法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组织和教法上,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如:队列队形训练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组织纪律性,陶冶美感;教法上运用游戏和竞赛,培养团结的精神;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互相保护和帮助,可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友情,同时也培养责任心。

案例分析:“合作学习:耐久跑、呼啦圈游戏”

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从“立德树人”出发,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让学生在快乐的合作学习氛围中,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时,结合已有的耐久跑的经验,从自我体验到合作学习,体会个人在集体活动中的价值。

教材分析 耐久跑是學生熟知的体育项目,此项目源于生活。通过耐久跑的练习,可促进学生多方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可以培养他们的勇敢、果断、克服困难、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独生子女的个性比较强,多数学生缺乏配合意识,素质练习的内容单调、枯燥,因此,把“合作”作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组织学生集体图形跑、呼啦圈游戏,让学生在运动项目中体会合作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积极主动性,达到增强体能的目的,让学生明白懂得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重要性。

德育目标 一是倡导合作性学习,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知道耐久跑的正确姿势及合理的呼吸方法。二是建立群体责任感,发挥集体智慧,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三是树立团结、协作的观念,培养积极进取及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程序 耐久跑教学,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结合中长跑的项目特点,在课各个教学环节采用相应的德育内容进行渗透。体育课以班级为单位,耐久跑教学在课堂常规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求课前整队、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上课时根据教师的要求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活动和练习,有组织和纪律地进行,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性与纪律的关系,促使学生形成团结互相帮助,懂得遵守纪律,促使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等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高。

一是准备部分:在耐久跑的课堂常规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以及安全意识等德育渗透,逐步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促进自觉参与运动的品质形成。整个耐久跑教学过程以游戏的方式,语言激励法、表彰鼓励法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基本部分:耐久跑的基本技术教学中,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了解“极点”“第二次呼吸”,如何克服“极点”现象,发展有氧耐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同时抓住耐久跑教材特点,利用激励法和鼓励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三是结束部分:在课的结束部分,陶冶情操,学生通过了解奥运的知识,合作组合奥运五环,感受到奥运的气息,激发奥运激情。同时活动让学生懂得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重要性。

总之,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体育技能知识的同时,结合授课内容和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为重点,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中有关德育理念的认知、品德习惯的养成,既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养成,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一举两得。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总校)】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课德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体育课上的“意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讨厌的理由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