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2021-06-06张子璇

艺术评鉴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议

张子璇

摘要:竹笛是我国民族吹奏管乐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竹笛的音色清脆悦耳深受爱好者的喜爱。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音色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运用,把握好竹笛演奏中音色变化,使整体的演奏过程更加优美动听。本文将从竹笛演奏中演奏者对音色的把握进行详细分析,并为竹笛演奏中音色把握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建议,以供竹笛乐器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竹笛演奏  音色把握  建议

随着音乐艺术的飞速发展,竹笛的应用也得到较大的提高,竹笛也拥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并在不断创新竹笛乐器的应用,使竹笛更加有发展前景和应用意义。竹笛的发展对我国传统乐器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运用,还能使竹笛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竹笛在应用上既能奏出高亢激昂的旋律,又能奏出婉转如鸟啼的乐曲,竹笛的旋律具有辽阔、婉转、宽广、欢快、穿透力强等特点,都是与竹笛中的音色息息相关,音色是竹笛演奏中的最重要的元素,能够将音乐作品中深层内涵和意境准确表达出来,重在把握好正确的发音和技巧,使竹笛在演奏中的音准和音色更加丰富饱满。本文将着重分析竹笛的音色把握情况,都有哪些影响因素,以促进竹笛能得到更高的发展。

一、竹笛的构造及音色特点

(一)竹笛构造

竹笛因由竹子制作而得名,竹笛的材质有很多种,比如有白竹、紫竹、红竹、凤眼竹、湘妃竹等。竹笛的制作形式比较多样,但是从音色中划分主要可分文两种,其中一种叫“曲笛”,它的长大约在60厘米,内径约1.7厘米,会在竹笛上雕刻精美的图案或是漆上红或黑色,这也是竹笛在雕刻中应用比较多方式,主要看竹笛爱好者的喜爱进行雕刻。竹笛有12个孔,正面的孔为吹孔,背面的孔为基孔,基孔的音域在a1—d4;另外还有我们常用梆笛,这个相对曲笛比较小,长度在40厘米左右,内径有1-3厘米,基音音高为a2,音域为a2—g4。这两种笛子在音色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还有一种是低音笛,增加指孔,使演奏者可以进行快速转调,所演奏与以上的两种有很大的不同。

(二)音色特点

常见的竹笛有曲笛、梆笛、低音笛等几种类型,而竹笛中的音色则是衡量一个笛子好坏的关键。曲笛的音色相对而言比较醇厚,而且它的音高也比较低,笛身还比较粗长;而梆笛的音色就会比较清亮、明朗,与曲笛的特点基本是相反的,这主要是由于地域文化差异的原因形成的,曲笛最初是分布在我国南方,而梆笛则是北方;另外还有一种是比较接近箫的低音笛,它的音色呈现出更加深沉和古朴,它的音域也是比较广泛,更加接近我国乐器中的洞箫,因此低音笛在演奏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

二、影响竹笛演奏中的音色的因素分析

影响竹笛演奏音色的原因有很多,往往是一些演奏者在演奏中不注意的原因影响,导致演奏效果达不到。常见的因素有:演奏者姿势不正确,演奏者的呼吸问题、演奏者的口风控制、竹笛不同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演奏效果的发挥。

(一)演奏者的姿势

在竹笛演奏的过程中对演奏者的姿势有一定要求,不仅是为了演奏中視觉上整体美观,更是有利于竹笛于演奏者身体有机结合统一,从而发挥竹笛最高演奏技巧,做到呼吸自然顺畅,演奏中所发出的音色更加纯正天然。因此,对演奏者的姿势要求非常重要,要做好自然的姿势,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竹笛的演奏无论站式或坐式,都必须做到非常“自然”,演奏者自然挺胸收腹,双目平视,使演奏者的呼吸变得更加自然和谐,为演奏者在演奏时提供一个良好的呼吸条件。当然竹笛演奏中站式演奏要比坐式演奏的身体姿势要求更高些,在站式中双脚之间的位置关系十分重要,如果演奏者双脚分得过开,使身体的上下不自然,如果双脚过于靠拢会影响身体平衡。所以笛子要是在右边,那左脚在前,也就是呈现“人”字状,反之笛子在左,那就是右脚在前,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二)演奏者的呼吸

