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传承在中小学思政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2021-06-07徐高虹朱素玲
徐高虹 朱素玲
[摘 要]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理解和把握红色基因的内涵和特征,是做好传承工作的前提。一部分中小学在红色基因传承任务上,尚存在主体缺位、系统性缺失、师资缺乏、形式固化等问题。要想取得红色基因传承实效,有必要对中小学思政教育体系进行整体梳理,明确思政教育主体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整体规划构建价值体系,整合内外资源建立教育体系,创新传承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基因传承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强调: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文化和传承好红色基因。学界关于红色基因传承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大多停留在高校层面或干部教育中,对于中小学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研究相对缺乏。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理应尽早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开展,“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好对青少年的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是新时代中小学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之存亡兴衰。
一、红色基因的本质内涵与核心特征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密码,其核心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记录在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中。红色基因传承的本质内涵就是对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的传承,基因传承的主旨在于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进一步正确认识红色基因,提升传承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本研究从生命基因的角度尝试分析了红色基因应该具有的主要特征。
一是红色基因具有可復制性的特征。可复制性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前提,客观史实无可复制,革命史、战斗史搬不过来,但坚强的革命意志、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却可以传承。
二是红色基因具有内隐性的特征。它隐藏在党史、中国革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当中,隐藏在红色文化、红色基地、红色遗址、红色传统中,需要我们不断发现、挖掘和提炼。
三是红色基因具有先进性的特征。我们需要传承的是优质基因,而传承具有选择性。中国共产党在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历程中,学习先进文化,继承优良传统、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并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族谱。这份族谱应成为激励青少年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和优质能量。
四是红色基因具有发展性的特征。红色基因的生长不停留于过往,不困顿于当下,而是着眼于未来。红色基因要在传承中不断优化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红色基因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与动因分析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来塑造、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服务[1]。红色基因传承作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还没有实质性地开展起来。即使有的学校在积极行动,也因各种问题而收效不佳。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缺位。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生命线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学校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担主体责任,要发挥重要领导作用。但实际上,党支部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行政工作的监督上,对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领缺位明显,直接导致学校红色基因传承流于形式。这使得中小学教师往往带着抱怨情绪,消极应付上级的基因传承任务,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系统整合观念缺乏。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不是独立的教学任务,也不是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置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框架中进行整体理解和系统思考。如果把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简单等同于政治教学任务,那么自然就会落到思政教师身上,其他教师则置身事外。如果把它仅作为一项活动任务来看,主体责任就会落在活动组织者身上,活动结束则工作结束,难有延续。因此,把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变成思政教学任务或思政活动的简单做法,显然难以完成党和国家的育人初衷。
三是师资能力有待提高。在大思政格局下,每位教师都应当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基于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知识储备,除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教师外,学校教师对“四史”的史实与社会发展状况缺乏系统了解和深度学习,难以提炼“四史”和红色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这种情况使得学校组织的红色基因传承活动拘泥于形式,停留于表面。要想真正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取得实效,必须促进教师们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政治站位,形成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良好氛围。
四是传承形式固化刻板。正是由于学校和教师对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认识不到位、方法研究不够,导致传承活动形式刻板固化。如只局限于唱红歌、红色基地旅游等传统形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并不能真正做到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小学生随着思维的发展,已经不再满足于学习的娱乐化层面,有了理性探究事物发展背后内在逻辑的需要。这种停留在表面的刻板形式,缺乏系统性和实质性内容,将遭到师生内心的强烈抵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社会意识内化外化的规律,促使个体由思想自在状态向思想自为状态转变[3]。强调知识灌输学习,忽略人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受到欢迎;注重红色文化符号的外形,忽略精神内核的红色基因传承也将难以持久。
三、红色基因传承的中小学思政教育实践策略
对于依靠什么传承、怎样传承的思考与实践,是有效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这为学校党组织进行红色传统继承、红色文化宣扬、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
