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中RHBDF1、ADAM17和EGFR的表达

2021-06-08李昊鑫司晓闯姜涵译张雪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2期
关键词:阳性细胞腺瘤免疫组化

李昊鑫,司晓闯,姜涵译,张雪鹏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外科,河北 唐山)

0 引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人类菱形蛋白家族基因 1(Rhomboid Family-1 Gene, RHBDF1)、解聚素 -金属蛋 白 酶 17(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ADAM17)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作为肿瘤标记物在乳腺癌组织表达状况已见报道[1-2],但三者同时检测并且探讨其相关性的研究尚罕见报导。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RHBDF1、ADAM17和EGFR蛋白在癌旁组织、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乳腺组织标本。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或纤维腺瘤的女性患者;②初次诊治且临床资料完整;③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排除标准:①伴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及其他恶性肿瘤者;②远处转移。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82例乳腺癌及19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乳腺癌组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4例乳腺癌,患者年龄 30~77岁,平均(45.54±6.86)岁;乳腺纤维腺瘤组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年龄24~48岁,平均(34.68±9.57)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随机抽样选取乳腺癌组患者经病理学检查未被浸润的癌旁组织(肿瘤边缘>5 cm区域)作为癌旁乳腺组(30例)。

1.2 主要试剂

RHBDF1抗体购自Eter Life生物科技公司,ADAM17、EGFR抗体购自武汉三鹰技术公司,DAB酶底物显色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公司。

1.3 实验方法

取厚度为4 μm的切片组织进行脱蜡,并应用阶梯酒精进行水化、冲洗,后进行抗原修复、消除过氧化物酶活性,再次洗涤切片组织,分别滴加一抗RHBDF1(1:100)、ADAM17(1:100)、EGFR(1:500),4 ℃过夜。次日加二抗(HRP)室温孵育,并行DAB反应显色、苏木素复染,最后封片,于显微镜下判读结果。

1.4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显微镜下RHBDF1、ADAM17、EGFR阳性表达在细胞质中为棕色颗粒状。低倍镜观察细胞染色分布情况,高倍镜观察细胞形态及染色定位,由2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学高年资医生采取双盲法在400倍镜下随机选择5个不重复的视野,记录阳性细胞数并取平均值,阳性细胞比例评分:全部阴性为0分,阳性细胞≤10%(1分),10%<阳性细胞≤50%(2分),50%<阳性细胞≤75%(3分),阳性细胞>75%(4分)。根据细胞染色强度判断:无着色则为阴性(0分),淡黄色为弱阳性(1分),棕黄色为阳性(2分),棕褐色为强阳性(3分)。统计分析时根据二者相乘判定结果:阴性≤1分、阳性>1分。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1,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HBDF1、ADAM17、EGFR蛋白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免疫组织结果显示:RHBDF1在癌旁组织、纤维腺瘤、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23.3%(7/30)、82.8%(53/64);ADAM17在癌旁组织、纤维腺瘤、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0%(3/30)、20.0(6/30)、76.6%(49/64);EGFR在癌旁组织、纤维腺瘤、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3.3%(4/30)、16.7%(5/30)、79.7%(51/64)。乳腺癌组织中RHBDF1、ADAM17、EGF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纤维腺瘤及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RHBDF1、ADAM17、EGFR在癌旁组织、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中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SP×400)

2.2 乳腺癌组织中RHBDF1、ADAM17、EGFR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RHBDF1、ADAM17、EGFR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与乳腺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均有相关关系(P<0.05),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ER、PR受体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1。

2.3 乳腺癌组织中RHBDF1、ADAM17、EGFR蛋白表达的相关关系

乳腺癌标本中,RHBDF1、ADAM17、EGFR蛋白的表达同为阳性的有48例,共同阴性的有8例,RHBDF1与ADAM17的相关系数r=0.712,P=0.000;RHBDF1与 EGFR的相关系数r=0.751,P=0.000;ADAM17与EGFR的相关系数r=0.785,P=0.000;表明 RHBDF1、ADAM17、EGFR 的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病因复杂,多认为与基因突变等因素相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人乳腺癌旁组织、纤维腺瘤、乳腺癌中RHBDF1、ADAM17、EGFR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发现从癌旁组织到纤维腺瘤和乳腺癌,RHBDF1、ADAM17、EGFR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并且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纤维腺瘤,提示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RHBDF1、ADAM17、EGFR蛋白的高表达有关。此外还发现,乳腺癌中RHBDF1、ADAM17、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提示一定程度高表达的RHBDF1、ADAM17、EGFR蛋白可能加剧了乳腺癌浸润,预后不良。

表1 RHBDF1、ADAM17、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n)

表2 RHBDF1、ADAM17和EGFR蛋白表达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RHBDF1是缺乏蛋白酶活性的菱形家族的成员,它参与生长信号转导的调节蛋白,研究发现RHBDF1在结直肠癌、食道癌以及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中,RHBDF1基因存在着过度表达,沉默RHBDF1基因表达后,可以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以及抑制细胞生长[3-4]。有研究证明,RHBDF1蛋白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但在正常的乳腺组织中几乎不存在或以低水平存在,在侵袭性导管癌的临床标本中,RHBDF1 mRNA水平显着升高,并且在许多人类乳腺癌细胞系中蛋白质水平更高,而RHBDF1基因沉默会导致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或自噬,并抑制肿瘤的生长[5-6]。RHBDF1调控着ADAM17的成熟和功能,而且也是激活EGFR所需的运输机制的关键要素,而ADAM17也是EGFR信号传导的关节调节剂[7-8]。

猜你喜欢

阳性细胞腺瘤免疫组化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脑内Nestin 的表达变化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纤毛转运蛋白140谱系示踪小鼠模型构建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沙利度胺对IL-1β介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