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因素

2021-06-08梁政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2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抗凝

梁政凯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重症医学科,四川 绵阳)

0 引言

如今在危重症领域中,脓毒症成为了重点关注的难题。脓毒症是指患者出现感染后发生的异常反应而引发的对生命造成威胁的器官功能障碍[1]。脓毒症的发生有较高的致死率。若患者出现脓毒症后,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则可能造成患者的病情发展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而发展为更加严重的脓毒症以及感染性休克,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也是造成医院ICU重症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2]。有数据显示,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30%~70%,患病人数持续上增,以每年1.5%的速度上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威胁[3]。同时,ICU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急促,且病情变化多端,进展速度快、疾病种类多等临床特征,因此,为了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及时诊治是十分重要的[4]。为了使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本研究就ICU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ICU感染性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患者的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其中死亡组13例,女性5例,男性8例,年龄为 53~76岁,平均(72.92±1.43)岁,机械通气时间为191~268 h,平均(226.85±20.71)h,ICU住院时间为6~15 d,平均(9.59±1.32)d;非死亡组有47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26例,年龄为52~68岁,平均(64.12±1.37)岁,ICU住院时间为 6~15 d,平均(9.61±1.29)d。

1.2 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未死亡组与死亡率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分析患者的情况。主要包括了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小板减少指标、是否参与抗凝治疗、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包括急性肾损伤(AK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真菌感染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APACHEⅡ评分、GCS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earson单因素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Pearson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是否接受抗凝治疗、APACHEⅡ评分、血小板减少、其他相关合并症的存在这些因素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表1 Pearson单因素分析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s, n(%)]

2.2 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合并AKI、ARDS及真菌感染、APACHEⅡ评分、年龄、接受抗凝治疗,见表2。

表2 分析导致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受影响的因素

3 讨论

随着临床脓毒症发病率的上增,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多[5]。目前关于感染性休克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无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少ICU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从而造成该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持高不下[6]。若要想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就需要分析对ICU感染性休克预后的相关因素[7]。本次采用的分析方式主要有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通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ICU感染性休克的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根据本次研究发现,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年龄、是否接受抗凝治疗、APACHEⅡ评分、其他相关合并症。根据结果,分析年龄因素可能是由于年龄过大会造成患者本身的机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且年龄偏大的患者可能会伴随较多的其他基础性疾病,而造成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因而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更易发生死亡,者也可能是造成死亡患者年龄较非死亡年龄偏大原因。在APACHEⅡ评分系统中,主要包括了慢性健康评分、急性生理评分以及年龄评分,是对危重症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的主要方式。有研究发现APACHEⅡ评分与多种内外科疾病死亡率呈现出较强的关联性,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评分超过20分的患者死亡率更高。还对患者预后造成较大影响因素即合并症的发生。由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应用较多的抗生素,接受一些有床治疗。因而在对致病菌感染进行控制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体内菌群失调的情况,会严重损害到患者的机体防护屏障,而极易感染真菌,在感染真菌后易造成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导致受真菌感染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上增。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有数据显示合并AKI发生的发生率约为20%,而合并AKI后患者的死亡率能达到60%。在发生感染性休克时,不仅会造成肾脏内皮细胞的激活,导致炎性因子的产生,且也会成为炎性因子的首要攻击目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ARDS的出现会造成患者的换气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这类患者死亡率的上增。通过分析,抗凝治疗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抗凝治疗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当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会造成炎性递质的大量释放,激活凝血系统,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最终会对微循环造成阻碍作用,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因而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存活率会明显提升,通过开展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影响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可对这些因素进行观察,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患者预后的改善。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抗凝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