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性照顾护理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1-06-02潘银芳陈凯星杜毓城

关键词:保温箱早产儿出院

潘银芳, 陈凯星, 杜毓城

(汕头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广东 汕头,515041)

早产儿因过早离开母体,其消化系统功能较弱,在喂养过程中易出现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症状。此症候群会阻碍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可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目前,临床尚无根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手段,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来增强其胃肠道蠕动,缓解其喂养不耐受症状。但早产儿常无法有效耐受药物,故临床主张对其辅以非药物干预方法,以促使其快速恢复[2]。发展性照顾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其强调基于新生儿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对新生儿的影响,为其开展全面且人性化的护理,促进其健康生长[3]。本研究将发展性照顾护理应用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干预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以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纳入标准:① 胎龄<37周;② 喂食后均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③ 生命体征稳定;④ 家长均充分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出生1 min的Apgar评分<7分;② 伴有先天畸形;③ 合并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④ 出生时体重>2.50 kg;⑤ 家长存在精神系统疾病。2组间性别、胎龄和分娩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时间为分娩后至出院前。护理人员将早产儿放入保温箱内,保温箱的温度控制在23~26 ℃,湿度控制在70%~80%。密切关注早产儿的生命体征,确保水电解质平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给氧指征,一旦发现早产儿呼吸停止时间超过15 s,立即进行低流量氧疗,直至其呼吸顺畅。定时对早产儿进行口服喂养和静脉营养干预。出院前1 d,对早产儿家长开展常规早产儿护理知识宣教,宣教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知识和日常照护知识等。

1.2.2 发展性照顾护理 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时间为分娩后至出院前。

1.2.2.1 鸟巢式护理 护理人员使用绒布制成椭圆形的“鸟巢”,将早产儿蜷缩于鸟巢内,模拟子宫内环境,并放入预热好的保温箱内。对早产儿进行仰卧位护理,使其四肢保持微曲状态。

1.2.2.2 减少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 早产儿病房内尽量保持安静,声音强度控制在60 dB以内,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开展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应尽量保持动作轻柔,各仪器报警音量调到最低。白天将病房内的窗帘掩上,降低室内亮度,并在保温箱外放置1个遮光罩,隔绝光照。

1.2.2.3 喂养护理 护理人员结合早产儿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宜的喂养方式,每次喂养前10~15 min,在其口腔中放置1个无菌橡胶奶嘴,训练其吸吮功能。

1.2.2.4 减轻疼痛 早产儿入院后使用静脉留置针,在行穿刺和采血等侵入性操作时给予其肢体护理。肢体护理时,护理人员用一只手握住早产儿的双膝,并将双下肢靠近躯体,用另一只手轻压上肢,并将其靠近前胸,使其呈屈曲位。在取下胶布等粘贴物时,避免用力过度。

1.2.2.5 抚触护理 护理人员每天于辐射保暖台对早产儿进行全身抚触,防止其受凉,抚触时间选在早产儿无不适或哭闹的时间段。抚触前,护理人员于掌心涂抹适量润滑油,抚触时动作轻柔,并用温柔的声音与早产儿交流,每次抚触时间为15 min,每天3次。抚触期间,一旦发现早产儿存在哭吵或呕吐等情况,立即停止。

1.2.2.6 家长定时探视 在避免早产儿受到干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家长探视早产儿的时间。对于身体恢复正常的早产儿,家长可穿上隔离服并戴好口罩,前往病房与早产儿进行接触,同时护理人员给予其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照护技能指导,提高家长对早产儿的照护能力。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2组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② 观察2组早产儿有无胃潴留、腹胀、呕吐和呼吸暂停情况,并统计总发生率。③ 测量2组早产儿入组时和出院时的头围、身长和体重,上述时间点各指标均测量2次取平均值。④ 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2组早产儿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服务态度(30分)、护理方法(30分)和护理效果(40分)3个维度,总分100分。总分>79分表示满意,60~79分表示较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2.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点发生率为16.28%,低于对照组的37.21%(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2组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入组时,2组间头围、身长和体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时,2组的上述生长发育指标的数值均大于同组入组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 2组家长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家长对服务态度、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4 2组入组时和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表5 2组家长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中尤为常见,主要是因为早产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胃肠道激素含量较少,胃肠道动力不足,进而出现胃潴留或呕吐等不良情况。上述不良情况可导致早产儿营养摄取受限,生长发育受阻[4]。因此,应及时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进行干预。吕小兵[5]的研究发现,发展性照顾护理对促进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对发展性照顾护理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以期为日后更好地对早产儿施护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发展性照顾护理可有效促进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病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究其原因:① 抚触早产儿皮肤和体表部位可有效刺激其中枢神经,促使其胃肠道蠕动增加。同时能促进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成熟,增强其胃肠道激素分泌活力,进而有助于减轻早产儿不耐受症状,减少胃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6]。② 每次喂养前,通过橡胶奶嘴对早产儿进行吸吮训练,可作用于口腔神经纤维,诱导其产生吸吮反射。加之选择适宜的喂养方式,能够尽快解除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缩短其住院时间[7]。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的头围、身长和体重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改善效果更显著,与张盈盈[8]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为,早产儿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不足,受到噪音或强光线等环境刺激,可致其血氧饱和度发生波动,体内生长激素分泌量下降,从而阻碍其生长发育[9]。而本研究对早产儿实施人性化环境护理,如控制病房内噪音大小、禁止人员随意进出病房、调低各仪器报警音量及保温箱外放置遮光罩等,可减少不良环境因素对早产儿的刺激,从而有助于其生长发育[10]。与此同时,采用绒布制成的“鸟巢”包裹早产儿,模拟子宫内环境和姿势,有助于减少其哭闹,促进其生长发育[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家长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采取发展性照顾护理可使早产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分析其原因为,发展性照顾护理将每个早产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适应其需求。同时尽可能排除环境因素的干扰,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能够提升家长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发展性照顾护理应用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干预中,可有效缩短其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其生长发育,且提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保温箱早产儿出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暖箱就是体外子宫,4种新生儿需要它
暖箱就是体外子宫,4种新生儿需要它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在保温箱里的日子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婴儿保温箱”公关助推美发动海湾战争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