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2021-06-06李巨红王晓燕
李巨红,王晓燕
(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心力衰竭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通常由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超负荷以及心肌炎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而造成心肌劳损所引起,致使型及结构与其功能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导致心室泵血不足,对患者的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1]。为了提高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针对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1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5例,男性37 例,女性28 例,年龄56~78 岁,平均(67.52±3.51)岁;对照组65 例,男性39 例,女性26 例,年龄55~80 岁,平均(67.73±3.28)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精神性疾病患者。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时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对患者对患者行体位调整、吸氧以及遵医嘱用药等。
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进行干预。①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任组长,建立完善的优质护理小组,对相关护理人员实行优质护理培训,确保对患者的护理质量。②入院指导:患者在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带领患者及家属对病区进行熟悉,同时为患者及家属介绍主治医师与责任护士,并对医护人员的情况进行介绍,并协同主治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入院评估。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采用温和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安抚患者的消极情绪,并对患者所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同时主动告知患者病情相关健康知识,纠正患者对病情的误解,使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着清楚的认知,从而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④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能够充分对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以及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情况进行了解,并为患者例举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从而减少患者的焦虑与抑郁。⑤饮食护理:患者日常饮食应当以清淡为主,切忌食用辛辣刺激等食物,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忌烟忌酒,并且不可饮用咖啡、浓茶等。⑥出院指导:患者完成治疗达到出院要求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出院常规检查,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患者日常在家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药物服用方式,并定期对患者行电话随访,并于患者约定回医院复诊的时间[3]。
1.3 观察指标
患者进行护理效果对比。包括脑钠肽(NT-proBNP)水平,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指标。
患者进行并发症对比。包括心律失常、休克、心动过速等。
患者进行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对比。
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 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对比。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进行护理效果对比
护理效果对比,P<0.05,见表1。
表1 患者进行护理效果对比()
表1 患者进行护理效果对比()
2.2 患者进行并发症对比
并发症对比,P<0.05,见表2。
表2 患者进行并发症对比[n(%)]
2.3 患者进行护理前后SAS、SDS 对比
SAS、SDS 对比,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见表3。
表3 患者进行护理前后SAS、SDS 对比(,分)
表3 患者进行护理前后SAS、SDS 对比(,分)
2.4 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对比
生活质量对比,P<0.05,见表4。
表4 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4 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对比(,分)
2.5 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满意度对比,P<0.05,见表5。
表5 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在临床中对心力衰竭的研究表明,心力衰竭诱发因素较多,其中高血压就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心脏长期时间内处于高负荷状态,从而导致左心室符合加重,致使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继而造成心力衰竭的情况发生。而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来说,大多都存在着不同的心血管疾病,无论是何种病因,患者都存在心肌泵功能障碍,并且患者的心脏负荷及心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在对HF 患者的研究中表明,大多数患者都是长时间处于心功能不全,同时心脏代偿达到上限后出现失代偿反应,导致患者左心功能受损[5-6]。
本次研究针对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护理效果对比,P<0.05;并发症对比,P<0.05;SAS、SDS 对比,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生活质量对比,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P<0.05。因此,我们认为,采用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治疗,降低患者消极心理[7-8]。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