气息对于吹管乐器是灵魂是演奏的根本,如果吹奏的过程中呼吸的方法掌握比较适宜得当,那自然的配合一些演奏技巧,使声音更加连贯,充满作曲者和演奏者的思想情感。吹奏竹笛与平时所运用的呼吸方法有所不同,竹笛演奏的过程中要大量的运用到吸气,如果口鼻能同时吸气,就能更好满足演奏者吸气量。但是物极必反,这个也需要到一定量,以免造成肌肉的紧绷,反而适得其反。竹笛演奏所运用的呼吸法是胸腹式呼吸,其主要是胸部、横膈膜、腹部的一系列配合运动工作,使得呼吸时可以将所有的力量更加均匀分布,气息更加持久而饱满有力。

(三)演奏者的口风

竹笛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会全程运用到双唇及唇周的肌肉,利用双唇和肌肉来控制口风的输出,送气的风门太大会使整个演奏过程中的音色变得浑浊不清,而且还浪费演奏者的力气;而风门太小又会影响声音的输出,使声音比较紧绷和暗淡。因此,口风的大小与口劲的松紧程度需要运用得当,才能演奏出天籁之音,使竹笛的演奏音色更加醇厚。而正确的口风训练,是提升竹笛演奏技巧的关键步骤。初级竹笛练习者应根据竹笛的不同音域进行练习,例如低音缓吹、中音平吹、高音强吹、超高音超吹,口风的运用离不开风门和口劲的紧密配合,只有将三者合其为一,演奏者才能演奏出更好的音色。

(四)演奏者舌的运用

竹笛演奏中“舌”有着重要的角色,常有以下几种技巧,主要有单吐、双吐、三吐、花舌等。运用“舌”的技巧关键在于舌头与动作和气息的配合,缺一不可。

首先,单吐。“单吐”是吹笛子最基本的基础,“单吐”更重要是能将舌头非常自然放在下齿龈,然后用气吐出。初学者可以练习“吐”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用笛子练习,以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

其次,双吐。是基于“单吐”的基础之上,不断纠正舌根的发“库”音,当然在速度上要比“单吐”快得多,这也是它比较适合十六分音符这种快节奏的运用。相对而言“库”的发音就不会有那么清晰,所以在练习时一定要加强练习,直至达到字音力度比较准确为止。

再次,三吐。三吐顾名思义就是将“单吐”和“双吐”重叠组成,其节奏类型是一个前八后十六或前十六后八或三连音。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吐气的衔接性不中断,要将气缓缓的吐出去。另外在舌头收缩之间还要注意它与风门距离,要使气息能流出,舌头堵住风门时一定不要用力,稍微接触到就行,这也是练习三吐的技巧。

最后,花舌。是舌头的技巧,在演奏的过程中会运用到长、短、密、稀、软、硬各式花舌,花舌使音色更上一层楼,尤其是一些模仿动物叫声就会用到花舌,比如在模仿蝉的叫声,这就运用到了花舌技巧。舌头的灵活、清晰,对笛子的音色有很大影响,演奏者应加强训练应传达好的音色。

(五)演奏音色表现

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时,首先,给曲子定好基调,将曲子“化实为虚”,往往演奏者看到曲子都是先看乐谱,乐谱就是曲子的各种“实”符合,演奏者要将乐谱上连贯的音符转化为音色,传递演奏者的思想情感。其次,还要深入分析它的旋律、和声、曲式,帮助曲目进行更高的艺术创作。另外,还要将虚化的情感通过音符表达出来,也就是演奏者将一些摸不着看不清的情感运用声音传递出来,将“虚化为实”。在整个曲子演奏中都是虚实相结合,只有做到刚柔并济,抑扬顿挫,才能体现竹笛演奏的最高造诣,使演奏更加出色和灵动。

三、竹笛在演奏过程中对音色的把握

(一)竹笛在独奏时的音色把握

竹笛是能进行独奏和配合演奏的一种乐器,其声音比较明亮、清新、自然,竹笛独奏发展比较早,到目前已有78年的历史,也出现了很多竹笛独奏家。竹笛分为南北两派,所演奏的曲目风格有很大的不同,经过当代的音乐大家进行创造,使竹笛演奏更上一层楼。竹笛在独奏时声音一定要释放出来,如果将声音闷憋反而影响演奏时音色的效果。若想将一首曲子演奏好,就需要演奏者的心理情感表达丰富,还要结合扎实的演奏技巧,把原曲子要表达饿感情传递出来。另外,竹笛独奏者都是站式演奏,因此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也一定要够过硬,还要站式独奏身体姿势,独奏者需要做到信心十足、抬头挺胸,如果姿势不正确,就影响竹笛的音色。因此竹笛独奏要将音色慢慢吹出,所奏曲子自然就能抵达听者心底。

