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2021-06-03龚瑞洁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学校

龚瑞洁

摘 要:思想政治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改善传统思政课堂形式单一、内容局限的教学困境,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内涵,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同时传统文化入课堂,还能够为学生搭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平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从传统文化入课堂的重要性入手,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相结合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力求通过多维度的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效推动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为后续的学习、工作及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学校 思想政治课堂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42

思想政治课堂是德育的重要场所,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中,不仅能够有效拓展思政课堂的形式,而且能够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深化思政课堂内涵,有效推动思政课堂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能够为学生打造更加多样化的活动平台,为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思政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从教学思路分析,传统文化與思想政治课堂相结合,能够拓展课堂教学思路,赋予思想政治课堂更加宽广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思想和知识的双重教育。

其次,从教学内容分析,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堂,能够有效丰富思想政治课堂的内涵,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完成更加多样化的知识积累,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层次。

从上述几方面分析,思想政治课堂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思路、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局限的弊端,立足思想政治课堂,多维度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教书育人功效,从而推动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思政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

于学生而言,毕业面临就业的局面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要学会文化、专业知识,还要建立起正确的学习、生活观念,因此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政治课堂教书育人功效,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举措。

1.拓展思路,渗透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借助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民族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演变过程中,知礼仪、讲文明、知荣辱、讲道德是古圣先贤修身养德的重要标准;《论语·学而》有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简明扼要的几句话阐述了生活、为人、处事、学习的主要观点,在家孝顺父母,离家外出要尊重兄长,做事谨慎而坚持诚信,对大众要有博爱情怀,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果做事有余力,就去学习古代文献,增长知识。将文明礼仪、荣辱道德等融入简单的几句话中。因此,在思政课堂中,教师开展“习礼仪,讲文明” “知荣辱,有道德”等章节教学活动时,可以巧妙借助《论语》中古圣先贤小故事作为课堂导入素材,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剧课堂形式,将古圣先贤为人处事、学习生活的态度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以“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章节教学为例,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从案例分析入手,比如比较典型的案例,“老人被撞肇事者逃逸,旁观者施救反而被诬陷” “戍边官兵牺牲反被诋毁”等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将古代圣贤诚信为人道德楷模等彰显崇高品质的小故事呈现出来,比如“韩信报恩”讲述人要言而有信,是为有道德;“晏殊树立信誉”讲述人要诚实有担当,是为有道德。通过古圣先贤故事与现今一些典型案例相对比,引导学生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一方面巩固学生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良好的思想教育,一举多得。

2.拓展方法,渗透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的拓展是提高课堂教学综合质量的关键,以教学思路拓展为基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多维度开展教学实践,推动多样化思政课堂的构建,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

同样以“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为例,通过多媒体引入古圣先贤崇高品质小故事与现阶段一些“失德”案例相对比,以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对“道德”问题进行阐述,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等一些关键词融入辩论活动中;同样从典型案例入手,正反两方分别查找相关资料论述自己的论点。如正方“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从《论语》入手,将古圣先贤修身、正德小故事作为论据,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有理有据夯实自己的论点,从而“击败”反方“道德只是写在书上的文字,与生活没有太大的用处”这一观点。

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将传统文化作为优质课堂教学素材,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能够有效拓展课堂形式,而且能够进一步地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综合质量的提升与发展。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的眼界和见识也在不断的拓展,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而且能够将文化精髓与日常学习生活相联系,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思维品行进行了熏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组织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以往职业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往往比较关注专业课程,对于文化课程、思政课程等都没有足够的重视。部分职业学校虽然开设了有关职业规划、心理教育、历史、政治、社会等相关学科,但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课程落实到位,也没有真正发挥出学科教学的教书育人功效,因此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下,将上述课程综合为思政课程,积极拓展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政课堂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加多样化的活动平台,达到借助文化育人的教育效果,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比方说课外活动,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将思政课堂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效衔接起来,通过不同的社团活动形式展现出来。比如以“共建文明社会,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为例,结合教材中建设美丽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民生福祉等内容,开展社团宣传活动;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用实际行动推进文明社会建设。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以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社会、美丽中国为主题,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更为细致的主题进行活动的设计,比如学校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等,让活动方向更加明确、活动主旨更加深刻。

除了社团活动之外,还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借助线上活动,将思政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比如“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章节体验践行活动为例;学生便可以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便利性,借助智慧课堂教学工具,将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融入体验活动中,从古代经济活动的形式、规则等资料的搜集整理开始,一直延续到现阶段民事经济活动事件;以历史时间轴为线索,借助互联网技术再现古代“真实”的经济活动场景,体验经济活动发展中诚信、民本、正义的文化精髓,从而真正的感受社会发展中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由此可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创设,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景有效地应用于具体的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借助具体的场景营造思政知识应用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渗透傳统文化内容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后续的学习深造、社会生活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政治课堂中,能够有效拓展课堂教学思路,拓展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为组织更加多样化的学生活动提供教学素材和活动素材,从而全面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全面成长、积极应对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琳琳《“微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年第12期。

[2] 陈祎格、王方、矣成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36期。

[3] 董乃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堂专题化教学的融合探索——基于思政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年第1期。

[4] 尹芳芳、潘建林《地方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以义乌历史文化为例》,《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学校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