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分析
2021-06-06裴丽鸽孙燕飞魏伟丁雪洁陈冬梅
裴丽鸽,孙燕飞,魏伟,丁雪洁,陈冬梅
(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重要的一个部门,其主要负责对医院内的各器械进行清点和清洗,保证器械使用的安全性,根据器材的不同特性采取合适的消毒方式,控制医院内感染情况、保障医疗护理质量,为医院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1-2]。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增多,医院内供应物品种类和涉及的科室非常广,若存在工作不细致的情况,便会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的病情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引起严重医患纠纷,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3-4]。本文主要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对策进行了以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 名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其中男性1 名,女性9 名;年龄29~37 岁,平均(35.13±1.30)岁。两组参与管理的器械为1000 件。其中管理人员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安全隐患分析
1.2.1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大多管理人员对于医疗器械管理知识水平较低,无法按照具体规范和要求进行工作;缺乏防护意识,大多管理人员在进行设备清洗时未做好防护措施,容易造成细菌感染情况;而且在接收器械和发放器械时未做好规范的记录,让器械管理工作出现混乱情况。
1.2.2 医疗器械的管理不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收到的来自各科室的器械,若管理中心为对这些器械不进行严格分类,那么会使处理的过程更加艰难;其次在管理人员进行器械清点时,未严格进行核对,则会造成器械数量不齐、规格出差错等情况出现,导致管理器械工作不到位,影响器械的重复使用。
1.2.3 消毒工作不达标
各器械在科室内是直接接触过患者身体的,可能存在病毒感染,若未及时对器械进行消毒或消毒不彻底,会影响器械的二次使用;在包装方面,若未对器械按照无菌要求进行包装,那么会使器械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污染情况,影响各科室的正常医疗工作。
1.3 护理策略
1.3.1 提高管理人员安全意识
消毒管理中心的管理人员对于减少安全隐患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多数管理人员的认知度不高,导致管理不规范的事件发生较频繁。因此,要定时在院内开展讲座和教育会议,为管理人员普及关于正确接收、清洗、消毒等工作知识,让工作人员时刻谨记消毒供应中心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提高其重视程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降低不安全因素情况发生。在新入院的管理人员上岗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模拟器械清洗、消毒和管理操作,在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提高管理人员管理的质量水平。
1.3.2 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
医院要不断地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与各科室的合作,在各科室使用完器械时,及时做好检查工作,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进行核实后,由管理人员进行运送;若使用后器械存在传染病毒,及时对器械进行封闭处理,在包装外粘贴回收物品的传染病标签,并单独对其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对于普通科室无严重污染的器械,为了减少人力和物力,直接用清洗机进行清洗;对于一些比较精细的仪器设备,则需要人工进行仔细清洗,避免死角内还存在血液和药物残留。对于烘干方式,切忌使用布料对器械进行擦拭,避免存在纤维物质残留,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此外,还应在使用前对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检查器械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1.4 效果判定
①对比两种管理方式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②对比两种管理方式管理下,各科室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评分;③对比两种管理方式质量指标合格率。
1.5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管理方式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施针对性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种管理方式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n(%)]
2.2 对比两种管理方式各科室对管理人员工作评分
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后,各科室对管理人员工作评分明显提高(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种管理方式各科室对管理人员工作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种管理方式各科室对管理人员工作评分(,分)
2.3 对比两种管理方式下器械质量指标合格率
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后,医疗器械质量指标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种管理方式下器械质量指标合格率(n,%)
3 讨论
近年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发生的医疗器械问题不断增多,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也对医院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5]。其中普遍存在的隐患主要包括制度不完善、器械清洗不彻底、灭菌不合格、储存不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这些因素的产生极有可能会造成器械的感染,对医院开展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医院开展治疗工作时,最关键的前提就是保障器械使用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在治疗中的安全[6]。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中,对各器械进行收回、清洗、消毒时,常出现因管理人员技能知识缺乏、消毒工作不仔细、消毒不彻底等因素影响,导致器械清洁度不高而无法进行二次使用的情况发生,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对患者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针对性护理管理则是一种更加完善的器械管理方式,对器械管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7]。
根据刘双双等[8]研究表明,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改进清洗方式和消毒方式,可以让管理人员在进行清洗和消毒工作时更加地仔细,减少血迹和污染残留,提高器械的利用率;并且加强与各科室之间的联系,让科室与科室之间能够更加密切地配合,在器械使用后做好检查和记录工作,可以让管理人员在回收器械时能够节约一定的时间,使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此观点与本文结论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器械管理时,各项工作都应按照医院的工作规范进行,减少因脱离标准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出现影响医患关系的正常发展。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针对性管理后事故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0.05),说明实施针对性管理能够减少不安全因素产生,提高了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后,各科室对管理人员工作评分明显更高(P<0.05),说明实施针对性管理后,对管理人员的职业要求更高,让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使器械管理工作开展更加顺利;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后,医疗器械质量指标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说明实施针对性管理后,能够不断地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为开展医疗工作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能够减少医疗器械的危险性,同时也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医疗工作正常开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