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为引领,打开家校合作育人新局面
2021-06-04李冬红
家校合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须改变以往学校单方主导的育人模式,激发出家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家庭作为家校合作育人的重要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在如今“独二代”和“二孩时代”的背景下,学校面对的家庭教育情况更为复杂多样,这对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5+2=0”的教育怪相也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学校与家庭究竟应如何合作育人?教育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家校合作育人要做得有成效,就必须做好常态化攻坚的准备,走一条科学化、创新性、有序化的家校合作之路。为此,我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和部分家委会成员共同开发了“儿童成长密码”家校合育课程。以课程为引领,有效、有序促进家校合作育人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一、为家长赋能,激发家庭的教育主体性
家校合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须改变以往学校单方主导的育人模式,激发出家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家庭作为家校合作育人的重要主体。因此,在我校的家校合育课程中,我们力主由家校联合设计、将家长作为实施主体,形成系列化的教学方案,为家长赋能,使教育组块中的家庭角色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一)家校联合设计课程
既然是家校合育,在课程设计之初,我们就明确,这不是一场学校教育的独角戏,必须让家庭在设计中发声。为此,我们通过几次研讨后,邀请家委会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当中来。家委会的参与,给了整套课程不同的视角。首先我们基于调研,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普遍认知基础来进行课程模块设计,如在课程中我们专门设计了“育子说明书”的模块,揭秘不同年龄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个性表现、品德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及原因,让教育不再是出于“感觉”,而是出于“理解”。其次我们尽最大限度降低家长的操作门槛,如在培养孩子能力地必修项目中,我们将教学内容、实施建议尽可能地梳理到最细,将可能发生的情况、遇到的问题,做了预设,使家长一看就明白,一上手就能操作。
(二)家长成为课程实施主体
我校的家校合育课程将家庭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景,将家长作为课程的实施主体。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促进家长作为孩子重要教育者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是引导家长学习用恰当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融洽亲子关系,和谐家庭氛围。比如在整体的课程设计上面,我们首先通过相对固定的课程频率,激发出家庭作为教育主体的自律性,按照相应的教育节奏支持学生的发展;其次通过课程的评价环节,引导家长发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增强家长持续参与教育的自觉能动性;最后课程环节的设计中既有必修项目,也有选修项目、个性项目,为家长提供弹性教育空间,引导家长突破局限,挖掘孩子潜力,促进孩子的长足进步。
不过,在家校合育课程中,家庭成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学校就成为课程的旁观者。学校在该课程中的角色,变成家庭教育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这表现在,学校教师会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导引课程设计的整体方向;合理设计课程模块,引导家庭科学、有序地开展系列化的家庭教育活动;在学校场景中设计与家校合育课程相呼应的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补益,支持家庭中相应主题的开展;及时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家庭探寻解决办法;跟踪家校合育课程的评价结果,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巩固与调整改进……
家校合育课程下家庭主體角色的凸显及学校角色的变化,正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与包容性,不同场域下还位于相应的主体,才能支持教育的良性运转。
二、把握两原则,合理构建课程内容和形式
整套家校合育课程要实现的目标为两重,一为支持学生的发展,二为支持家长的成长。因此,我们在构建家校合育课程的过程中,把握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适恰家长的学习习惯,支持家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基于此,在内容设计上,我们依据学生发展规律,将课程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并遵循学生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满足学生由低到高、由基本到高级,即“生存—生活—交往—智慧—创造”的成长需求,以“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五个维度的目标为引领,展开三个阶段、6个年级的家庭活动项目设计。每个维度的目标皆做一体化设计,根据1—6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项目类别,纵跨整个小学发展阶段。以“学会生存”为例,一年级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自理自立”,会设计整理学具和衣物,学会洗袜子、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等项目;二年级引导学生学会“家务劳动”,包括整理房间、收拾餐桌、铺床叠被、整理书柜和衣柜等;三年级要学会“安全与饮食”,包括了解饮食安全、看懂药品说明书等;四年级要学会“遵规守纪”,包括了解社会规则、家庭规矩等;五年级要学会“运动与安全”,包括游泳、避险等;六年级要学会“野外生存”,包括知道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了解与家人或同学一起露营的注意事项等。
在课程形式的设计上,我们尽最大限度贴近家长的实际及需求。每个年级的课程内容,均以“育子说明书”“育子项目表”“育子直播间”“育子硕果园”四部分呈现。
育子说明书,揭秘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旨在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知晓其情绪、行为背后的成因,促进家长科学家庭教育观的形成。
育子项目表,呈现相应年龄段,孩子在本课程中的发展目标及发展任务,旨在帮助家长通览相应年龄段的所有课程,明确在孩子不同时期应该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育子直播间,课程的主要呈现模块,每个年级皆分5集,5集分别对应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五个维度的发展目标。每一集皆通过细致化的教案设计,降低家长的操作门槛,帮助家长轻松上手。
育子硕果园,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方便家长把孩子每一年在五个维度发展目标下学习的过程和收获,用文字、图片、照片或作品展等方式记录下来,留存。待到小学毕业时,这将是送给孩子的一份成长大礼!
