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弗兰克生命的意义

2021-06-06王乙尧

锦绣·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

摘要:生命的意义问题是环绕在我们心中每个人心中而又让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虽然生命意义问题在传统哲学中相对于本体论、认识论问题来说仅仅是枝节性的边缘问题,但在现代生存论哲学中却显的愈发重要。弗兰克是19世纪俄国著名哲学家,在当时动乱的俄国,价值丧失、社会陷入文化危机,生命的意义也是当时人们迫切追问和解决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弗兰克《生命的意义》一书进行分析,首先阐释弗兰克在当时俄国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然后说明弗兰克生命意义的思想对克服虚无主义的重大作用,最后进一步解释在哲学上实现生命意义的本体论基础。

关键词:生命的意义;绝对价值;虚无主义;精神实在

一、生命的意义不是什么

谈到生命的意义问题,有些人认为赚钱、享乐、娶妻生子,和别人一样庸庸碌碌的生活就可以了,不需要我去思考;还有人觉得虽然生命意义不仅仅是像动物一样地生活,但是生命意义是圣人、哲人该思考的事,与“我”无关。弗兰克在当时虚无主义盛行陷入文化危机的俄国对生命的意义有着独特地思考与批判。

普通人对待生命意义的问题有几种观点,首先是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快乐主义字自希腊就有,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便认为感官快乐就是生命的意义。而近代功利主义则认为大多数人的快乐才是社会的目标。仿佛现实的社会只要像动物一样生活就可以不去问生命的意义问题了。但是弗兰克说到“一个人可以暂时地、甚至长时间的完全忘记这个问题,埋头于眼前利益,只关心物质生活、物质财富、物质满足和世俗成就,或埋头于某种超个人欲望和‘事业——政治、党派斗争等等,然而生活就是这样:即使是最愚钝的人,‘心宽体胖的人,精神沉睡的人,也不可能完全回避这一问题;死亡的临近,不可避免的衰老和疾病,时光和生活的一去不复返,这些事实都沉重地提醒我们被搁置一旁的尚未解决的关于生命之意义问题的存在。”我们沉迷于物质享受忽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是一种“鸵鸟政策”闭上眼睛以便不去看可怕的真理。当我们认真面对这个问题时,在就会突然意识到不能像大家一样仅仅吃、喝、为生计而忙碌、为平凡的快乐而快乐,而应当为了什么而活着,这种强烈地感觉仿佛来自灵魂深处。

不满足于世俗物质利益作为生命意义的人们往往会将生命意义从个人投向社会。生命的意义一旦囿于自我和物质享受就必定会被有限的时间性所限定,最终陷入无意义的漩涡。问题不是个人的“我”怎么办,而是作为一般的所有人该怎么办——弗兰克将其概括为“为了拯救世界从而证明自己的生命,我和其他人该怎么办?”我不再为了自己的片面利益,而是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伟大的共同事业,为了建立最好的制度让所有人都达到了幸福,人民的幸福就是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在将来的某个时代所有人都将幸福、善良和理性,那这一状态到来之前,从前已经逝去的无数代人,还有现在生活着的我们……都已经不能加入这种幸福了。”他们认为推翻了旧的制度,建立了新的完善的制度,我们便可以达到永远的幸福。无疑最终实现社会目标的那一代人是幸福的,但是这个时代来临前的无数代人,他们却注定生来就是不幸的。

我们总被生命的意义的问题折磨,因为人总是不满足于现在,想要追求更高的、绝对的价值。但在献身于绝对幸福的同时我们必须是参与其中的,我无法参与其中的与我无关的幸福是无意义的。人总是希望自己所追求的价值不只是自己的主观的价值,还能成为所有人的客观的价值。因此使得生命获得意义必须同时满足既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又可以达到绝对的、最高的幸福。

二、生命的意义与对虚无主义的克服

在当时俄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中普遍存在另一种对生命的意义的看法——认为生命本身是无意义的。绝对价值的丧失导致社会陷入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对于权威造成冲击的同时导致人的无道德感和社会的消极颓废。

认为生命无意义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个人来说一切都被必然性的力量所支配,基本的物理学规律或一个小小的疾病就可以轻易的结束我们的生命,即使长寿者也会对有死来临的过早而产生悲剧感,我们只是浩瀚的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还受到自己生物欲望的支配和折磨,所有人都是命运的奴隶。20世纪初,俄国爆发一系列革命和社会冲突,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和激烈的社会转型,在西欧价值观的冲击下,本国原有文化面临巨大文化危机,虚无主义和社会功利主义横行。人们一方面醉心于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被巨大的虚无感和无意义感笼罩着。

