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 探究 思辨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实践
2021-06-02戚洪祥
文|戚洪祥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过程】
一、在旧知迁移中,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师:(PPT出示长方形)同学们,这是一个长方形,谁来说说你认识的长方形?
(学生说,教师板书:四个角、直角、相等、四条边、对边相等、对边平行)
师:(PPT出示另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有这些特征吗?生:有。
师:虽然大小不同,但只要是长方形都会有这些特征。
师:下面我用这两个长方形玩个小魔术。请大家看。(PPT出示下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透明长方形薄片,像这样重叠。
(学生动手操作)
生:看到了一个四边形。
师:对于这个四边形,你能确定什么?(PPT凸显中间的四边形)
生:有四个角。
生:有四条边。
生:对边相等。
生:(质疑)不能确定“对边相等”,只能确定“对边平行”。
师: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原来的两个长方形对边是平行的,这里的对边是原来长方形对边的一部分,所以也应该是平行的。但“对边相等”此时是得不到的。
师:还有什么能确定的吗?通过观察,我们能发现这个图形有“四个角”“四条边”,这是每个四边形都有的特征。(板书:四边形)这位同学还发现了这个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我们把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它,今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直观的了解。通过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实现边、角探究图形特征的视角迁移。同时通过两个长方形的重叠引入新课,将长方形特征中的“对边平行”直接迁移至平行四边形,又直指定义中“对边平行”这一本质,实现数学语言的精准表达。】
二、在合作探究中,明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特征呢?请大家拿出1号信封里的平行四边形,同桌两人一起来探究一下吧。(PPT出示探究要求)
探究要求:
1.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2.做一做,选择合适的方法验证你的想法。
3.说一说,把你的结论和同桌分享。
(同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我们通过测量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两条边长10厘米,另外两条边都是6厘米。
师:还有没有研究对边长度的同学,你们的发现呢?
生:我们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长12厘米,另一组对边长8厘米。
生:我们没有测量,而是把它对折后又对折了一下,这样也能看出相对的两条边是一样长的。
师:请同学们把目光聚集到这里,看这位同学的演示。
学生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如下图所示)
师:好方法。除了对边相等,有没有其他发现?
生: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中,有两个角是锐角,有两个角是钝角。
师:以你的平行四边形为例,指给同学们看一看。
(学生动手指并介绍,其余学生观察)
师:每个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都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
生:是。
(教师修改板书“直角”为“两个锐角、两个钝角”)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我们发现这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是相对的,不在一起。
师:指给大家看一看。(学生指)他们发现两个锐角是相对的,两个钝角也是相对的,都不靠在一起。
生:我们用量角器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发现两个锐角是相等的,两个钝角也相等。
师:大家动手量一量,看你们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这样的。
(学生动手测量,验证“对角相等”)
师: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修改板书“相等”为“对角相等”)
生:可以不用测量,我们是用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把角撕下来比的。
师:比的结果怎样?
生:对角相等。
师:还有发现吗?
生:我们发现四个角中,锐角加钝角等于180°。
师:其余同学想一想,有没有办法验证他们的结论?选择一种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动手测量或撕角拼角验证,并汇报)
生: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板书:锐角+钝角=180°)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比一比、拼一拼的方法,发现了边、角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道出了动手操作在学习中的作用。从“边”“角”两个维度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通过量长度、量角度、对折、撕角比角、撕角拼角等实践活动,发现了平行四边形边的长短关系、角的大小关系,还发现了“锐角和钝角的和为180°”这样的互补关系,超出了教师的课堂预设,这样精彩的动态生成源自于教师的放手、学生的实践。】
三、在直观想象中,把握平行四边形高的实质
师:咱们继续回到原来的两张长方形,如果这样不断地转动,可以得到许多个平行四边形。(PPT动画演示,并出示以下四幅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四个平行四边形,想一想这四个图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师:老师给大家都准备了这四个平行四边形,请拿出2号信封,同桌一起研究,看看这四个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生:边不一样长。
生:角不一样大。
师: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动作演示)它们放到一起,上边与上边对齐,下边与下边对齐。
师:谁能听明白?能不能用数学语言把这句话重新表达一下?
生:就是上边到下边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请大家看着大屏幕上的四幅图,想一想,上边到下边的距离为什么会一样呢?
生:都等于那个不动的长方形的宽。
师:平行四边形对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对应长方形的宽。(PPT动画演示,如下图)
师:除了上下对边的距离,换个角度,你还能看到什么?
生:斜着的两条边距离与旋转的长方形宽相等。
师:是的,这组对边的距离等于这个长方形的宽。(PPT动画演示)
小结: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PPT动画出示)
师:请拿出刚刚的四个平行四边形,画出它的一条高,把它的底和高指给你的同桌看。
(学生动手画高并和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虽然有“三角形高”的认知基础,但图形的高因其“不可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借助四个平行四边形的异同思辨,联系原来的两个长方形,从发现“平行线间的距离等于长方形的宽”这一结论切入,突破平行四边形高的教学难点。同时,依托长方形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高,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四、在深度思辨中,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用四根小木条钉成的长方形,请仔细观察。(实物操作后,PPT出示下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长方形被拉成了平行四边形。
师:在拉的过程中,什么东西没变,什么东西变了?
生:平行四边形边的长度没有变,都与原来木条的长度相同。
生: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在不断地变小。
师:是的,从左向右看三个图,高在不断变小。如果从右向左看呢?
生:高在不断地增加。
师:最多加到什么程度?
生:最多到长方形的宽。
师:刚才这些平行四边形都是由长方形木框推拉得到的。如果老师一开始就想用这四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想象一下钉成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
(PPT出示一组平行四边形)
师:用四根木条拼成平行四边形,能拼出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这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的特性。
师: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的特性,使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PPT出示图片)校园伸缩门、伸缩楼梯中的平行四边形不断改变形状,自如地开与合、升与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设计意图:苏教版教材在二年级时,已经预设了将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活动,其形成的“拉得动”“不稳定”这些表象,并不是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数学本质。在推拉、观察之后,通过拼摆的方式,让学生准确感悟“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特性”的数学道理。同时,将“易变形”这一数学属性与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进行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