(二)竹笛在合奏时音色把握

竹笛不仅可以进行独奏,还可以进行合奏,这也说明了竹笛具有融合性比较强的特点。竹笛的合奏形式比较多,有小合奏、民乐合奏、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等,竹笛在合奏乐队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大型乐团还是小型乐团,竹笛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合奏就意味着团体合作的过程,那竹笛的独有锋芒就必须收敛起来,竹笛就需要将自身的过于明亮的特点稍微收放一下,在各项的技巧上都应随着合奏的特点进一步调整,要掩盖独奏时的突出技巧,要注重合奏中多种乐器之间的配合。尤其是一些大型合奏中,在乐团中都是有指挥的,因此,竹笛在合奏时应注重指挥者所发出来的指令。竹笛在合奏中经常出现在合奏乐器主旋律中,当然这也不能完全笃定合奏在演奏的固定位置,有时候也会出现在伴奏中,所以合奏中竹笛在音色的把握上还更甚于独奏。

(三)不同竹笛在演奏中音色把握

1.梆笛在演奏时音色把握

梆笛是北派竹笛的代表,常运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音色会比较高亢明亮有力,比如十分具有代表的冯子存先生演奏作品,更是奠定了时代的特色。还有《五梆子》《喜相逢》等都具有浓重地方色彩,在气息节奏上也是具有快和猛的特点,这也许与民族文化有关。例如《喜相逢》的风格上就会显现出北方民族的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在冯子存先生的改编后,将风格一转成了依依惜别的场面,如果用于团聚等场景时就会使用快速演奏。

2.曲笛在演奏时音色把握

曲笛的音色比较通透、明亮和饱满,更像是低声细语的诉说情感,比较适合一些比较抒情的曲子,这与南方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在音乐欣赏中也更加注重温婉的表达方式,显得更加含蓄,比如南派竹笛曲目的代表《鹧鸪飞》《幽兰逢春》等。《幽兰逢春》是赵松庭先生与曹星以昆曲形式进行改编的曲目,是为了缅怀周总理的一首动人曲子,象征着兰花逢春,重放幽香的重要意境。在演奏的过程中还是运用比较传统的技法,将顿音、打音、叠音、增音、滑音进行有效结合,在演奏技法上还是有着很大的难度的,也就是需要真正的竹笛艺术大家才能演奏出它的意境。另外在它的音色运用上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包括气息、口风、手指、乐感等都比较拥有扎实的基础才行。这首曲子主要有两种演奏指法,一种是全音作3指法,另外一种就是全音作5的指法,而这两种指法在整个曲目中是交替应用,这对演奏者能靈活准确运用两种指法提出更高要求。

3.低音笛在演奏中音色把握

低音笛一般是指笛子的第三孔的音低于b1的笛子,在管体形制上较一般笛子“粗”且“长”而得名,属于曲笛,是低音笛的延伸,因为它还比曲笛要大,而且声音会比曲笛要粗和沉。如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的《琅琊神韵》,这是俞逊发先生受到《醉翁亭记》的启发,结合琅琊山水中的情感体验,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作品中对气息的运用有很多独特的地方见解,比如运用了指击音、哨笛双音等演奏技巧,结合了声乐的伴奏,使作品更是美不胜收,犹如一幅幅古风画面引入眼帘。还有俞逊发先生的《秋湖月夜》,也同样是运用了低音笛进行演奏,使其气息量上得到更大的充沛,演奏者同样要具有高超的技巧才能将吹奏低音笛的音色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将一幅静谧的画面完美的烘托出来。

四、结语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音乐是连接民族文化传承和熏陶人们情怀的重要方式。竹笛是民族乐器的重要代表,演奏者在进行竹笛演奏时,必须要注重演奏中姿势、呼吸方法以及口风和舌的运用,使其演奏技巧更加灵活。另外,在不同竹笛对音色的把控上都应注重各项技能的应用,以促进竹笛演奏能发展出更高的艺术作品,相信民族乐器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更加绚丽光彩!

参考文献:

[1]吴丽蓉.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J].戏剧之家,2016(10):92.

[2]高松.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及把握[J].艺术评鉴,2017(04):144-145.

[3]朱玉珍.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分析[J].戏剧之家,2015(15):85.

[4]董慧.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分析[J].戏剧之家,2016(07):57.

[5]赵强.浅谈乐曲《竹林》在马林巴演奏中对音色的把握[J].艺术教育,2019(04):233-234.

[6]魏珍.浅析笛曲《深秋叙》的演奏技巧及艺术表现[J].青年时代,2020(02):36-37.

猜你喜欢

建议
别人打你一拳,为什么不建议你还手
为什么点外卖建议你点湘菜?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Making Suggestions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