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涵式发展视域下“一带一”模式在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必要性分析

2021-06-02阳伟红刘小红穆大伟文明明刘志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9期
关键词:内涵式青年教师职业

阳伟红 刘小红 穆大伟 文明明 刘志伟

[摘           要]  目的:探讨高校内涵式发展背景下“一带一”模式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实行的必要性。方法:以高校内涵式发展为背景,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和形势,对高校青年教师当前职业现状进行分析,从青年教师面临的职业倦怠、经济压力、心理失衡、遭遇科研困境四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结果:提出在高等院校中实行“一带一”模式,即青年教师入职后,由一名专业相关的资深老教师带教,从教学、科研、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指导。结论:“一带一”模式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和资深老教师共同进步和发展,从而提高高校整体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    键   词]  内涵式发展;“一带一;职业倦怠;心理失衡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160-02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 号) 文件中提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何为“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其有两层解释:一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即概念的内容;二是指内在的涵养。“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关注事物的本质属性,突出“质”的发展。高校内涵式发展应注重办学理念、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刘振天[1]认为高校外延式发展为受外部力量控制、实现外在目的和遵循外在价值为总体取向的发展,而高校内涵式发展则是以受自身内部力量控制、实现内在目的和遵循内在价值为总体取向的发展。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而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主力军。现如今,青年教师常面临着人际关系、生活、职称评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并不明朗。该研究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高校内涵式发展背景下“一带一”模式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必要性。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大多具备较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对待工作积极、认真,富有干劲。但在实际工作中,高等院校现有的管理和教学体系的诸多因素,制约着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对他们的工作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容易造成青年教师心理失衡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倦怠

青年教师富有朝气,工作热情高,除教学、科研外,还承担着许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如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手教师在从学生转换为大学教师的过程中,面对实际工作,易有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导致其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和情绪。例如,入职第一年担任辅导员期间,青年教师投入在专业学习和科研上的时间被大大缩减,精力和时间全都用在处理学生日常琐事上。这样容易造成青年教师放松对专业知识和学术前沿的把握和追踪,使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出现“暂时性脱节”。学生管理工作耗费时间较多,导致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再者,高等院校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变化,如教学改革、专业知识与科研结合、教学成果转化等,无形中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长期积累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二)经济压力

新手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职称低、资历浅、收入较低,却又面临着购房、结婚生子、赡养父母等多方面的经济压力。这些无疑占据了青年教师较多的精力和时间,会影响到青年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生涯的规划。另外,高校新手教师大多学历较高,本科到博士,博士毕业后还要继续搞科研。刚参加工作时,部分经济生活还依赖于父母的支持。此外,刚工作任务较重,青年教师也易出现紧张性头痛、颈椎病等问题[2],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质量。综合来说,各方面的花销容易给青年教师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

(三)心理失衡

新教师面对不熟悉的工作环境,又无任何工作基础和教学经验,容易产生“工作总也干不完”的焦虑感。新教师担任辅导员,学生工作任务繁重,日常工作琐碎,整天忙于学生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抽出固定的时间集中学习或备课,会出现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清,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确等问题[3]。且初入职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让青年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分析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心理状态,对促进高等院校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遭遇科研困境

青年教师毕业后进入职场,要在短时间内适应角色的转换。从学生到老师,除了身份、生活、心理上做好转变,在科学研究方面也需要过渡。在一次访谈中,一位在医学高等院校就职的博士谈道:“在刚入职的前几年,我没有充分的的资源和恰当的机会继续研究我博士期間的课题,那个课题与我工作后从事的岗位也没有紧密的连接,所以入职后在科研选题和方向上,我很迷茫。”青年教师在初入职场后,在科研方向上确实容易遇到“瓶颈”。他们工作基础薄弱,科研根基扎根不牢,缺乏学术影响力和必需的实验条件,获取科研项目、研究经费的机会明显弱于年资长的教师或科技人员等。如果不能在科研资源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全方位的扶持与支撑,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阻碍他们的发展。

二、“一带一”模式的提出

高校的职能主要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这些社会职能的实现离不开大批业务精深的教师[4],而青年教师又是业务精深教师中的主力,因而面临着比其他普通职业更大的挑战。

针对高等院校青年教师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该研究提出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一带一”模式,即一名专业相关的资深老教师,对一名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双方自愿选择,进行每月两次的交流和沟通,指导时长三年。“一带一”模式的实行,可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带一”模式指出,带教老师可从师德、师风、师能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带师德,就是要带出一名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好教师。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带师风,就是要带出一名师风端正、作风严谨的好教师。带教老师要认真贯彻、模范执行师德规范,不仅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品质去感染和塑造学生。带师能,就是要带出一名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好教师,带教老师要调动和保护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帮助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纠正不良倾向。

康瑛,李佳恒[5]认为可以制定青年教师教学日志制度,由各学院的教学负责人定期检查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讲稿、PPT内容等,指派教学组长和老教师与他们共同交流、切磋和答疑;掌握青年教师的教学心理,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曹芳芳[6]提出应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坚持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扎实推动青年教师虚心跟班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技巧和方法,切实发挥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正向引领作用。

三、“一带一”模式实行的必要性

高校内涵式发展不再将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作为导向,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追求品牌的优化。冯健、周桂桐、王智勇等[7]认为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关键的保障机制。在高等教育扩招和师资队伍紧缺的背景下,除了要加强高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开合理的激励奖惩机制,还要让教师能够“引进来,走出去”[8]。例如,教学成果奖的启动,可以鼓励教师将精力投入教育和教学研究工作中[9],提升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从而实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够更好地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提高高校的软实力,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利用以老带青这样的“一带一”模式,有助于青年教师全面和健康地发展,从而提高高校整体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加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可见, “一带一”模式的实行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9):1-7.

[2]张春生.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心理失衡的成因与对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4):22-23,50.

[3]汪满荣.高校新教师角色认定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学理论,2012(35):239-240.

[4]罗斌.高校内涵式发展视角下青年教師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7):41-43.

[5]康瑛,李佳恒.试论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2):1128-1129.

[6]曹芳芳,张勇.论高校内涵发展中青年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2016,2(5):26-27.

[7]冯健,周桂桐,王智勇,等.专业认证是推动中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机制保障[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1-2.

[8]李南方.新时代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259-261.

[9]冯健,周桂桐.国家教学成果奖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5(2):20-22.

编辑 张 慧

作者简介:阳伟红(1988—),女,汉族,江西人,医学博士,天津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针灸推拿学、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刘志伟(1985—),男,汉族,河北人,硕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内涵式青年教师职业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浅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我爱的职业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外延式”与“内涵式”
浅析综合类高校音乐艺术管理的“内涵式”发展
五花八门的职业
试论高校内部审计如何促进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