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方式衔接的英语读写课教学
2021-06-06郑彩燕石晶晶
郑彩燕 石晶晶
英语读写课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标)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是理解技能,写是表达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按照能力水平分为五个级别,二级目标为六年级学生应当达到的要求,三级目标为七年级学生应当达到的要求。在“读”的技能方面,二级目标要求是“能认读所学词语;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三级目标要求是“能理解并执行有关学习活动的简短书面指令;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在“写”的技能方面,二级目标要求是“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三级目标要求是“能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
英语课标在分级目标的设置上遵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原则,体现了英语学习具有渐进性、持续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初英语教学必须做好教学衔接工作。要实现小、初英语教学顺利衔接,教学方式衔接是关键。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得出小、初英语教学方式衔接“五原则”:创设学习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体验和参与、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导”结合。下面,我们以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 How do you feel?Part B Read and write为例,阐述基于教学方式衔接的英语读写课教学。
一、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是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基础,还包括情感和学习习惯的基础。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利用游戏、故事、表演等创设学习情境,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在本课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歌谣If youre happy,clap your hands创设情境,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边唱边跳,感受语言、韵律和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顺势复习与“情绪”相关的单词,明确本单元核心句型“Im...”,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有趣的课堂活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这与英语三级目标要求的“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相一致。
二、教法灵活多样,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在朗读方面,英语课标提出的二级目标要求与三级目标要求基本一致,都要求学生“能够认读、拼读单词并正确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英语课标提出的二级目标要求是“能够读懂贺卡信息,并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读懂简短的要求或指令”,三级目标要求是“能够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不仅要理解指令,而且能够执行指令”。可见,三级目标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英语读写课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常规的英语阅读教学只是停留在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层面,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语言情境和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场域,是小、初英语教学方式衔接的连接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维持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先引出故事中的人物:Robin和ant,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接着提出一个整体性问题“What happens to Robin and the ant?”,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请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然后用一系列问题“Is Robin going to sit on the grass?”“Is the little ant afraid?”“Is Robin worried?”“Does the ant help Robin?”,引導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大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与初中英语“读”的三级目标要求“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具有一定的衔接性;最后学生在听和读的活动中了解更多的故事情节,进行问与答的练习。这样设计教学,遵循了英语语言学习由易到难的规律。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语课标对初中英语学习认知策略的要求如下:在学习中善于识记要点;借助联想的方式学习和记忆词语;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要达到上述几个目标,教师必须在小学阶段选择合适的时机给予学生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指导。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跟着录音朗读课文前半部分,根据教师的肢体动作和单词卡识记单词“sit,grass,hears,worry”,教师要求学生重点练习Robin和ant之间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学习单词“afraid”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情,读出情感。对于失去爆破的句子,如“dont sit on me”“Dont worry”“wont sit on you”,教师要给予学生具体的朗读指导和朗读示范,先让学生了解单词与单词之间失去爆破的现象,读句子时在清辅音“t”处做出口型,不出声、稍停顿,待学生掌握之后再过渡到下一个音节的学习,学生观察和模仿教师的口型并跟读句子。小学英语关于“读”的二级目标要求是“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学生通过感知和模仿,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初中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同桌之间练习Robin与ant的对话并在全班面前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获得成就感。
教学课文第二部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happens to Robin?Can the ant help Robin?”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并回答问题。学生跟录音读课文,借助图片、肢体动作和单词卡学习单词“stuck,mud,pull,everyone”,师生共同演示“pull”的行为动作,理解词组“pull...out of”的含义。图片、肢体动作、单词卡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和词组的记忆。学习单词“worried,happy”时,教师可以将单词卡粘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根据单词的意思进行表演,明晰故事发展的过程。学习结束后,全班齐读课文,或者分角色朗读课文,为表演故事作铺垫。
教师着眼于教材,在细读文本过程中注重梳理故事情节,通过提问、板书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较长语篇的阅读过程,采用认读、跳读、细读、默读、朗读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按意群阅读文本的习惯,将语篇中的句子尽可能地分成意义完整的组群,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达到英语“读”的二级目标“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这是学生实现英语三级目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向初中英语学习的过渡。
三、注重体验参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英语课标关于“写”的二级目标要求是“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三级目标要求是“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在英语教学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前瞻性,适当采取初中英语教师的做法,主动向初中英语教学靠拢,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便学生升入初中后能够顺利过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中尝试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交际,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下面以两个学习活动为例进行说明。
Action 1:Robin is going to sit on the grass. Its an ant. He is afraid.
Action 2:Robin is stuck in the mud. He is worried.
学生6人一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活动进行角色扮演,1人饰演Robin,1人饰演ant,4人饰演ants friends,全班读文本的旁白。角色扮演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一次深度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我展示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提高语用能力。表演完成之后,教师请学生做一做图片排序题目,在文中画出作为论据的句子,这样既考查了学生能否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小短文,又检测了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
最后一个环节是“语言输出”,设计的学习活动如下:①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缩写短文的任务;②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写的活动要基于对故事的理解,缩写故事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语言支架。学生要实现语言输出,需要学会组织语言、输出语言。这个过程是思维与语言生成的过程。在学生写作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意义表达的情境与条件,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意义表达为核心的缩写活动,突出了语言的工具性与交际意义,有利于学生达成“写”的二级目标“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这与三级目标“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具有衔接性。这样的教学从易到难、层层推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断的学习挑战中获得发展,在体验生成中获得提高。
四、“教”“导”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中国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说:“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會学生学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挖掘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小学英语教学强调模仿,为使学生进入初中后能够快速地适应初中英语学习,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从机械模仿转为有意义的操练,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在本课小结环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Robin sits on the ant.What will happen?If there is one ant,can he help Robin?”,引导学生学会挖掘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如“要善待他人”“团结就是力量”等,最后得出结论“Friends are important.Be nice to each other. Then you will be happy in your life”。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认真思考,从而明白了“团结的力量”和“乐于助人”的道理,如此,教学就达到了情感育人的目标,实现了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善于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实现小、初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