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卤米松和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湿疹起效时间和临床疗效观察

2021-06-08杜丹刘光先郭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2期
关键词:丙酸湿疹皮损

杜丹,刘光先,郭华

(四川省攀枝花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攀枝花)

0 引言

湿疹为皮肤科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称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在3%~5%,可见其发病之常见[1]。目前,临床仍以外用糖皮质激素作为湿疹治疗的首选用药方案,卤米松与丙酸氯倍他索均为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关于二者疗效对比情况,临床报道仍存在不同观点,为此,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患者为例,探究了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起效时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皮肤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湿疹患者240例纳入本次研究样本中,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观察组中,男68例,女52例,患者年龄18~63岁,平均(38.02±7.25)岁,病程2个月至12年,平均(6.74±1.25)年。对照组中,男67例,女53例,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39.21±8.36)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平均(6.25±1.58)年。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②患者以皮肤剧烈瘙痒、皮肤伴红斑、苔藓样变、丘疹等皮损于我院就诊,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湿疹。

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用药存在明确过敏史。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依巴斯汀(生产企业: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119,规格:10 mg)用法用量10 mg/次,1次/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生产企业:元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3860,规格:10 g:2 mg/支)治疗,挤出乳膏涂抹于皮损处。观察组采用卤米松乳膏(生产企业:澳美制药厂,注册证号:HC20181019,规格:15 g/支),取适量膏体涂抹在患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再采取其他治疗,以免影响本研究疗效评价[2]。

1.3 观察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体征、患者主诉症状,采用湿疹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表对两组皮损情况进行评价。观察两组EASI评分下降25%、50%、75%所用时间[3]。

分别于治疗7 d、14 d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①痊愈: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皮损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皮损面积明显缩小(较治疗前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减轻;③无效:治疗后,皮损面积无变化,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明显加重[4]。

治疗期间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7 d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起效时间对比

两组EASI评分下降25%与50%所用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ASI评分下降75%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对比(±s, d)

表2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对比(±s, d)

组别 例数EASI下降至各百分比所需时间25% 50% 75%观察组 120 4.25±1.52 6.22±4.31 8.74±3.66对照组 120 4.82±1.28 7.31±4.25 12.03±3.25 t 1.837 1.599 7.363 P 0.067 0.111 0.000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4例出现轻度瘙痒,1例出现红斑,2例轻微皮肤萎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3%,对照组3例轻度瘙痒,2例红斑,3例轻度皮肤萎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患者症状轻微,未经特殊处理,观察后症状自行消失。

3 讨论

湿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当前学界多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皮屏障和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相关,在此基础上,受到外界微生物侵袭,诱导免疫反应可引发湿疹或使病情加重,因此该病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

当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湿疹,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的疗效已经获得临床普遍认可,其有广谱抗炎性,对感染与非感染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能减少发病期皮肤水肿和炎性渗出,进而控制皮损面积,减少炎症后期瘢痕形成。但在临床实践中,糖皮质药物的应用尚待进一步规范,导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增高,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治疗依从性。卤米松是三卤酸水化合物,其可作用于溶酶体和炎性细胞,对炎症反应进行调节,达到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表皮增生的作用。丙酸氯倍他索可通过对花生四烯酸与其代谢酶的抑制作用,下调炎症因子表达,进而达到抗炎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种药物临床疗效和起效时间的观察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相当,而观察组EASI评分下降75%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了卤米松和丙酸氯倍他索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均较理想,而卤米松起效时间更快,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丙酸湿疹皮损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正丁醇/丙酸与腐殖酸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方法改进研究*
儿童湿疹治疗和护理方法早知道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