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拖延君”说再见

2021-06-08刘小娜缪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初中生

刘小娜 缪群

〔关键词〕拖延;初中生;活动设计

【活动理念】

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它的本意是“推迟或延迟到明天”(putting forward until tomorrow)。拖延一词最早并无褒贬,时代的变迁赋予了它词义和情感的变化。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对拖延的定义有很多种。例如,毕思维奇(Beswish)和曼思(Manns)认为拖延是我们推迟计划中预期要做事情的开始和完成时间的行为。斯蒂尔(Steel)对拖延的定义是尽管知道拖延会使情况恶化但仍然不由自主地延迟计划中的事情的行为。塔克曼(Tuckman)将“推迟或完全回避个体控制下的某行为”视为拖延。

调查发现,在疫情期间有些初中学生面对空中课堂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由于失去了老师监管,即使有家长的监管,也没有办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他们时间分配不合理、拖延、不能及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很容易被手机等外界因素干扰而难以静心学习。返校复学后,这样的状态依旧明显存在,尤其是在周末,学生难以合理安排自由支配的时间,习惯性一边焦虑一边继续拖延,缺乏执行力和抗干扰力,造成任务(学习和生活)匆忙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结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学生讨论“拖延”相关问题,提升学生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通过“我是闹钟人”、主题讨论和情景表演等形式使学生思考自己时间管理存在散漫拖沓的问题,并探索改进措施,以期让学生拒绝拖延、排除干扰、静心学习。

【活动目标】

1. 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拖延行为及其对自我产生的负面影响。

2.探索告别拖延的具体方法,提升自我的执行力。

【活动准备】

1.座位安排:把班级内同学分成六个或者八个小组,每组指定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

2.安排一名同学担任“卧底拖延君”(在适当的位置表现出比其他同学慢一拍或者显得拖延);准备一顶写着“拖延君”文字的帽子。

3.为每组准备若干卡纸和马克笔。

4.每位同学都带一支笔、一张纸。

5.视频制作《A、B同学网课的一天》(视频采用同屏形式形成明顯对比,主要内容表现A同学很拖延,B同学做事情干脆利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具体见附件)。

【活动过程】

师:还有几分钟上课,我们坐着可以随便聊聊啊。同学们,相对于一节课40分钟,一分钟是很短的,老师想问问你们,你觉得一分钟可以做点什么?在这个教室里,一分钟时间又可以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真的,一天有很多个一分钟,一分钟看似很短,但是能做的事情却超乎想象。

一、热身:小游戏——我是闹钟人

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卧底拖延君”:(慢吞吞地)老师好——

师:那我们正式开始上课吧!(播放网课片头,各地教师可以使用当地有代表性的片头)这个大家极为熟悉的片头,或许能够让你们回想起那段特殊的日子。那就是疫情期间的——

生:上网课。

师:是的。大家还记得网课期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吗?(请一两个学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回顾一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作“我是闹钟人”。

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边讲边做示范):请每位同学跟着老师的指令用身体做动作来表达相关的时间。比如,老师说“3点”的时候这样做;老师说“9点”的时候这样做;而老师说“闹铃响了”的时候,请大家把你的身子当作指针摇一摇。

现在,请同学们起立,请听老师的指令来做“闹钟人”哦。闹铃响了——8点,上网课——9点,上网课——下午4点,写作业——闹铃响了——晚上6点,做运动——晚上8点,玩手机——晚上10点,上床睡觉。

这只是一个游戏,我发现同学们对老师的指令听得很清楚,执行力非常强,真好。

二、导入——案例呈现:初步认识“拖延君”

1. 师:和在校学习相比,网课期间我们多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那么,当时,同学们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现身说法。

2.播放视频《A、B同学网课的一天》。

3.师:看完视频,你们可能在刚才两位同学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老师想问问你们,对同学A和同学B的时间管理,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或者,你们觉得A同学在时间管理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我们发现A同学拖延明显,这让老师想起来网课期间的几句经典“名言”(出示下列图片)。

师:有时候,同学们就是这样,一边焦虑一边继续拖延。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来谈一谈“拖延君”的那些事儿。

三、主题活动一 ——小组讨论:“拖延君”百态

1.教师引导语:网课的那段特殊时期已经远去,但是,“拖延君”仍然困扰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接下来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组讨论。讨论的问题是三个,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表达小组意见。讨论的时间是三分钟。

讨论的问题是:

(1)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哪些做事拖延的表现?(提醒:分享的时候,只说表现和现象,不说出该同学的名字。)

(2)拖延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3)你们觉得造成拖延的原因有哪些?

师:现在讨论开始。

“卧底拖延君”:老师,等一下——

师:怎么了?

