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治疗颈肩部疼痛的疗效及对颈椎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06-06周汉

保健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针刀曲度压痛

文/周汉

颈肩部疼痛属于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出颈肩部酸胀、紧束感,急性发作疼痛难耐,而且颈肩部有明显压痛点,颈部、肩部活动受限[1]。针刺及推拿可疏松经络,缓解疼痛,但改善程度有限,部分患者仍伴随明显疼痛[2]。小针刀在颈椎病、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病治疗中受到重视,其可有效激发经气、疏通气血,起到良好止痛效果。为此,本次研究对小针刀治疗颈肩部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选择本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颈肩部疼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资料,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颈肩部疼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抽签分组各43例,均表现颈肩部疼痛、强直症状,伴头部屈曲转动受限,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相关疾病[3]。患者治疗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35岁至70岁,平均年龄(51.46±4.16)岁,病程1年至10年,平均病程(4.07±0.79)年,病因:颈椎病25例,肩关节周围炎12例,颈肩筋膜炎6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34岁至70岁,平均年龄(51.07±4.22)岁,病程1年至10年,平均病程(4.15±0.84)年,病因:颈椎病24例,肩关节周围炎10例,颈肩筋膜炎9例;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患者、脊柱不稳定病变患者、治疗处局部皮肤损害患者等。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针刺治疗,通过触诊明确压痛点,单侧疼痛针刺两个压痛点,两侧疼痛选择四个压痛点,采用平补平泻法,以局部酸麻胀痛为度,留针30min。推拿治疗先采取滚法,初始为颈部,自风池到肩井,自风池到膈俞,再对凤池、大椎、膈俞、阿是穴进行点揉各1min,再寻找阿是穴周围肌肉条索,行理筋手法5min。最后对疼痛部位揉、滚、推、拍。每天1次,连续3周。

1.2.2 观察组

采取小针刀治疗,协助患者取坐位,暴露后枕部及上颈部,经枕后压痛区和C1、C2横突及C2棘突旁选择针点,采用龙胆紫药水进行标记,常规碘伏消毒处理,覆盖无菌小洞巾,将小针刀以垂直方向刺入痛点肌腱、关节间隙及软组织深处,刀口线于人体纵轴平行,快速刺入皮下进行切割、剥离、松解、减压,易酸胀但能耐受维度,解除病变部位挤压、粘连、挛缩,若遇阻力无异常表现,快刺硬结速,只能在病变层次切刺,避开神经、血管。间隔5-7d/次,连续治疗3次,若1次治愈无需再次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治疗效果[4]:痊愈为症状和体征消失,颈肩活动自如,无疼痛感;显效为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过大伴轻度压痛;有效为症状明显改善,伴轻度压痛;无效为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测定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时疼痛程度,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AS)测评,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颈椎功能从颈椎生理曲度值、颈椎活动度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价。颈椎活动度采取ROM评分评价,1-4分,分数越高活动度越差;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共10项,各0-5分,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分析表2可知,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3周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3周观察组 43 5.42±0.64 2.45±0.35 1.33±0.18对照组 43 5.35±0.61 3.42±0.50 2.08±0.21 t-- 0.519 10.421 17.781 P-- 0.605 0.000 0.000

2.3 两组颈椎功能比较

分析表3可知,治疗前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值、ROM、N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ROM、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颈椎功能比较(分,±s)

表3 两组颈椎功能比较(分,±s)

颈椎生理曲度值(mm) ROM(分) NDI(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1.85±0.45 9.82±1.75 1.48±0.42 0.35±0.18 30.22±4.11 18.52±2.77对照组 43 1.88±0.47 6.58±1.52 1.46±0.43 0.75±0.24 30.36±4.08 25.03±3.12 t-- 0.302 9.165 0.218 8.743 0.158 10.231 P-- 0.863 0.000 0.827 0.000 0.874 0.000组别 例数

3 讨论

临床认为导致出现肩颈部疼痛的疾病较多,如颈椎病、颈肩筋膜炎等,主要症状为疼痛,需采取可靠措施快速缓解疼痛,其中止痛药物、针刺及推拿等方法应用较为普遍,虽然药物止痛起效快,但易形成依赖性,易发生不良反应,难以解决根本问题[5-6]。小针刀作为融汇现代西医外科手术疗法与中医传统针刺疗法,属于新型中医医疗器械,适用于颈肩部疼痛治疗中,可有效接触压痛周围软组织的粘连、瘢痕,起到通经活络、激发经气、疏通气血效果,接触肌肉痉挛,并改善局部压力分布不均衡问题,促使颈椎功能恢复[7-8]。而且小针刀具有创伤小优势,而且较针灸针促,针感强,可进一步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刺激,增加软组织血液供应,加快炎症产物代谢,消除水肿及炎症病变,促使受损组织修复,达到止痛效果[9]。需注意,操作时需精确定位、快速操作及仔细松解。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评分、ROM、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5.35%、颈椎生理曲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小针刀治疗可促使患者疼痛快速缓解,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值、活动度,解除颈椎功能障碍,改善颈椎功能,消除症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汪建辉[10]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62%,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相近。

综上所述,小针刀治疗颈肩部疼痛患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快速消除疼痛、颈椎功能障碍等症状,利于颈椎功能恢复正常,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小针刀曲度压痛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颈椎曲度的改变对缺血性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
颈椎曲度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关系研究
神奇的小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找回消失的“颈椎曲度”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