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运用群文阅读对比策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021-06-08赖波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悟群文阅读整合

赖波

摘 要 群文阅读过程中,多文本对比是一种常用且非常重要的策略。可以提升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审美体悟的能力,思维能力。

关键词 群文阅读;对比策略;整合;体悟。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①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多文本对比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用的策略,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容易理解文本的特征,把握阅读的真髓,从而提升搜集整合、审美体悟和思维的能力。

一、运用群文阅读对比策略,提升学生搜集整合能力

组成群文阅读的文本不是杂乱无序或随便叠加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或相似,或相关,或相反,或不同。因此,群文阅读最重要的就是文本间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更易把握文本的内容、特点,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在开展群文阅读时,笔者常运用群文阅读对比策略来提升学生搜集、整合的能力。

在群文阅读课堂上,笔者注重指导学生搜集梳理相关文本信息,或求同或比异,来落实对相关文本的对比,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达到对群文整体上的认识和理解。例如,笔者在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的1+X群文阅读教学中,设置了如下环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选文,找出选文中能体现出父爱的语句。

(首先个人阅读,做批注;再由组长组织交流,填写表格。)

这是通过对比来培养学生搜索文本信息的能力,目的主要是同中求异。所选择的四篇文章都是表现父爱的,但细节、表现方式各不相同,学生通过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对文本的信息搜索更加全面,为后序的活动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分别说明每篇文章表现的是怎样的父爱?(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准备交流。)

3.学生个人思考学习启示,填写表格。

后两个活动是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梳理整合。学生围绕相关信息,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群文的对比整合,整理出不同的父爱:《背影》——深沉的父爱、《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伟大的父爱、《父爱无涯》——严厉的父爱、《父爱之舟》——朴实的父爱,以及得到的相关启示。在活动中,横向对比了同主题文本中细节内容和表达爱的方式的不同,从大量文本信息的对比再到整体文本的认识理解、深度挖掘,促使学生由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合文本的能力。

二、运用群文阅读对比策略,提升学生审美体悟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7-9年级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②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文学审美方面的价值,而群文阅读对比策略,正好利用多文本的优势,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体悟,来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比如在教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笔者将《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四篇文章进行了对比整合,开展了群文阅读的审美赏析活动。这四篇文言文虽然都是歌咏山水的名篇,但风格各异,表达内容和感情也不同。《三峡》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勾勒出三峡的豪情之美、雅趣之美和悲凉之美;《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写秀美的山川之境,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常伴林泉的志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载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营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意境,传达出作者种种难言的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与朱元思书》以书信的形式,描绘了一幅明朗绚丽的奇山异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洁的情怀。在整个群文阅读对比过程中,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背后的种种复杂情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效提升了对自然、对人生的审美体悟力。

再如《背影》的1+X群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群文内容谈启示。比如,读《背影》,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明白父爱虽深沉、含蓄,却充满力量,给我们带来勇气和信心;读《父爱无涯》,明白娇惯生祸患,应该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品格;读《父爱之舟》,明白父亲给我们的爱是永恒的。通过群文对比阅读,学生明白父爱的方式尽管不同,但感情却是相同的;同时,学生也丰富了情感经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对情感的审美体悟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学生在群文阅读课堂上通过对比阅读,逐层体悟整个群文所具有的相似或相异的美学特征——由内容、情感、形象所产生的浅层的美到经过理性思考、反复品味后的典型美、意境美再到深层次的风格美等。③这样的群文阅读对比策略,让学生的欣赏体验更深入,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体悟的能力。

三、运用群文阅读对比策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的以单篇课文为主的阅读教学,其阅读量较小,没有足够的信息输入,难以产生良好的思维建构;加上如今不少教师的教学以细致全面周到的讲解分析为主,学生基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思考和建构,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群文阅读就似乎天然为思维养成而生。群文阅读的核心阅读行为之一就是多文本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深入群文去搜索相关信息,去求同比异,去归纳总结内部联系,去小组合作探究,去师生交流,在一系列的头脑风暴中产生新的感悟,新的思想。整个阅读比较过程,就是思维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深化的过程。

还是以《背影》的1+X群文阅读教学为例,学生带着“体会到怎样的父爱”的议题去进行群文阅读,在每篇文本中寻找基于议题的精彩句子和片段,思考文本是以什么形式来表达父爱,它们之间的表达有什么不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甚至在对关于亲情亲人的写作方面有什么借鉴之处等。一系列的阅读对比,围绕议题展开联想、想象,受到启发得到新的启示,都是思维由低到高的不断训练提升的过程。如果仅仅是对单篇《背影》进行教学,思维训练的效果定是大打折扣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群文阅读对比策略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很好的训练效果。发散思维又叫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横向思维。通过横向联系的路径,打破旧观念的思想束缚,实现思维要素之间的跳跃,在信息流中寻找相关性,从而探寻新理念、新方法。④群文阅读怎样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呢?笔者认为就是从议题出发,梳理相关信息和文本间的关系,进行对比整合,然后回归议题并进一步思考,发散创新,迸发新的思想。比如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白杨礼赞》的1+X群文閱读教学中,笔者设置如下表格:

第1-3个问题是第4个问题的基础,第4个问题是前三个问题的拔高。前三个问题是对多文本信息的搜索梳理对比,第4个问题是对前面内容的整合表达,这就是在了解群文的基本内容后的进一步升华,接着可以沿着总结出来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这时,文本中没有的内容也在学生脑海中生成,这些都是利用群文阅读对比策略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体现。

总而言之,运用群文阅读对比策略不仅了提升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而且引领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体悟,提升了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学得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①于泽元,王雁玲,黄丽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

③许建民.对文学美生成轨迹的独特关照——《文学美探源》评析[J].江海学刊,1995(5):189-190.

④于泽元,王雁玲,石啸.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156.

[作者通联:广东中山市坦洲中学]

猜你喜欢

体悟群文阅读整合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