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重度脑外伤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6-04曾加祥张智豪
廖 羽,曾加祥,张智豪
(1.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成都 610500;2.成都平安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成都 610041;3.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庆 潼南 402660)
重度脑外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为暴力导致的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1]。手术是临床治疗sTBI的重要方法[2]。该方法治疗sTBI尽管可快速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改善症状,但仍存在一定的继发性损伤,且手术操作也易给颅脑带来二次损伤,从而给术后康复带来不确定性[3]。资料显示,脑部继发性缺氧是sTBI患者术后病情进展及死亡的关键[4]。脑氧饱和度(rScO2)是反映脑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对于临床救护策略的制定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作用[5]。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将rSO2监测应用于sTBI患者术后管理,以评价其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sTBI患者120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及临床症状诊断为sTBI,且解剖结构未见严重破坏;闭合性sTBI;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行脑室颅内压探头植入术。排除标准:既往脑外伤、颅脑手术;开放性sTBI;颅内感染;脑干衰竭;脑疝晚期;重症多发性损伤;肝肾功能异常。120例患者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31~75岁[(53.65±5.5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5~7 h[(4.75±0.50)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6.20±0.64)分];sTBI类型:脑挫伤49例,硬膜下血肿4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8例,硬膜外血肿13例。依照患者术后90 d GOS评分分为正常组(n=36)、中残组(n=51)、重残组(n=20)、植物生存组(n=8)及死亡组(n=5)。5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及sTBI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术后监测方法以脑室颅内压探头监测颅内压(ICP);术后以近红外光学参数分析仪检测rSO2;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BP)、脉氧饱和度(SpO2),计算脑灌注压(CPP);以经颅多普勒仪检测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p)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探头频率:2 MHz。监测时间为术后1~7 d。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结合率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各组监测指标比较术后1、7天,5组中,正常组ICP最小,rSO2、CPP、Vd及Vp最大,死亡组ICP最大,rSO2、CPP、Vd及Vp最小。各组ICP、rSO2、CPP、Vd及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术后1 d 各组各项监测指标比较
表3 术后7 d 四组各项监测指标比较
2.2 rSO2与其他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经Pearson相关分析,rSO2与ICP负相关,与CPP、Vd及Vp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rSO2与其他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受脑外伤及手术双重打击,sTBI脑组织常会出现程度不同损伤,致使ICP增加,脑灌注水平降低,进而出现脑组织氧和减少,脑组织代谢紊乱,氧自由基大量生成,脑细胞凋亡等问题,若无法给予针对性干预,常易加重脑组织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死亡[6]。ICP检测是sTBI患者术后管理的基础,术中植入脑室型颅内压探头,既可行ICP监测,又可促进脑脊液排出[7]。尽管ICP监测具有上述优势,但多数患者在脑缺氧持续一段时间后ICP才会发生变化,部分患者甚至监测不到ICP变化,故单纯监测ICP难以准确评价sTBI患者脑缺氧及脑组织病理性变化,也无法真正在脑组织不可逆损伤发生前给予对症处理[8]。研究证明,脑损伤可改变脑组织光学性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可经监测脑闭合状态下局部血红蛋白透射强度,从而获取rSO2[9]。NIRS监测脑缺氧极为敏感,极小的脑氧改变都可导致光谱信号变化,若脑氧水平降低,即使脑氧耗、ICP仍维持正常,也能监测到rSO2的变化情况[10]。此外,NIRS还具有无创、易操作等优势[11]。
ICP升高是sTBI患者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12]。sTBI术后,原发性脑损伤及手术创伤可导致ICP升高,ICP大幅升高不但可降低脑血流量,导致脑缺血,还可导致脑移位、脑水肿及脑疝,加重脑损伤程度,致使颅内压升高,导致恶性循环[13]。本研究术后1、7d,5组患者ICP随患者生存恶劣程度加重而升高,且与rSO2负相关,说明ICP是影响rSO2的重要因素,监测rSO2既可掌握患者脑氧供需平衡,还可掌握其ICP情况。脑灌注是影响脑外伤及手术患者脑氧水平的重要因素[14]。脑外伤及手术常易导致脑血管损伤,降低脑灌注量,致使局部氧供不足,rSO2水平降低[15]。CPP的作用为维持脑血管舒缩恒定,稳定脑部血流。通常情况下,CPP水平改变对脑血流量影响并不显著[16]。但是,在发生sTBI后,随着继发性损伤的发展,ICP水平逐渐升高,CPP水平逐渐降低,从而对rSO2产生较大影响[17]。Vd、Vp是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其水平越高说明血流速度越快,脑血管损伤越小[18]。本研究术后1、7d,正常组ICP最小,rSO2、CPP、Vd及Vp最大,死亡组ICP最大,rSO2、CPP、Vd及Vp最小,且rSO2与CPP、Vd及Vp正相关,提示rSO2与sTBI患者继发性损伤严重程度及CPP、Vd及Vp关系密切,监测其水平不但具有上述掌握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作用,还可评价脑灌注量及脑血流动力学,为术后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综上,本研究结果证明,ICP、CPP、Vd及Vpr是影响sTBI患者rSO2的重要因素,将rSO2监测应用于sTBI患者术后管理,可准确掌握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及脑血流改变,对于临床救护策略的制定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