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2021-06-08黄客增李鸿飞

微创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瘘管单纯性肛瘘

黄客增 李鸿飞 尹 林

(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市 547000)

肛瘘为临床较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管道疾病,患者多表现为病灶瘙痒、流脓等临床表现[1-2],肛瘘的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病情恶性进展下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将严重受损,甚至导致肛门失禁。对肛瘘患者,临床主张外科手术治疗[3]。传统肛瘘切除术虽具备一定的疗效,但风险较高,主要表现为对肛门括约肌的不良影响,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彻底失去肛门功能[4-5]。作为肛瘘的改良治法,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e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能够有效清理受感染的肛腺、外口间瘘管以及括约肌间沟,有效封闭感染的内口,临床应用价值显著[6]。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笔者选取150例临床确诊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LIFT在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确诊为低位单纯性肛瘘[7];肛瘘管道内条索清楚;知晓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均签署(患者或家属代签)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具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并全程参与随访观察;可耐受本研究所用术式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肺等脏器严重疾病或其他类型肛周疾病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糖尿病者。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150例作研究样本,利用电脑随机数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41~73(58.46±7.04)岁;病程6~62(35.92±5.08)个月。试验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43~74(59.07±8.27)岁;病程4~61(35.42±5.13)个月。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传统肛瘘切除术治疗:术前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术前检查,术前6 h禁饮禁食;术中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行骶管阻滞麻醉,确认麻醉起效后,即开始手术。常规对肛门内进行消毒处理,利用探针探查瘘管内外口,切开瘘管的管壁组织及瘘管,仔细修整创缘,用藻酸盐敷料填塞创面,给予加压包扎,然后结束手术。

1.2.2 试验组 接受LIFT治疗:试验组患者的术前相关准备、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体位的摆放同对照组患者。术中利用球头探针对患者肛瘘内口进行仔细探查,探明病情后,做一长2.0 cm左右的弧形切口,利用探针将瘘管上端的括约肌间沟分离。同时常规暴露、游离瘘管。用可吸收缝线结扎瘘管近内口处括约肌间窦道,然后利用探针切除结扎点远端的瘘管组织。利用刮匙刮除外侧瘘管内的坏死组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括约肌间窦道外括约肌,关闭切口,结束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1周,以预防切口感染,每次排便后均用H2O2溶液冲洗肛门,直至创口恢复。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7]:患者瘙痒、肿痛等肛瘘相关的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手术创面均痊愈为优;瘙痒、肿痛等肛瘘症状大部分消失,手术创面较治疗前改善幅度超50%为良;治疗后患者肛瘘相关的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采用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总分20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得分越低,提示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越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的肛瘘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n(%)] 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疗效比较 术后,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3 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与疼痛情况比较 (x±s,分)

2.4 疾病复发率比较 术后随访1年,试验组复发率为1.33%(1/75),稍低于对照组的2.67%(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8,P=0.499)。

3 讨 论

临床上将肛周肉芽肿性管道称作肛瘘,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的肛瘘被定义为低位肛瘘,常表现为病灶瘙痒、肿痛、流脓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肛瘘易迁延反复,且有继发感染的风险,而且常规保守治疗起效慢,长期给药面临的不良反应风险高[10]。分析该病无法自愈的特点,主要原因在于人体排便时,排泄物会有部分残留于瘘管,对病灶组织造成反复感染。同时,内外括约肌挤压括约肌间沟处瘘管,出现大量的坏死组织积聚,增加感染风险[11-12]。外科手术可直达病灶,疗效好,因此临床主张手术耐受者及早接受手术治疗,以缓解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肛瘘的原则有三:一是恢复患者的排便控制能力,二是彻底清除瘘管,三是做好感染的有效控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低位单纯性肛瘘手术治疗已经逐渐由既往的开放手术过渡至今的闭合手术,操作方面也越来越追求微创理念,强调手术过程中尽可能保护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手术预后[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疗效、VAS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面积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肛瘘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传统肛瘘切除术,LIFT在改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肛门括约肌功能、疗效方面均更佳。究其原因,传统肛瘘切除术的手术创面较大,损伤患者肛门功能的风险较高,术后疼痛感更强烈,治疗体验与术后恢复均受其影响。LIFT经正常解剖间隙入路,术中切除感染组织,并将括约肌间隙与内口相连通的通道截断,术中操作保护了肛门内括约肌与肛管黏膜,减少手术创伤,因此试验组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更佳。术后患者每次排便均用H2O2溶液进行冲洗,能有效降低排泄物残留对组织造成反复感染的概率,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实际医疗价值更为突出[14-15]。

综上所述,LIFT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肛瘘切除术,术后疼痛及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更佳。但本研究还有未尽完善之处,主要在于观察时间短,样本量较少。后续应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扩大样本量,以丰富研究数据,提升研究结论的客观性,使研究结论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瘘管单纯性肛瘘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微创小切口术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耳仓”是福还是祸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
中药坐浴治疗170例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