1.确定主体定位,明确责任分工,尽快建立联动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的阶级或集团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其形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实践活动。[4]”从这个概念中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一定的社会阶级或集团。对我国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它的领导主体地位。因此,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担领导主体责任的是学校党组织。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作为党的政治任务和系统的宣传育人工程,离不开政府部门、社区、家庭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学校要尽快建立以党支部为领导主体的红色基因传承联动机制,形成上联当地党和政府部门获得政策指导和方向引领,下联师生理论和教学实践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内联校内德育处、教研组等部门加强配合与协作,横联社区和家庭等寻求帮助和支持,从而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网络,使学校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加强整体规划,跳出工具理性,完整构建价值体系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根据新时期党和政府的要求,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规律,谋划整体思路,努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模式,形成立德树人的完整教育价值体系。目前的中小学思政教育普遍存在零敲碎打或单打独斗的现象,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使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极易被碎片化、零散化。为避免或改善这种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树立党组织的统领权威和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学校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强化思想引领,维护政治统治。通过统一思想,引导全校师生凝心聚力,保证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有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要对学校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进行系统梳理。要理清思政教育工作和红色基因传承的逻辑关系,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整体安排教育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使红色基因传承重任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之中。
三是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要遵循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双重规律,深入挖掘红色符号中蕴含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正确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与时代要求推陈出新。
四是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整个过程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现代化治理的精神内核,对学校思政教育起着思想统领作用,是思政内容取舍和教育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政教育始终,将有效凝聚合力,避免思政教育体系松散,从而保证思政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有效开展。
3.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内外资源,努力形成同行同向教育体系
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系统性,要求学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
一是思政课程教师与学科课程教师同行同向。每位教师都要承担育人责任,每门课程都要有思政功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各科课程守好自己的一段渠。加强学科教师思政能力的提升,使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同行同向,形成协同效应。
二是学校党组织与行政管理部门同行同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传承工作的统领作用,与各行政管理部门相互协调,形成多层级配合、多主体参与的育人氛围,破除行政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思政育人壁垒。
三是要善于运用外部力量,整合外部资源形成校内校外同行同向。政府部门拥有政策和资源优势,各高校拥有专家人才优势,各兄弟學校也拥有一定的经验优势。学校要善于借力,主动联系聘请政府领导、高校专家、知名企业家等各战线先进人物参与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这既可以弥补校内师资不足、资源短缺的情况,又可以扩大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影响力,形成全社会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
4.创新传承方式,健全各项制度,探究长效机制运行模式
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能够赋予个体精神力量和判断能力,这是中小学思政教育的价值所在。但是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思想的产生、发展、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思想的种子需要在特定的时代土壤中生根发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不能靠外在力量强制性灌输,而是需要在特定情境中唤醒学生的内在需求。枯燥的思政内容,单一的教学形式,脱离时代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绝难培养出有思想觉悟、有崇高理想、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中小学思政教育和基因传承方式创新刻不容缓。
一是鼓励红色基因传承的内容创新。通过引入丰富的事例,把红色资源用活、红色故事讲活,让静态知识变成鲜活养料,使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学生的内心。革命故事不能停留在讲的层面,学生离史实发生的年代久远,早已闻不到战场的硝烟。学校可以将故事的时代背景还原,重现英雄人物当时的困难处境和行为表现,让学生置身故事情境,通过移情加以体会并讨论。教师也可以用不断提问的形式进行逻辑上的引导,促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心灵震撼,深入体会故事的核心价值。
二是鼓励实践教育活动的创新。如通过情景式教育、体验式教育、现场教育等实用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也是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常见方法,但大多停留在现场说教和遗迹观摩的层面,学生们往往把实践教育看作“玩”和“旅游”。这实际上反映出了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实践教育活动设计,挖掘活动主题,采取多样化的体验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红色精神的洗礼。比如,采取角色再现的表演、对红色文化的专题性研究等。
三是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VR\MR等现代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课堂翻转、跨界融合、虚拟仿真等,打造全媒体时代全新智慧传承方式,增强现场感和吸引力;通过微信、抖音、小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媒体,进行红色文化的精准推送、个性化定制等,拓展传承空间和时间,改变传承话语方式,增强感染力。
四是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和问责追效制。学校要优化创新原有的评价机制,把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纳入评价体系,研究设立对应的评价指标,引导教师主动接力传承工作。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成效纳入学校奖惩机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向思政教育工作成效显著者适度倾斜,激发教师对传承工作的积极性。学校也要建立监督检查和问效机制,对各部门、各教师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持续跟踪问效,落实具体责任,增强红色基因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冯瑞芝.“中国之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2):51-54+6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王易,宋健林.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J].教学与研究,2019(12):59-67.
[4]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1.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