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微课的有效运用

2021-06-08高兴国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运用微课初中语文

高兴国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变换和发展,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丰富和发展课堂,使课堂沿着更好的方向实现转型,使学生学习与时代前沿接轨。微课是越来越多教师喜欢运用的教学形式,本文将围绕微课与初中语文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 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运用

微课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课堂的新型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学科不同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是一门需要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对于微课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也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微课的教学形式

微课是一种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的比较简短的课堂,时长一般为几分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配合和辅助,因为时间较短,对于内容的讲解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联系教学内容和思想仔细思考和精心设计,要求短而精。

微课教学的特点就是比较碎片化,进而也比较方便,微课讲解的内容可以有很多方面,比如重点题型的讲解或课堂知识的扩充,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等。

互联技术高速发展,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愈加密切。许多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微课就是其中一种,教师借助微课丰富扩展课堂,学生借助微课使自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高。

二、初中语文的特点

1.开放性和多样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其特殊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初中教材正是根据这一特点来编撰和设计的,新鲜的事物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初中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很敏锐,对于新事物的想象也很丰富。更关键的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只有充分了解这个世界,才能养成正确的是非观,走向人生的正确方向,所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包含小说、散文、古诗词、名著名篇节选等,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比如诗歌可以读,可以唱,也可以借助其他的方式来演绎表达。语文课堂有很多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发挥和想象的地方,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开放性和多样性是初中语文所具有的特点。

2.思想性和人文性

根据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的语文课堂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其对于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保护与运用,培养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里所说的审美能力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方面的,如对于文学的审美鉴赏,对于生活的审美情趣等,旨在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新时代的青年。

除了上述的要求外,还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创新精神等。初中语文的教学绝不能仅局限于课本,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和情怀的培养,所以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三、微课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合的作用

1.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

在我国,目前采用学校课堂教师讲解的上课形式居多,上文我们说到现在的初中語文有很多的开放性内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对于课程的讲解也是有限的,只能尽可能把课程重点讲解全面,不会把每个细节都罗列出来,否则不仅会浪费时间,还枯燥无趣,容易让学生厌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对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补充,因为这种教学形式简短精练,加上教师的设计,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会对教师的工作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但对于如何设计好微课,使其最大程度的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是教师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

2.对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

微课可以设计的内容有很多,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爱玩好动,学习计划和习惯也处于正在养成的阶段,有时不能很好的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语文学科的知识比较灵活,需要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己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微课进行一些内容回顾的设计,对于需要注意的知识点着重突出,以此来引导学生逐渐回忆起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步入语文学习的正确轨道。

3.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文的学习需要细水长流,语文是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的科目,是青年人走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钥匙,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希望更是责无旁贷,所以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学科是学生从迈进学校开始就要学习的科目,学习时间长,而且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东西,初中阶段的背诵任务又比小学多很多,学生难免会有一些厌烦,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这对语文的学习是没什么好处的。但微课则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形式多样新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情有针对性地变换微课的形式和方式,使学生不断从中看到新鲜的东西,所以可以持续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更好的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1.使微课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设计紧贴生活,与新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初中生在父母长辈的照顾下,生活经验相对较少,正需要扩展视野和丰富见识,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会有固化思维,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打破这种固有观念,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认识事物,从而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生活中存在的动物来设计的,《猫》《鸟》《狼》等,这些动物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都不陌生,学生对于这些动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可能很少会对猫、鸟、狼等进行深入观察或者比较清楚的知道它们的生活状态。

对于这些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与生活相关联的微课,使其“接地气”一点,比如《猫》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讲讲自己养猫或者别人养猫的一些经历,以及养猫的一些感触,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养猫是实实在在生活中会发生的事,而且与课文本身有所联系,会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思考,而且通过这件事也可以扩展到很多方面,加上对课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生活产生新的理解,以达到教学目的。

2.微课的设计趣味化

微课的时间在5-8分钟左右,若是利用好,这几分钟的效果将是很大的。初中生的学习任务相比小学时陡然增多,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而学生又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其身心发展也要格外关注,可以适时让学生放松一下,微课就是个很好的机会,其时间短,不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将其设计得有趣一些,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也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猫》,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猫的有趣视频,教师可以剪辑一些这样的视频作为微课教学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进而很好的衔接课文,就充分利用了微课的特点,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3.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

每堂课的讲授都会根据一定的重点、中心来展开讲解,教师利用微课把重难点列出来单独讲解,使得课堂更有针对性,微课的快慢、次数等都可以自由选择,这给了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的自由,从而更有针对性。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选择多听几遍,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对于课程核心的把握,從而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在学习《小石潭记》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文中的通假字、这篇古文的主旨等做一个总结,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此微课视频,起到预习的作用。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此过程中对自己消化不了的知识点做标注,这样在上课时跟着教师的思路,将课堂学习与自己的预习做一个融合,针对这些知识点重点突破。对于上课之后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汇总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做进一步的安排,先让同学以学习小组形式交流,进行困难知识点的再一次“清扫”,最后根据普遍情况再设计微课,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解决。

这样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微课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课下时间,使课前预习充分落实,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课堂学习计划,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利用微课对课堂进行扩展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著名篇节选,它们之所以能够流传就是因为其中蕴含无数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其在教材中的出现就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这也说明教师若只局限于教材对学生进行教授是远远不够的,这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整篇文章或整本著作的主要内容进行补充阐述、对作者进行介绍(经历、作品、写作情感等),使学生能够对作品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跳脱出课本的局限,丰富学生的视野。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原著的影视化片段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教师还可以设计“我来说”微课,这里的“我”指的是学生,这个微课是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表达对此作品的理解或见解,从而加强交流。

这种学习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离开课本的限制,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科文化体系,丰厚自己的文学素养。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对课堂产生积极的作用,也非常方便,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软件或平台发布微课,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观看,而且时间较短,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闲暇的时间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微课和语文课堂的结合益处颇多,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将其与自己的课堂更有效、更高质量的融合,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作者通联:甘肃张掖市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运用微课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