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体系

2021-06-06何春晖钟伯春

广西教育·D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北流市三位一体立德

何春晖 钟伯春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从此,如何“立德树人”成为各地、各校面临的新课题。

北流市是人口大县、教育大县,现有中小学在校生20余万人,其中约65%为农村学生,农村学生中又有约10%为留守儿童,生源情况较为复杂。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我市在2017年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构建北流市‘家学社德育培养新模式的研究”,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方法。

一、发挥学校育人主导作用,确保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在育人工作中,学校居于主导地位。要想充分发挥这一主导作用,关键在于抓好课程育人,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切实渗透到课程建设、学科教学当中,将德育工作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促使德育工作向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市鼓励和引导各校积极研发校本德育课程,取得了突出成绩。如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研发的“李明瑞系列红色教育课程”,通过组织学生追寻家乡爱国志士李明瑞、俞作豫、钟夫翔、党鸿辛等人的足迹,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培养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与此同时,我市要求各校教师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因素,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选录的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讲述了深沉的父子之情,其中蕴含着我们普遍关注的一种伦理道德——孝,语文教师完全可以用此文对学生开展孝道教育。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在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础上适度延伸,或是设计一些关于“孝”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或是组织一次关于“孝”的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自主领悟“孝”的含义,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又自然而然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又如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師长的散文,文中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宽大的胸怀,同时文中也讲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试图唤醒国民灵魂的崇高思想,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园胸怀的重要教学元素。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各校应将课程建设摆在学校办学的突出位置,通过开发一系列符合校情、生情的特色课程,将德育工作有机融入其中,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激发家庭教育活力,构建家校共育机制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最早发挥教育作用的地方,父母是学生最早的教师,是帮助学生形成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劳动观念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任教师。而且,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自学生出生之日起就由父母抚育,直到步入社会、成家立业,都始终受到家庭的影响,可以说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终身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父母不能将自己的知识、社会阅历直接灌输给孩子,而是应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达成。比如日常生活中,在乘坐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父母要主动给老人、残疾人、孕妇等让座;在排队等候时,父母要主动遵守规则,有序排队,不插队;在自驾车出行时,父母要自觉礼让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在家时,父母要与孩子一起看书学习,主动孝敬长辈……父母的这些举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技巧,甚至有些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这就要求学校积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主动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激发家庭教育的活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效力。

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市提倡各校利用家长会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北流市北流镇城东初级中学在这方面就做得卓有成效。该校不仅通过家长会加强了家校间的联系和沟通,还有效开展了两项特色活动:一是开展“教师进家庭”活动,鼓励教师以家访的形式走进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面谈,共同讨论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教育工作的方法,力求教育实效;二是开展“家长进学校”活动,每学期邀请家长到校参加班会课、年级会议等,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日常工作,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加强家长、学生与学校的沟通。此外,该校还经常举办家长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到校为家长做讲座,及时将一些有效的教育技巧送到学生家庭。

如今,在我市教育局的大力推广下,不仅北流市北流镇城东初级中学的家校共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家校共育机制,且全市各校都摸索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家校共育思路和方法。

三、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立德树人的内涵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有更多学习和表现自我才能的机会,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养成良好的社会品德提供更多社会平台。

社区、法院、敬老院等是重要的社会教育资源。近年来,我市倡导学校自主加强与这些单位的联系,积极创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北流市南园明德小学每个学期都会组织教师、家长代表,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校外体验活动,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到法院、卫健局、陶瓷小镇、敬老院等地采访一线工作者,体验相关的职业生活。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劳动的不易、工作的艰辛,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劳动者,同时进一步理解孝敬父母的意义。

北流市积极打造“好人社会”,已经成为我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全市形成了乐善好施、崇善尚德的良好社会风气。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市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就有7.6万人,涌现了一大批爱国爱乡、扶贫济困、捐资助学、见义勇为的乡贤名人,北流也因此成了“志愿之城”“乡贤之乡”。这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许多社会教育资源。目前,我市有不少学校开始利用这一资源开展德育工作。如,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每年5月都会开展“社会爱心义工”活动,号召学生报名成为志愿者,上街道、进社区开展各种爱心服务活动,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市还鼓励学校关注社会时事,从中挖掘德育因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全国,我市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号召,组成支援队伍前往武汉。当他们凯旋时,我市举办了一次迎接英雄回家的活动,有不少学生、家长参加了这次活动,这就给学生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我市还有不少学校关注了“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及时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活动内容,学习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

当然,要想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作用,尚需政府的倡导和引领。近年来,我市政府大力开展以“弘扬好家风,礼赞新时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和谐、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递正能量。在政府的提倡下,北流市永丰小学围绕“劝学、劝善、励志、修养、孝道”等多个主题,开展了征文、演讲、亲子会演、亲子绘画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教育效果显著。

陶行知曾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然而,现代社会关系复杂、信息多元,涉世未深、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健全的学生身处其中,容易迷失方向,这就需要我们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隋成竹.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社会风气探析[J].青岛农业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构建北流市‘家学社德育培养新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2017C219)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北流市三位一体立德
基于GIS的广西北流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北流市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谈谈北流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经验做法
北流市奶牛养殖业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对策建议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