此外,在整套课程的设计中,我们还预留了很多弹性的发展窗口,以便为家长发挥主体性提供更大的空间,比如在“育子直播间”的课程模块下,我们分别了设计“必修项目”“选修项目”和“个性项目”。“必修项目”是每一集下家长都必须要完成的项目,教案化的设计把所有家长可能存疑的环节都想透,阐明,家长非常容易上手。但每个家庭的家庭背景和期待各不相同,所以教材中还特别设计了半开放式的“选修项目”和全开放式的“个性项目”,这两种项目家长们可以依据“必修项目”中的相关内容举一反三,更可以依据孩子的特点发挥创造,适当地提高或降低要求,甚至增减内容。为满足家长的自我成长需求,我们还特别编排了“育子e空间”,为家长提供了众多的教育资源,家长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以针对具体问题随时随地寻找到解决办法。
三、抓好三环节,高效推动课程实施与升级
再好的课程设计,离开了高效的推动实施,都是枉然。为推动家校合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着力抓好每学期初、学期实施中及学期末三个环节。
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将会以家长会的形式,向全体家长解读本学期家校合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和评价标准等事项。在做解读之前,班主任会将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做到细致化。比如面对新升入一年级的新生家长,我们主导班主任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初步调查了解,并结合此前在实施家校合育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读,充分争取新生家长的支持,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打消家长的顾虑;面对其他年级的家长,班主任则会结合课程实施一学期以来的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巩固进步面,调整改进落后点,再融合当期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述,使家长会能够充分发挥出最大效能,为家长答疑解惑,为课程实施支招儿加油,吸引、带动家长加入到家校合力育人的大阵营中发光发热。
在学期实施过程中,学校会结合课程的实施节奏,开展系列的校级或班级的主题活动,与之相配合,起到促进和引领的作用。比如在“学会生活”目标统领的项目学习中,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习得相应的生活技能,但如何将这种技能坚持下去,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并内化,认同成为一份家庭责任?这时,学校便会补位,设计“家庭责任岗位”实践活动,以“入队前,我和家人有个约定”为主题,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在家中选择一个力所能及的责任岗位,坚持做一年,家长负责监督。并提明确要求:责任岗位力求经常化,最好每天都要进行,培养孩子的坚持性、服务性,最终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要多鼓励、多指导,少批评、不替代。为增强活动仪式感,我们会特意制定“家庭责任崗约定单”,请家长协助孩子填写好后塑封,让孩子带到学校,在教室外墙的“家校合育课程园地”进行展示。以此让孩子时刻关注到自己对家庭的承诺,督促孩子坚持下去。下学期,学校还会邀请家长进行相关活动的总结和经验介绍。
学期末我们会召开家校合育课程的评价总结会。总结评价有三个主体,学生、家长和老师。学生维度,我们会通过“育子硕果园”看学生一学期的成长,发现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成长的收获,我们也会开放渠道听孩子对家校合育课程项目设计的建议,哪些是他们感兴趣的,哪些是他们不感兴趣的,教师再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家长维度,我们会有意识地发现一些做得好的家长,请他们来分享,将好的经验传递出去。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发现现有课程中家长的操作难点,吸收有益建议,为课程的调整提供资料参考。教师维度,我们会引导教师从鼓励进步、解决问题、创新衔接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即鼓励家长和学生在家校合育课程中取得的进步;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从学校层面给予引导;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创新设计有效的活动,巩固家校合育课程的教育成果,并思考将家校合育的内容和成果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实现教育场域的融通,协力育人。
如今,我们已经将课程固化下来,形成了一套3册,横跨6个年级的《儿童成长密码》指导手册。这套手册为家长们提供了指导,“手把手”地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家长们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需随教材的教育节奏实施相应的教育活动,便可以逐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各方面能力,可以说这套课程开创了我校家校合作育人的新局面。最为重要的,通过课程,学生得到了发展,家长实现了成长,家校融洽了关系,教师的育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为家校合力育人的常态化开展做了有益尝试。
【李冬红,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责任编辑︱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