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核”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2021-06-07陈雪芳江华
陈雪芳 江华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任务的不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成为新时代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小学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探究构建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小学“三核”课堂模型。文章论述了基于“三核”理念的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路径、策略,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多元互动、自主学习、主动思维的课堂学习文化,促进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主动健康成长,实现整体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核心问题;核心结构
一、探究背景
201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明确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成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为顺应课程改革的新发展,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小学站在新的出发点,思考、探究了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校落地生根的有效措施。
为探寻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刻分析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学科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较为松散、割裂,缺乏系统的整合与梳理;课堂教学涉及的知识点较为零碎、孤立,未能充分挖掘其内在逻辑联系,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学生能力培养呈现出单一的线性趋向,未能形成互为融通的能力、素养体系,导致学生综合素养水准不高等。基于以上问题及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趋势,学校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小学“三核”课堂模型的基本构建
“小学‘三核課堂教学”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三核”即寻找核心问题、搭建核心结构、提升核心素养,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核心三要素。其中,核心问题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理解的问题,是能对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探究、问题的解决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核心结构是指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最为主要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等,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化,形成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核心素养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核”中,核心问题、核心结构是学用的过程,核心素养指向学用的目标,三者相互融通、相互牵引、相互作用,形成从过程学习到目标实现的动态闭环学习系统,对构建多元互动、自主学习、主动思维的课堂学习文化,促进学生双主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主动健康成长,实现整体的育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见图1)。
三、小学“三核”课堂探究的推进策略
在理论层面上,本项课改研究探索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校本化解读和实施路径,梳理出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构建了“三核”课堂教学模型:以核心问题为主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搭建核心结构,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习得能力的过程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即通过“设计核心问题”“搭建核心结构”“培养核心素养”三维模型建构,提高课堂教学品质,提升课堂教学的学科育人价值。
在实践层面上,通过课堂改革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学会从核心问题出发,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逐渐找出知识与方法的结构,在解决核心问题,建立、应用、迁移核心结构的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并促进自身主动、健康发展。“三核”课堂教学理念引导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序列化、整体性的研究体系,带动教师由一课研究到主题研究,使教师从“备一节课”的单一分散思维转化为“备一类课”的整体综合思维,创新了课堂教学方法和途径,提升了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
小学“三核”课堂教学依照课堂教学理念和基本构建开展教学实践,设计“三核”课堂教学研究观察量表和评价量表;开展课堂观察、研课反思等,并提炼出基于“三核”课堂教学实践的四条基本策略。
1.目标引领,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任何课堂改革,都应以生为本,以课标、教材的研读为基。“三核”课堂的研究,以全员岗位练兵为依托,将“三核”理念融入基础的课标解读与学情、教材分析中,使其内化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三核”研究引入源头活水。
(1)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解读
“三核”课堂研究小组查找文献,学习理论,并借鉴2017年的新版高中课标,结合各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梳理出校本化的学科核心素养,将学科核心素养细化、落实,为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并借助推广研究,让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
(2)基于分阶目标的核心素养目标细化
以语文学科三年级备课组的一次教材解读为例,备课组集体研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三方面来解读课标要求,细化教学目标,落实“三核”理念。具体分析见表1、表2。
在解读细化课时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的核心问题和核心结构,使学科核心素养在文本学习中落地、落实,是“三核”理念的有效实施路径。
2.“三建”研磨,塑“三核”课堂模型