虚无主义这个词最早来自拉丁语nihil意思是什么都没有,指在哲学意义上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雅各比首先将虚无主义引入哲学领域,他认为所有的理性主义都可以减到虚无,这样我们应该试图去避免它,回归到某些信仰;虚无主义在尼采的语境里指就是最高价值的自我贬值;而海德格尔认为虚无主义是对存在的遗忘和被遮蔽。俄国宗教哲学家们则认为虚无主义指的一种绝对价值的丧失,认为上帝不存在,人可以为所欲为却感受不到意义的状态。弗兰克在其《虚无主义的伦理学》中指出四种形式的虚无主义:道德主义的虚无主义、革命主义的虚无主义、民粹主义以及禁欲主义。

道德主义只承认善,却忽视真、美、神的价值。但是如果作为绝对意义的神消失了,“人的主观愿望是他在世界上的实践取向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为何要承认某种义务,那种简单的利己主义和朴素自然的及时行乐岂不是的合法权利”,俄国知识分子的要求利他的道德和绝对价值丧失必须利己之间是矛盾的。道德如果没有最高价值的支撑,“服务”本身变成空洞地为服务而服务,为了奉献而奉献。只有找到绝对的价值,才能克服虚无主义。生命意义的实现只在于那最高的绝对,只有这样道德才是有基础的。生命就的意义必定是客观的,因为我们不想我们要达到的仅仅只是关乎自己的。但同时它不仅是客观的,必须能让每个人融入其中,与我无关的客观意义并不是“我”的意义。

三、生命意义的本体论依据

任何伦理学的论述必然有其本体论的基础和依据。认为生命意义在于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必然有着主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基础;贪图物质享乐必然离不开庸俗唯物主義的本体论论证;而认为生命意义在于伟大理想的实现和全人类的拯救则必然有着正反合历史主义的支撑。而弗兰克的生存论哲学的根基在于万物统一的形而上学。世界不只是冰冷的物质现实和单一的主观精神,绝对价值才是真正的实在和一切的根基。作为最高价值的神不是抽象的,它永远和“人”息息相关,“神总是人的神”。绝对价值的实在是自明的真正的存在,只有它才能同时保证价值的客观性和个人同时又可以融入其中。

作为绝对价值的神不是思维的主观幻想。在弗兰克看来,思想精神的实在性丝毫不亚于物质存在的实在性。弗兰克曾说灵魂的恶往往比暴风雨更加可怕,希特勒的自大狂和权利欲对人类的破坏远超过飓风和地震。弗兰克区分了灵魂和精神,人的心灵具有二重性,不光有主观性的受物质世界影响的灵魂的一面,还有永远向往着神性的精神的一面,精神是物质和心灵的基础。弗兰克说“有谁一旦强烈的沉思于他所寻求的真正的善、或幸福、或永恒,他同时也就知道,这种东西已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了”,我们生活于这现实的物质世界,但又不满足于物质现实,在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在向往着更高的实在,这业已表明人的精神的本性,人是不完满的,仿佛精神本身想要自己变得完满。精神的实在性决定了伦理学意义上的生命意义的终极归宿在于向着绝对价值的追寻,并与真正的实在一融为一体。精神是实在的,人必然有超越自己的神性的一面,但是与此同时绝对价值的实现一定与我相关是我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就是神。人同时具有神性和人性的辩证逻辑充分展现了弗兰克“神人性”的思想。

弗兰克的生命意义充分显示了精神事业与自我实现的统一,在践行自己生命体验地同时也就实现了客观的生命意义。在当今我们这个时代又何尝不是这样,人丧失对传统文化中价值的信任,开始追逐着物质的满足与个人的私利,但唯利是图不能成为整个社会的标准,我们内心深处总是有着更高的期望,我们看到社会不公会义愤填膺,当我们在询问,更高的价值就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了。弗兰克我们不要将生命的意义局限在个人物质的满足,但也不能因为世俗“事业”而丧失人性,我不能是毫无意义的螺丝钉,理想社会的實现不能与我无关。生命的意义永远只在于在实现客观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创造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弗兰克著,徐凤林译.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2]弗兰克著.实在与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周来顺.现代性危机及其精神救赎——以俄罗斯白银时代哲学为研究视域[J].哲学研究,2017(11):91-97.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化哲学视域下现代俄国哲学‘虚无主义问题研究(项目号:20AZX014)”重要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乙尧(1995?),男,汉,河北省张家口市,硕士研究生在读,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
浅析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
“四史”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向历史虚无主义举旗亮剑
破除虚无主义,夯实文化自信
从虚无主义到教育虚无主义的认识与反思
鲁迅的虚无主义探寻
认清本质和危害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雪·火·虚
2015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方寸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