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塞米松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6-08王军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2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听力

王军福

(平定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山西 平定)

0 引言

突发性耳聋是指患者突然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目前临床针对突发性耳聋的具体发病因素并不十分明确,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患者出现血液循环障碍、遭受病毒感染等[1]。患者发病后出现永久性失聪的几率较高,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帮助患者改善听力,促使患者恢复正常[2]。本次实验针对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实验,旨在找出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治疗药物,具体实验内容如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截取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干预组(常规治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其中,常规组患者30例,女性12 例,占40%,男性18例,占60%,年龄35~64岁,;其中出现左耳听力障碍患者11例,右耳听力障碍患者12例,双耳听力障碍患者7例;听力下降患者19例,失聪患者11例。观察组患者30例,女性11 例,占36.7%,男性19例,占63.3%,年龄36~62岁;其中出现左耳听力障碍患者9例,右耳听力障碍患者13例,双耳听力障碍患者8例;听力下降患者20例,失聪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皆经由临床检查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患者;患者皆未出现既往听力减退情况;患者未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皆知情本次实验内容,并签署意向书;本次研究已经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实验;两组患者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分析无显著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实验。

1.2 方法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方式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选取9%的100 mL氯化钠,随后选择10 mg的前列地尔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4,2 mL:10 μg:1支),将两种药物加以稀释混合后,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的方式,滴注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异常,如患者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用药,对症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干预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020164,1 mL×5 mg×10支/盒)药物治疗,治疗时,选择10 mg的地塞米松注射液与50 mL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方式治疗。滴注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异常,如患者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用药,对症治疗。

1.3 指标判定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以及ET、NO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临床症状改善包括听力恢复所用时间,眩晕、耳鸣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分为完全治愈、显效、无效,完全治愈:患者治疗后,听力恢复正常,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无其他不良事件出现;显效:患者治疗后,听力明显得到提升,临床指标趋近正常状态,无其他不良事件出现;无效:患者治疗后听力未出现太大改变,临床指标未出现变化,同时伴随其他不良事件出现;治疗总有效率为完全治愈以及显效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总有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分析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听力恢复所用时间,眩晕、耳鸣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分析数据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 d)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 d)

组别 例数 听力恢复 眩晕消失 耳鸣消失干预组(n=30) 30 12.6±2.5 9.8±1.5 12.9±3.3常规组(n=30) 30 8.1±1.1 7.3±0.9 8.9±2.7 t 9.024 7.827 5.138 P 0.001 0.001 0.001

2.3 对比两组患者ET、NO水平变化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T、NO水平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的ET、NO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存在差距(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详细分析数据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ET、NO水平变化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ET、NO水平变化对比(±s)

组别 例数 ET(ng/L) NO(μmol/L)常规组 30 60.7±1.3 73.4±13.9干预组 30 50.3±1.2 61.2±12.6 t 7.430 3.561 P 0.001 0.001

3 讨论

据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耳鼻喉科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临床表现为患者单侧听力下降,同时出现耳鸣、晕眩、恶心等症状,多发于30~40岁人群[3]。同时患者发病时期血液粘稠度会相对增加,血细胞功能减弱,从而对患者听力造成影响。由于患者发病后听力受到阻碍,因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由于出现突然性失聪,部分患者可能感到恐慌、焦虑等不良心理,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4]。因此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十分关键,目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可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治疗,但在临床采用的常规药物治疗中,治疗效果总是达不到预期标准,患者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明显[5]。并且部分药物并不适合长期过量的使用,可能造成患者体内糖、脂肪等代谢异常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出现[6]。有文献显示,地塞米松可有效帮助抑制患者血液内病菌,消除患者水肿现象,同时对血管的扩张进行控制,降低患者治疗时的炎症发生,并且能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帮助治疗患者耳聋症状[7]。

本次实验针对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干预组患者听力恢复所用时间,眩晕、耳鸣消失时间明显要短于常规组患者,干预组患者ET、NO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分析后存在显著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点与樊建华等[8]的实验结果类同。由此证明,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临床作用,可有效帮助改善患者ET、NO水平,改善患者体内血液循环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听力恢复所用时间,眩晕、耳鸣消失时间,帮助患者恢复听力。

综上所述,采用地塞米松药物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听力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优质护理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教育考试的应对策略——以甘肃省为例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