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核心素养引领 深化语文有效悦读

2021-06-08沈林香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初中教育

沈林香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作为一门母语学科和语言类应用学科,语文学科是“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有机统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拥有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优势功效。就语文阅读活动来说,它是建立在“学习与吸收、内化与迁移”基础上的一种自主性体验实践活动。那么,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在核心素养观引领下,如何积极开展并有效深化语文学科有效性阅读教学呢?笔者立足于初中语文课程活动视野,主要从基本策略的有效性教学角度,不揣简单与浅陋,试对此简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并期待点滴商榷和指正之言。

关键词 初中教育;语文有效悦读;核心素养引领;教学相长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的活动内容在于“听、说、读、写、动(综合实践)”等方面。与其他形式并不完全相同,阅读活动不仅是一种必备基本项,而且贯穿于语文学科体系各类活动之中。众所周知,真正而又全面意义上的语文阅读活动,不仅在内涵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多种多样,而且始终摆脱不了学生主体的自主体验和情感实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和优质平台。就初中语文课程活动来说,如何在核心素养观指向下切实开展并有效加强深度阅读教学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对此提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简要解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所谓“阅读”,从广义上来说,是人们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如读书阅报、社会生活、现代科技等,吸取外来信息的综合形式。从狭义上来说,阅读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和知识的一种社会实践类活动。从本质上而言,“阅读是阅读者的阅读。”阅读是建立在“理解与体悟”基础上的思维性活动过程,对于“吸收与鉴赏、评价与探究”大有裨益。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其意义集中地体现在“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逐步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与素养。阅读自古即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的美誉。尤其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学科活动中的有机组成,还在其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地位。可以说,离开了阅读活动,语文学习就会失去意义,或者导致“假大空虚”现象发生。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持续不断地开展阅读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持之以恒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学科素养。二是有利于在厚积薄发中不断地“积累与积淀”语文学习素材。语文学习的各个部分是深度通融且相辅相成的。如果说基础知识学习是为了深入学习语文知识的话,那么,语文阅读的最根本目的则在于锻炼与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内化能力。不仅如此,在语文阅读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并了解更多的人文事迹现象,为“写作与表达”准备丰富多元的素材和资源。学生善于通过各种类型的语文阅读活动,在历经“吸纳与储存、加工与内化”后形成优质资源,为他们的“写作与表达”打下良好基础、激发无限活力。三是有利于有效激发与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理论和实践表明,阅读内容、形式和效果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仅作用巨大而且影响至深。具体说来,学生如果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他们就不仅会对语文学习非常感兴趣,而且对于其他语文活动也能乐此不疲,甚至一往情深,进而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形成令人期待的良性循环现象。

二、对初中语文“悦读”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与反思

“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生本学主”指导思想下,应努力做到“不唯书、不唯本”,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把学生推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阳光大道”。

1.在生活涵养中开展并深化语文悦读活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语文像一池“活水”,那么生活就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无论从起源与发展而言,还是从实用与功能来说,语文知识及其教学活动始终摆脱不了来自社会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否则,就会因此而最终走向“木断本、水断源”或者“镜中花、水中月”的干涸境地。与之相应的是,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生活化语文”活动,不仅能切实体现学科活动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促进更好的学用结合,而且可以为教学相长开通一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通道”。比如《背影》描写了作者对父亲那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这种伦理亲情属于“混合”现象,有叛逆,有愧疚,有释怀,有感恩,有思念。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或是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此既有利于学生在悦读状态下切实地体悟“复杂与矛盾”,又利于在内化与迁移中深化感恩教育效果。

2.在资源拓展中开展并深化语文悦读活动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意在于强调两个基本点:一是语文教材的经典性或精髓性,二是“例子”语篇的支撑性和拓展性。在教育社会化特质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与充分利用各类优质资源,不仅可以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活化阅读形式,拓展阅读视野,而且可以不断增加阅读教学的深厚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把学生逐步引向令人期待的悦读乐学道路。比如,在《我的母亲》阅读教学中,以“相同题材”的导向策略,把《散步》《亲情无边》《美丽亲情》等经典语篇引入其中,通过“求同与求异”的类比阅读,让学生从中攫取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双赢”活动效果。再如,在《桃花源记》教学环节,向学生介绍作者成长经历和创作时代等“背景知识”,通过“文史不分家”式的“跨学科知识整合”形式,让学生在激情悦读中赢得令人期待的“1+1>2”的效应。

3.在读写互动中开展并深化语文悦读活动

唐代大诗人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流传甚远的信条式经典诗句,极其辩证地阐述了语文“阅读与写作”两种活动之间的和谐生长关系,与叶圣陶提出的“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有异曲同工之妙。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元的“读写互动”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读写兴趣,同时变相减低“纯阅读、纯写作”的教与学难度,从而在综合实践中不断增强阅读与写作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结束后,可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写一写”等形式,引导学生就“其人其事”开展与之相应的读写互动活动;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等阅读教学结束后,可引导学生就文中的事情、情感和哲理等方面,开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读写互动活动。诸如此类的读写互动形式,既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阅读内容,又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

4.在自主体验中开展并深化语文悦读活动

有業内人士说道:“阅读是阅读者的阅读,这种阅读应是建立在自主感悟与情感实践上的活动过程。”所谓“自主感悟与情感实践”,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自主体验”。众所周知,学生是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无可替代的“学习主体”。所以说,语文阅读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主体”为本,以“自主体验”为本,以“德智互动”为本,努力培养学生“手、口、脑”协调共进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源源不断地注入“必需品”和“营养品”,从而将语文阅读教学打造成培养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优质平台。比如,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举行阅读知识竞赛和阅读心得展示,开展阅读主题演讲、阅读专题辩讨、课本剧表演与评比等活动,开展综合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再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通过“走进社区”“拥抱大自然”等形式,开展喜闻乐见的“生活阅读”和“绿色阅读”等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这些,非常有利于把自主体验和语文悦读相结合,对于培养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三、基本结论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生活涵养、资源拓展、读写互动、自主体验”为基本抓手,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语文“悦读”教学活动,如此可以引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阅读,进一步凸显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不断进步。

[作者通联:江苏如东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初中教育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教学相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