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

2021-06-06天天王敏楠郭延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9期
关键词:控制率基线血脂

天天,王敏楠,郭延华

(呼伦贝尔市第四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引言

根据我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显示,2012 年全国18 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1]。近30 年内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也是逐渐增高[2-3]。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风险因素[4-5],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多个风险因素在个体水平上的聚集将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以及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6]。而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并不仅是两个危险因素并存的关系,而是两个风险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对心脑血管产生协同性的危害。本文对2016~2018年我院就诊的378 名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实施了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2016~2018 年我院就诊的378 名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按照1:1 的比例随机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管理组与常规组各189 例,并进行2 年的干预与随访工作。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管理组:管理组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高血压规范化管理。

常规组:不接受任何本项目的培训与干预。在项目开始和结束时收集2 次相关资料。

1.2.2 高血压患者管理方案

1.2.2.1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为参考,对患者介绍实施多种非药物治疗措施。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干预,如限制盐的摄入;科学控制体重,膳食均衡合理;给予运动锻炼建议;放松心情,减轻精神压力等。

1.2.2.2 药物治疗

遵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的药物治疗原则,由医生为患者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调整,确保患者血压平稳可控。

1.2.2.3 随访管理

根据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及临床情况等进行评估及管理。参与管理的患者自入选之日起计算,每次随访均应在规定日期前后各半个月内完成。完成全部24 个月的随访视为完成1例。随访期间需及时记录患者各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情况、药物治疗方案以及各项非药物治疗的变化情况。

1.2.3 资料收集

对所有人选患者进行实验室、问卷以及体格检查。其内容包括:患者的疾病史、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降压药物具体使用情况;血压、身高、体质量和腰围的测量;采集两组患者在基线和第24 个月随访时的血脂、尿常规等资料。填写相关管理记录表,包括收集、记录患者在外院就诊的资料。

1.2.4 相关定义

标准血压控制合格标准是指本次随访时血压<140/90 mmHg,强化降压合格标准是指本次随访时血压<130/80 mmHg。血脂异常指总胆固醇≥5.18 mmol/L(220 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 mmol/L(130 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1 mm o l/L(40 mg/dL)或甘油三酯≥1.7 mmol/L(65.7 mg/dL)或正在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资料以()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及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有378 例符合条件的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管理组189 例,常规组189 例,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n(%)]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n(%)]

2.2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管理组与非管理组基线血压水平无差异,经过24 个月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管理组和普通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下降,管理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普通组(P<0.05),见表2。

表2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血压变化情况(,mmHg)

2.3 高血压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管理组经过24 个月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基线血压测量值<140/90 mmHg 即血压控制合格的患者,血压控制合格率从基线的18.5%上升到了53.3%,血压测量值<130/80 mmHg即血压控制优秀的患者,血压控制优秀率从5.8%上升到了13.9%。普通组,与基线相比较血压控制合格率从19.6%上升到了33.8%,血压控制优秀率从2.7%上升到了6.8%。经过24 个月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管理组的血压控制率及血压强化控制率均高于普通组(P<0.05)。

2.4 管理组血压值及血压控制率随管理时间变化情况

管理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随管理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随着管理时间的增加,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血压控制合格率逐渐升高,由基线的18.5%逐步上升到了24 个月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管理组血压值及血压控制随管理时间变化情况(,%)

表3 管理组血压值及血压控制随管理时间变化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膳食结构失衡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血脂异常发病率持续走高。国内外多项高血压管理研究都证实了对高血压人群实施管理的有效性,但对于合并人群的管理研究尚不足。本研究通过规范化高血压管理,提高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少疾病负担。

经过24 个月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结果表明采用规范化血压管理来降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压是行之有效的,受试者的血压测量值与基线相比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血压值随管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控制率随管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研究结果说明高血压的管理效果需要累积一定的管理时间后才能逐渐体现,需要长期、持续、稳定的管控过程,而不是基于某个时间点上的几次孤立的干预即可达成管理效果。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且二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高血压将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使血液内脂类代谢发生障碍,增加了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而血脂异常又会增加血压的变异性。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来说,血压与血脂的控制都十分重要。本研究表明了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压规范化管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今后基于患者自身疾病特点的个性化多风险一体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猜你喜欢

控制率基线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
你了解“血脂”吗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