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致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2021-06-02黄烨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电解质苏醒体温

文/黄烨

在结束手术治疗后,麻醉药物药效逐渐消失,患者意识渐渐清醒,也易被唤醒,可以自主呼吸,并处于稳定状态,但并不是所有患者术后均能尽快恢复意识,术后苏醒恢复时间一般在60~90min间,一旦超过了这个时间那么判定为麻醉苏醒恢复延迟[1],麻醉苏醒延迟会引发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受损、低氧血症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麻醉后患者能否及时苏醒成为研究的重点,也是衡量麻醉质量关键指标。本文主要分析造成麻醉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全身麻醉后发生苏醒延迟51例(观察组),51例患者从手术结束到完全苏醒时间125~310分钟,平均(175.23±22.60)分钟。ASAⅠ级全身麻醉患者10例(19.61%,10/51),ASAⅡ级22例(43.14%,22/51),ASAⅢ18例(35.29%,18/51),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昏迷患者,51例全麻苏醒延迟患者均为术前处清醒状态非脑外科患者,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全身麻醉后未发生苏醒延迟51例患者为对照组。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性别、合并严重疾病、手术时间、输液电解质紊乱、低体温、其他(手术前夜睡眠不足、药物过量等)等因素上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年龄(70.23±8.34)岁、合并其他疾病的88.24%、手术时间(168.25±31.76)min,电解质紊49.02%、低 体温35.29%、其他29.41%高于对照组的(63.20±9.20)岁、60.78%、(110.22±25.40)min、25.49%、17.65%、11.76%(t/x2=4.043、10.117、10.190、6.039、4.080、4.857,P<0.05),是导致苏醒延迟的因素,两组男性/女性49.02%/50.98%与52.94%/47.06%、体重指数(25.07±1.16)vs(25.20±1.09)无差异(x2=0.157,t=0.583,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全身麻醉患者资料比较

3 讨论

当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主要任务是尽快使患者在保证生命体征正常的状态下脱离麻醉状态,并恢复自主、清醒意识,实施全麻手术患者停止给药之后应在60-90min清醒[3],对于医务人员发出的指令动作能够做出有效回应,定向能力得到恢复,同时术前记忆也能够得到恢复,当全身麻醉清醒时间大于2h,患者并未对外界刺激做出有效反应,意识未出现恢复,即为苏醒延迟[4]。本组病例中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为以下方面:(1)年龄大,观察组年龄(70.23±8.34)岁高于对照组的(63.20±9.20)岁(t=4.043,P<0.05),说明老年患者是手术后苏醒延迟的高危人群,由于老年病患者各器官功能的衰弱,肝肾脏代谢作用缓慢,药物分布的容积下降,术后难免出现因麻醉用药的代谢延迟缓所致的苏醒延迟[5]。老年患者机体肝肾功能有所下降,不能正常的降解药物,部分药物会蓄积在体内,可导致苏醒延迟[6]。(2)观察组合并其他疾病的88.24%高于对照组的60.78%%(x2=10.117,P<0.05),受到其他疾病特殊病理生理的影响,会增加对药物的敏感性,或对麻醉药清除延缓,导致苏醒延迟[7]。(3)手术时间长 观察组手术时间(168.25±31.76)min高于对照组的(110.22±25.40)min(t=10.190,P<0.05),手术用时较长患者术中需要屡次追加麻醉药物,麻醉药剂量过大就会造成麻醉苏醒延迟[8]。(4)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年龄电解质紊乱49.02%高于对照组的25.49%(x2=6.039,P<0.05),在大量补液及大量利尿时导致电解质紊乱、低钾,均会延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可以引起术后苏醒延迟,与文献报道相似[9],手术应激会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异常,导致水中毒或低钠血症,同时会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昏迷等症状。高钙血症及高镁血症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致使患者昏迷;甲状旁膀功能低下时,发生低钙血症的同时会伴有颅内高压、精神变化等[10]。(5)体温过低也会导致苏醒延迟,低温会使抑制性药物的转化速度降低,麻醉药物溶解度增加,会延缓肌松药效的消退,进而导致苏醒延迟[11]。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为35.29%高于对照组的17.65%(x2=4.080,P<0.05)。(6)其他(手术前夜睡眠不足、药物过量等)观察组其他29.41%高于对照组的11.76%(x2=4.857,P<0.05)。

综上所述,由于导致患者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实施针对性措施避免苏醒延迟的发生:对于老年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在使用镇静、镇痛、肌松药时要考虑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他们之间的作用。术前深入分析患者手术方案,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案,术中密切根据手术医师的要求,提供规范化麻醉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格控制液体输注,避免电解质紊乱;通过进行低体温危险因素评估,提高监测频率,加强基础保温,实施复温干预以维持正常体温,提升患者体温。实施麻醉前巡视,如果患者在术前存在紧张心理,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导致患者在手术前夜保持良好睡眠。另外在对苏醒延迟进行处理之前,需要首先观察患者的实际状况,在排除昏迷之后并保障正常的呼吸循环再采取有效措施。系统地回顾病史和必要的临床检查将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因,通过全面考虑患者的用药史、术前存在的疾病和手术过程的特点,麻醉医师可以知道大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延长,然后采取正确的方法来确定或排除某一诊断。

猜你喜欢

电解质苏醒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植物人也能苏醒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NASICON型微晶玻璃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绿野仙踪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会搬家的苏醒树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