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拓展训练的有效方法

2021-06-04黄凯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训练项目体育训练体育

黄凯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530000)

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偏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竞技技能,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为纠正传统体育教育的不足,体育拓展训练被高校引入,成为当下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重要体现。

1 实施体育拓展训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体育拓展训练在国内高校还是比较少见,尚未全面普及。但是在国外已经屡见不鲜。它与传统体育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个人品格完善。

在教学目的上,体育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训练相辅相成,一脉相承。两者都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不过各有侧重,实施路径不同。在主体积极性上,体育拓展训练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模式的单向输出,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在体育拓展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导力量,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结合自身特点与长处,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与角色,在体验中传达自身感受。这种改变,正是当前高校呼吁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课程设置的转变。体育拓展训练打破了多年来固定死板的体育课堂模式,将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将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个体与整体相结合,从而建构了一个崭新的体育教学体系。

体育拓展训练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进度、学生特点,自主调整教学行为,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体育训练组织形式下,对学生进行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在内的全面培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体育拓展训练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以后的发展。因而体育拓展训练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具教学价值,也更具教学难度。

2 当前体育拓展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拓展训练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改变与创新

在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上进行了适当改变,引进体育拓展训练,但是训练项目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低。就目前来说,出于成本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高校的体育拓展训练主要集中在校内,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选择性程度较低。野外生存、情景模拟等训练项目还是非常少的,即使开设了此类训练,在教学内容上和组织分配上,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不少高校出现了旧壶装新旧的现象,使得拓展训练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也未能提高。

2.2 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出现不平衡状态

不论是传统体育教学还是体育拓展训练,都需要一定的体育配套设施。各个高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办学实力等不同,在教育部获得的资金支持也不同。一方面一部分高校本身并不具备开设体育训练场所的资金,另一方面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办学实力强的高校优先将资金投入其他科研项目,没有成立专门的拓展训练设备经费项目。那么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项目也会自然减少,安全性也不能得到有力保障。

3 改进体育拓展训练的方法建议

3.1 丰富体育拓展训练项目

体育拓展训练项目的设置既要遵循一般的科学规律,也要有针对性的创新。一方面要吸收借鉴国外体育拓展训练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根据国内高校实际和大学生素质需求,合理设置体育拓展训练的课程体系。具体说来,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训练项目,做到有的放矢。从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等问题出发,设置相应的训练项目,才能与预期相符合。比如激流勇进、野外生存等项目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集体意识、大胆创新等;空中单杠、连环手等项目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拼搏进取的精神;马拉松、自行车比赛等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心与毅力等。

二是训练项目应体现出性别、年级、专业区别。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体育训练应有差异。这与他们的身体结构、成长历程、专业需求不同有关。比如女生体力偏弱,在游戏设置上尽量避免重体力游戏。某些专业偏理论性,在动手实践能力上不足,则可以适当增加此类训练,某些专业长期做实验,学生的操作能力较高,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则可以适当增加推理类拓展训练。如此既考虑到专业所需,加强了本身擅长的项目,也在不足之处有所弥补,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呈现区位优势。我国地域宽广,地形多样,各高校分布在各个地方,有着各自的区位优势。开展体育拓展训练,从环境上来说,可以分为场地拓展、户外拓展和室内拓展三类。各学校可以将校内体育资源与校外环境资源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户外体育训练。比如东北地区的学校可以开展冰壶、滑冰等体育项目,南方地区的学校可以组织划水、丛林探险等项目,少数民族较多的民族学校也可以根据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交流学习。

3.2 加强师资的专业培训

体育拓展训练的关键环节在于体育师资的培训与选拔。首先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包括在教育理念、沟通方式、知识储备、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培训交流。体育拓展训练涉及体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老师既要具备本专业知识,也要涉猎其他辅助学科,如此才能在组织学生活动中游刃有余,处理好各种状况。其次可以发展部分骨干学生,充当助教。拓展训练多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为了照顾到各个小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部分综合能力高的学生,申请其担任自己的助教,分担部分责任,这样一来解决了部分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的压力,二来也能锻炼学生,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最后,可以借助专业的体育拓展训练中心的力量,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一些没有拓展训练教学经验的中小学适合采用这种形式,既能降低教学成本,还可以慢慢积攒教学经验,为探索出适合本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拓展训练做铺垫。

3.3 以部分高校做典范,加强学校间的联动与推广

体育拓展训练在我国尚不成熟,各高校间缺乏经验与重视度。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课程的普及,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的引导与支持,也需要部分高校做典范。集中力量在部分高校中做出改革成果,其他学校才容易照葫芦画瓢,打开体育改革局面。比如可以以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其他高校杰出体育教师,制定一套较为完善合理的体育拓展训练的课程体系,编著相关教材,实现资源共享与整合,进而逐步推广学习。除了高校间的合作,也可以有小学、中学与大学的合作,比如某些小学、中学的体育设备缺乏,体育场不完善,可以与附近大学形成一对一的互帮合作,挖掘出隐藏的体育资源,实现资源的高利用率。

3.4 对传统体育训练项目进行创新,融入拓展训练理念

体育拓展训练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加完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人格素质。不少传统体育项目如接力赛跑、足球、排球等包含团队合作、坚持不懈等体育拓展训练理念。如能对传统体育训练项目进行创新,不局限于体育竞技技能的培养,也可以推陈出新,做到“旧壶装新酒”。比如蛙跳,一个人的蛙跳难免过于单调与无趣,如果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蹲成一排,手臂互相搭在肩膀上,以一整排学生先达到终点为胜。这种方式,考验了每位同学的蛙跳能力,也考验了小组成员间的配合能力,只有大家保持同一频率与步伐,才能快速向前。同时,个别蛙跳能力不强的同学,在同伴的激励与力量带动下,也可以发挥出最大潜力,不轻言放弃。身体与意志品质在这一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相比传统蛙跳训练,也更具趣味性。

3.5 构建体育拓展训练的安全网

安全问题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首要问题。部分学校与学生抵制体育拓展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自安全问题的考虑。我们应构建好体育拓展训练的安全网,使拓展训练能够依据安全程序正常进行,消除学生与家长的顾虑。影响安全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第一类主要是训练器材与训练装备,这是可以凭借制度完全避免的。第二类主要是避免学生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受伤,这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对学生进行预演与培训,并且能够应对突发事件与状况。第三类主要指自然环境,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地点与环境,能够正确、科学地规避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因素。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拓展训练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目前我国的体育拓展训练在实施与推广中存在问题与不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体育拓展训练在深化改革中也会不断推进与完善。针对当前体育拓展训练发展状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看待体育拓展训练取得的成效与不足,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才能逐渐探索出与当今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训练项目体育训练体育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更 正1
更 正2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与探索
试论高校拓展训练项目的安全管理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