课堂教学研究需要理念的学习引领,更需要课堂的实践磨练,教研团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组织,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进程中,搭起核心结构。利用课堂观察数据指导课堂教学改进,使每一次研究课都经历初建、重建、再建的结构化研磨过程。现结合主题研究课“如何搭建核心问题链的支架——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一是初建课。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重难点,依据学情,提炼出本课教学的三个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数对?为什么要确定数对?如何使用数对?”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设计了“情境引入—确定位置—体会作用—应用数对”的教学结构。通过观课分析发现:以班级召开家长会这一情境,利用班级座位直接“立体”引入,学生与教师的“左右”是镜面的关系,因此在表述位置时易混淆,会干扰“如何确定数对”这一核心问题的呈现。
二是重建课。将“立体”引入,改为“平面”引入,更换情境为“设计校训拼图”,并由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环节修改为“拼图游戏引入—确定位置—体会作用—应用数对”。第二次研课,观察量表显示的效果仍不理想。在排除情境设置不当的干扰,从源头上分析后,发现了更为本质的问题:核心问题呈现的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出现逻辑错误。
三是再建课。第三次研课,将核心问题链中三个问题的顺序调整为“为什么要确定數对?如何确定数对?如何使用数对?”教学结构设计也调整为“拼图引入—体会作用—确定位置—应用数对”。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这块拼图在格子中的位置,通过不同的描述引发冲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用数对确定位置更加简洁,初步建立数对知识结构;而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如何确定数对的核心问题便逐渐突显,学生也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明晰了数对的知识结构。通过结构化的“三建”研磨,研究者发现核心问题引领课堂学习,除了要准确提炼核心问题外,还要正确处理核心问题间的逻辑关系。
3.策略演化,推“三核”深耕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尝试建构方法之间策略多元的课堂。通过前期的实验研究,课题组梳理出“三核”课堂的基本实施策略,包括精准导入策略、观点获得策略、示范性学习策略、图文归纳策略、整合迁移策略,并在滚动研究进程中不断深耕,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教法与策略,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演化出适用于学科教学的N个学习小策略。现以语文学科例举说明“三核”课堂教学策略的演化渗透。研究课例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狐假虎威》;实施策略包括精准导入策略、示范性学习策略、整体迁移策略。
(1)精准导入,依标定向,用核心问题“牵一发动全身”
基于课标中第一学段阅读文学作品的目标解读,本课的核心问题定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这两个问题的设计紧密结合课后思考题,与教材编者意图一脉相承,每个问题都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合观点、评价鉴赏的阅读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示范性学习,搭建结构,让思维“相击而生灵光”
从阅读素养的内涵方面入手进行思考,探索本课核心结构——寓言故事阅读的方法结构,思考如何真正提升和发展学生语言、思维及审美方面的素养。在探究“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这一核心问题时,教师利用6个步骤串起了寓言故事的学习。
一是读一读。自由读故事,初步感知狐狸形象。二是找一找。从文中分别划出表现狐狸和老虎的词语,提取关键信息。三是想一想。借助关键词语,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培养学生辨析角色形象的能力。四是演一演。结合找到的成语,分角色表演故事,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用不同形式表达语用,实现第一学段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五是说一说。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说说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总结寓意,培养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六是拓一拓。在拓展环节,继续交流课外阅读的寓言故事,并布置“寓言故事展演”的实践作业,实现学生阅读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整体迁移,拓展能力,让学科核心素养“潜移默化”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通过“读故事—找词语—想含义—演情景—说寓意”的核心结构引导学生解决核心问题,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寓言的方法结构。同时,通过“合作展演”的课后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和表达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合作、交往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成效与反思
“三核”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探索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校本化解读和实施路径,梳理出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三核”课堂教学理念引导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序列化、整体性的研究体系,从细化研究目标、量化评价标准为课堂教学把脉,改进教学策略,通过课堂改革研究有效提升师生的素养。如图2所示,“小学‘三核课堂教学”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要求落实于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从核心问题出发,逐渐探究知识与方法的结构。在解决核心问题,建立、应用、迁移核心结构的过程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系统建构、迁移应用”的学习新思维、“捕捉资源、挑战问题”的学习新能力,呈现“主动分享、开放创造”的课堂新生活。“三核”课堂教学改变了课堂生态,引导学生学而得法,笃于学而善于思,有效促进了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姚力宁)
作者简介:陈雪芳,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小学高级教师,E-mail:461046087@qq.com(福建厦门,361003)
江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小学高级教师,E-mail:1003516712@qq.com(福建厦门,36100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小学‘三核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XB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