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药护理与隔姜灸对肩周炎关节疼痛的影响

2021-06-06吴建娟

保健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肩周炎肩关节中药

文/吴建娟

肩周炎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肩周炎若丧失治疗时机,障碍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不利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大量研究[1]证实,现阶段中药熏蒸结合艾灸的治疗方法独特,疗效较好,且护理方案对患者能否痊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此,现就中药熏药护理与隔姜灸对肩周炎关节疼痛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签法分我院2019年7月-2020年3月X线、MRI等确诊88例肩周炎患者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纳入标准:(1)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者;(2)充分理解,完全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1)心脑血管疾病和肝功能不全者;(2)拒绝就诊或不配合治疗者。对照组中单边肩周炎29位,双边肩周炎15位;肩关节疼痛18例、活动受限12例、肩部怕冷14例。观察组中单边肩周炎27位,双边肩周炎17位;肩关节疼痛17例、活动受限13例、肩部怕冷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

小针刀治疗:先定位肩周炎的痛点,并以记号笔做标记,每次取其中的1-2点。进行外科的消毒和铺巾,使痛点在刀口下,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刺入皮肤,至病所,用纵行疏通剥离法每6 d为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治疗,增加其信心,给予饮食及锻炼指导等。

1.2.2 观察组中药熏药护理与隔姜灸

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外,还提供中药熏药护理与隔姜灸:

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4cm,厚约0.2cm的薄片,其上用针刺数个小孔,将艾绒捏紧成直径2.5 cm,高2 cm的圆锥形艾炷;熏蒸仪;熏洗药方(川乌、当归、、川牛膝、炙甘草等),倒入2000 mL的开水中,加水并用大火煮煮沸,置于熏蒸仪内保温备用。取肩Ⅰ针、肩Ⅱ针、肩Ⅲ针,靳氏肩三针对以上穴位进行定位。取针后,把鲜姜放置于三针穴位置,直接放在大椎穴的生姜片上,点燃艾柱,其温热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各穴灸3柱,灸毕4 h后进行中药熏蒸,1次/d。

1.3 评价标准

①采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价,痊愈:干预后肩关节功能彻底恢复,肩部疼痛感不见;好转:干预后肩关节功能有所恢复,肩部疼痛有所改善;无效:干预后无上述变化或较前恶化。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肩周炎关节疼痛情况,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剧烈,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评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③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6分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降低;总分<14分,表示全部正常。最高56分。单项1分表示无异常,2-4分表示功能降低,至少2项≥3分,或总分≥22,表示有明显的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收集的统计学数据。治疗有效率采用%表示,以x2检验;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采用±s表示,以t检验。若P<0.05为显著性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情况分析

干预前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s,分)

V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44) 5.5±0.9 3.6±0.4观察组(44) 5.8±0.7 2.3±0.4 t 1.745 15.244 P 0.085 0.000组别(n)

2.3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ADL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ADL评分比较(±s,分)

组别(n)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44) 82.6±6.6 85.7±7.6观察组(44) 83.7±7.4 84.6±8.3 t 0.736 0.648 P 0.464 0.518

3 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肩周炎感受风寒湿邪而成痹症,风寒湿等邪为致病最常见的外因,气血不足为内因。该病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将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这给患者精神、生活方面带来严重影响[2]。对此,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以改善功能障碍,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肩周炎的治疗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配合穴位封闭、物理疗法、手法治疗等,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不易治愈且容易复发。针刀疗法以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针法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解剖、生理和病理学的基础医学,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具有非常不错效果,通过针刀疗法,改变粘连、疤痕,软组织损伤被修复,在较短时间改善肩关节疼痛,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是一个特效的治疗方法[3]。

目前,针刀治疗大多在盲视下进行的闭合性微创性手术疗法。在操作中患者的感觉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针刀进入肌层时针感(酸胀、麻、放射感),因而治疗时通常不提倡局部浸润麻醉。术后大多数患者无疼痛感。患者由于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疼痛感,这样的疼痛可能就会导致患者拒绝治疗。小针刀治疗后后期需要患者配合康复功能锻炼来巩固针刀治疗效果,防止复发,由于活动撕裂肩部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很多患者因怕痛和出现意外而逃避活动,一定程度上会减小肩关节的活动度,有些患者甚至暂停或放弃锻炼[4]。

小针刀,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的创伤性,能够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它发挥作用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其面积较小;而艾灸对机体是一种复合刺激,通过温热效应,有明显的消肿祛瘀修复效果,能显著抑制关节劳损滑膜液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对滑膜细胞JAK-STAT、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发挥效应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激活面广,隔姜灸以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皮肤初感温度、舒适温度和耐受温度均按照顺序依次增高,隔物灸的温度升高是渐进式的,增加患者疼痛等级并降低他们的疼痛耐受度,稳定了艾灸作用的体表区域温度,决定艾灸的刺激量,使之直达病所[5]。生姜可以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二者相结合既可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腐生肌,扶正祛邪。

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中医护理技术研究有很多,如艾灸、穴位注射、中药湿敷等,每种方法临床疗效肯定,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而哪种方法与小针刀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功能更强效果更明显、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这方面暂无相关研究。

中药熏蒸具有祛风止痛、舒经活血的作用。它将药物形成蒸汽经过细胞壁直接渗入细胞,增加皮肤渗透吸收,消除炎症物质,可促进骨折部位的血运通畅,修复受损的膝关节软骨以及软组织,避免关节粘连和僵硬,同时它的温热刺激引起局部血管扩张,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和全身组织的营养状况,从而消除炎症,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用隔姜灸能起到较好的温经散寒、祛瘀生新的功效;药方当中的红花、草乌、川乌、川牛膝等均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两种方法相结合抑制多种致痛物质的产生,促进局部炎症水肿消退,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与重构,能够明显改善局部营养及代谢,同时能气血、经络、筋骨同调,消肿止痛[6]。

和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较低(P<0.05)。提示,中药熏药护理与隔姜灸的应用,提高了治疗及护理效果,改善了患者疼痛状况,有助于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中药熏药护理与隔姜灸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较高,有助于缓解肩周炎关节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肩周炎肩关节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