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病人心理干预效果探讨*

2021-06-02黄连欣蒙倩陈艳周家恩陈兆广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护士发生率评分

文/黄连欣,蒙倩,陈艳,周家恩,陈兆广

AF(心房颤动)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AF发生率明显增高。AF持续性发作会引发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增加致残率、致死率,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RFCA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AF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AF、RFCA手术缺乏正确、全面的认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术中不配合等不良情绪,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心理护理对患者精神、心理等多方面的关注度较高,始终将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的中心和主体,旨在于通过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生理应激反应。基于此,为探究心理护理在AF患者RFCA术中的护理价值,本文选定本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住院治疗的92例接受RFCA手术治疗的AF患者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住院治疗的92例接受RFCA手术治疗的AF患者,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试验组(46例):年龄在53-76岁,平均(64.52±6.34)岁;病程在3-10周,平均(6.52±1.24)周;受教育时间在8-16年,平均(12.62±1.05)年。参照组(46例):年龄在55-74岁,平均(64.58±6.31)岁;病程在4-11周,平均(6.61±1.21)周;受教育时间在9-15年,平均(12.59±1.01)年。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诊断标准:均符合《心房颤动基层诊疗指南》[2]中对“AF”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RFCA手术指征。②年龄在18周岁,不限性别。③沟通、认知能力均正常。④病程小于12周。⑤病历资料无缺失。⑥均知情,已同意并自愿参与此研究。

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滥用史、酒精依赖史者。②中途提出此研究者。③既往存在心脏手术史者。④存在语言、听力障碍者或文盲、耳聋者。⑤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⑧过敏体质者。⑨合并艾滋病、肺结核、梅毒等疾病者。

1.2 方法

参照组: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协助、督促患者完善RFCA术前准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加强切口观察,遵医嘱用药,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配合主治医师展开对症处理。

试验组:①术前心理干预:术前详细向患者介绍责任护士、主管医生、病区环境等,让患者尽快适应治疗环境,通过微信、宣传册等方式向患者介绍AF、RFCA相关知识,语言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及时以自身专业知识解答患者、家属疑问。护士应尽可能满足患者一切合理需求,增强患者内心安全感,对于存在恐惧心理的患者,护士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消除患者顾虑。②术中心理干预:导管室护士提前一天到病房做术前回访,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仪器设备、房颤消融技术团队情况、手术流程、全程患者需配合要点等。RFCA术局部麻醉时,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告知患者无须紧张,医护人员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工作者,必要时术中准确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让患者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RFCA手术。③术后心理干预:术后即刻告知患者手术成功,让患者安心,将患者安返至病房,告知家属穿刺侧的肢体应制动5-7h,穿刺动脉以沙袋压迫6h。护士应提前告知患者术后如果出现胸部隐痛感,不需要过于担心,属于术后正常反应,缓解患者焦虑、恐惧心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护理效果均在护理1周后评价,观察指标包括:(1)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以上)三类。Cronbach’sα系数是0.811,信效度良好。(2)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以上)三类。Cronbach’sα系数是0.827,信效度良好。(3)GCQ(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包括社会文化和环境、精神、心理、生理,以1-4级评分法评定,总分是112分,舒适度越高、分值越高。Cronbach’sα系数是0.804,信效度良好。(4)并发症总发生率:统计尿潴留、穿刺部位出血、血栓栓塞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 软件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SAS评分、SDS评分、GCQ评分),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总发生率)x2检验,以“[n/(%)]”表示,P<0.05,具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试验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与参照组比较,P>0.05;试验组护理后均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SAS评分、SDS评分对比(x±s分)

2.2 GCQ评分对比

试验组护理前GCQ评分与参照组比较,P>0.05;试验组护理后均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GCQ评分对比(x±s分)

2.3 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7%)低于参照组(17.39%),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预激综合征、器质性心脏病、红斑狼疮等疾病均为诱发AF的危险因素[3]。老年人群是AF的好发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AF发生风险会明显增高[4]。据不完全统计:我国7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AF的风险高达10%。RFCA手术虽然在AF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全面的认知,疾病发作时患者普遍存在无力、胸闷、心悸等不适,在疾病折磨等因素的影响下,患者会出现失望、悲观等不良情绪,增加临床护理难度。

常规护理将护理重点放在疾病监测、切口观察、遵医用药等多方面,存在被动、盲目、局限等特点,并不能及时消除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试验组护理后GCQ评分高于参照组,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7%)低于参照组(17.39%),P<0.05。表明心理护理在AF患者RFCA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分析如下:AF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严重的不良情绪又会加重AF患者原发病,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心理干预在术前多途径、多方法地向患者介绍AF相关知识,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术中及时向患者介绍术区环境,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心理暗示等方式增强患者内心安全感,减轻心理不良情绪,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安抚患者情绪,提前告知患者RFCA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避免患者因术后正常不适而出现严重的消极情绪、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RFCA手术治疗AF期间予以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护士发生率评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两种评分系统在脓毒症相关凝血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