“卧底拖延君”:好了,好了,没事了。

2.学生讨论,全班发表,教师整理或板书。

学生的答案大概会有下面这些:

(1)拖延的表现:拖——学习,家务,运动……

(2)拖延的影响:无法完成既定的任务;内心焦虑;亲子冲突……

(3)拖延的原因:想及时行乐,暂时满足愿望,贪图一时安逸;逃避困难,难以走出舒适圈;外部诱惑太多,意志力薄弱;动力不足,能拖就拖;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完美主义,害怕达不到完美的结果;懒,不想做;怕,不会做;难,做不好……

3.衔接语:看来“拖延君”真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啊。老师觉得,我们今天坐在这里,不能只是表达对它的不喜欢,真的还应该来好好讨论一下如何与“拖延君”say goodbye。因为,我想,我们每个人一定都希望自己可以改掉拖延,及时行动,掌握管理时间的主动权。

四、主题活动二 ——情境表演:如何与“拖延君”说再见

师:那么,战胜“拖延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组情境表演。

1.活动规则

(1)每个小组根据所设置的情境进行表演,要求表演出拖延的表现和对抗拖延的具体办法。(教师解释语:任务安排是一位同学表演“拖延君”,一位同学表演小明,其他人物自由设定;请1—4组的同学表演情境一 ,5—8组的同学表演情境二。)

(2)请每组的记录员用马克笔在纸条上写下战胜“拖延君”的具体可行的积极措施,每张纸条上记录一个措施。(老师要特别提醒的是:字写得大一些;表演的时候,“拖延君”要尽力拖延,但是我们的重点是设法针对产生拖延的原因讨论破解办法,战胜“拖延君”,而不是被“拖延君”打败。)

(3)准备时间是五分钟。

2.情境表演的内容

情境一:小明下定决心减肥,决定在三个月内减掉五斤,拖了一天又一天还是没开始,美食和没毅力坚持锻炼是减肥路上的拦路虎。

情境二:小明计划周六完成所有周末作业。开始写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不会,想打开手机来查,结果却不知怎么回事点开了微信朋友圈,再刷会儿抖音。一会儿回过神来“不行,继续做题”。一会儿,又开始欣赏镜子里的自己,打开美颜,自拍。

学生讨论并记录。

两个情境分别邀请一个小组上台表演,同时,小组派代表把讨论出来的具体措施粘贴在黑板上。表演过程中其他小组请安静聆听和感知,并且可以补充不同的措施。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大概会有下面这些:

(1)把大目标化解成一个个可以执行的小目标,做到了就鼓励自己。

(2)确定具体做这件事情的时间;设定完成任务的时间红线。

(3)合理面对遇到的困难,勇敢迈出第一步,走出舒适圈。

(4)可以尝试先做难的事,再做容易的事,延迟满足。

(5)要有信心,相信拖延是逐步改善的。

(6)可以让旁人(比如父母、老师、伙伴等)来监督。

(7)制定计划表。

师:感谢同学们集思广益,刚才我们已经整理出了战胜拖延的一些具体方法,可能还有更多。老师真的觉得你们非常厉害!也相信你们能够把这些方法运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并产生良好的效果。

3.提升:一分钟都不要拖延。

教师衔接语:可能有些同学心里在犯嘀咕,老师,我有的时候只拖延了一分钟,应该不要紧吧?一分钟看似很短,但每一分钟都在见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见证着中国奇迹。请看视频《中国一分钟》。

播放《中国一分钟》。

播放完毕,师:中国的一分钟,是十四亿中国人的一分钟!珍惜每一分钟不拖延,那么,你的每一分钟也有百万种可能!

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一分钟被“拖延君”占领,5分钟、24小时被“拖延君”占领,那么一个月呢?一年呢?一辈子都被“拖延君”占领了呢?假如一个人沦陷了,成了“拖延君”的奴隶,那么10个人、100个人、1万个人、1亿个人都成了“拖延君”的奴隶,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呢?

不要“等一下”“还来得及”“明天再说吧”!不做“拖延君”的奴隶!有志少年们,把握当下的每一分钟吧!

五、收获与生成——与“拖延君”分手告白

1.师:我们的课已经到了尾声。刚才我们看到的、讨论到的,可能都是明面上的、显而易见的拖延现象,實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拖延都没有被发现,却一直存在。其实,“拖延君”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课堂上,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老师在你们身边特意安排了一个“卧底拖延君”,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根据学生不同回答,进行不同引导。

学生如果回答“不知道”,那么,教师回应:恭喜我们的“卧底拖延君”圆满完成任务。看来大家还需要增强对“拖延君”的了解,争取尽早发现他的存在。

学生如果回答“知道”,那么,教师回应:哇!看来大家对“拖延君”已经非常了解了,能如此迅速地发现他的存在。

3.分手告白仪式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拖延君”举行一个“分手告白仪式”。

仪式流程:

(1)请各小组扮演“拖延君”的同学和“卧底拖延君”起立,作为“拖延君”的代名词。

(2)邀请几位同学分别与“拖延君”say goodbye。句式可以自行选用“拖延君,拜拜!”“拖延君,goodbye!”“拖延君,再见!”“拖延君,再也不见!”等的其中一句。

(3)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向“拖延君”挥手再见,并告白:“拖延君,goodbye!”

(4)师: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拖延君”再见!同学们再见!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三中学,杭州,3114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