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师生对话教学实践研究

2021-06-06陈涛王叶萍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师生历史课堂

陈涛 王叶萍

教育理念的进步,给初中历史课堂带来很多新的变化,如很多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各种互动中,师生对话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互动形式。广泛的师生对话,还应该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或追问、师生对某个问题的合作探究与沟通交流等。良好的师生对话,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本文从平等民主、有的放矢与和谐合作三个角度入手,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师生对话策略,供大家参考。

自有教育以来,对话就一直在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教师最熟悉的一种教学手段。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师生对话以新的内涵。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对话大多以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评判的形式出现,长期以来缺少变化,对话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真正良好的对话,应该是平等、和谐且师生都能够有所成长和进步的。因此,怎样更好地发挥师生对话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历史知识与技能,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平等民主,让对话有价值

初中生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经验,身心成长还不够成熟,这些都是他们客观存在的劣势,但他们的思想仍然有迸发出光芒的时刻。因此,教师必须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民主的形式开展对话,让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这样他们的“灵光一闪”才能体现出价值。

例如,在教学统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中的《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教师开启对话:“大家自己总结一下,宋朝有哪些痼疾导致了最后的灭亡呢?”同学A表示:“因为宋朝积贫积弱。”同学B不同意,认为宋朝经济发达,怎么会积贫积弱呢?随后对于宋朝的痼疾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加入对话,与学生进行反复的互问互答,但不应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要让学生充分开动自己脑筋,为自己的论点找证据,让真理越辩越明。

二、有的放矢,让对话有内涵

教师应该认识到对话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对话都要有较为明确的主题。对话的规则、时间、内容等都可以尽量放宽,保障学生思维的足够自由,但主题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在传统教学中,有时教师单方面强调对话的空间,但缺乏对主题和规则的控制,导致对话内容越来越偏,直至离题万里;或者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支,纠缠于细节。总之,无论以上哪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对话变成议而不决,最终只是在表面上纠缠不清,缺乏实际内涵。

例如,在学习统编九年级历史上册中的《古代亚非文明》时,初中生可能在其他书籍或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很多描述古埃及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教师引出对话主题:“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能够证明古代埃及文明发达的证据都有哪些。”在师生互动总结过程中,学生C提出:“我听说埃及法老都会诅咒,中了诅咒的人就会遭遇不幸。”这显然是不科学的道听途说,但很容易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此时教师要及时介入,通过现场分析或暂时搁置等方式,让对话不至偏离正常的轨道,回到科学理性上来。

三、和谐合作,让对话有成果

师生对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教学效果。实际上,只要把握住一些基本原则,如尽量平等、目标明确等,师生对话都会获得效果。但更重要的教学效果,是师生都能在对话中获得成长。学生通过对话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表达能力得到增强,甚至逐渐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对话中得到了教学水平的提升,甚至还能通过学生的话语解决自己过去对某些历史问题的困惑。这些更具价值的成果,还需要通过师生间的和谐合作来实现。即,要脱离以往的教师问、学生答,变成师生共同探究历史问题,共同成长进步,获得新知。

例如,在教学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中的有关夏商周和秦汉时期的历史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周朝采取分封制,延续了约800年;秦朝采取郡县制,二世而亡。这是不是说明分封制比郡县制好呢?为什么后世大都采取郡县制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过很多争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仍然有很多人在讨论。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总而言之,师生对话虽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但部分教师只是把其當做一种“熟悉”且“好用”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关研究及实践。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加深对师生对话的理解与重视,充分挖掘师生对话的巨大价值,推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师生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