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航空保险的影响研究
——来自某航旅企业航空保险业务的证据

2021-06-02刘韫尔陆宇婕

关键词:保险产品保单投保

杨 波,刘韫尔,陆宇婕

(南京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一、引言

航空保险主要涉及航旅企业所提供的航意险、航延险、旅行险、退票险、组合险等保险产品类别,是一种具有风险管理功能的金融产品,对于稳定和促进航空市场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航空保险与航空场景的高关联性赋予其对各类风险高度敏感的特征,尤其是流行性疫情、自然灾害、政治战争和恐怖袭击等突发公共风险事件的发生会使航空保险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全球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整体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各行各业均受到影响。航空业对外部冲击极度敏感,疫情封锁引起的客运量下降、航班停飞、航线缩减等现象都对其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打击[1]。不仅如此,航空市场的萎缩不可避免地将疫情冲击进一步传导至相关的行业领域,从机场业到航空维修业,甚至航空食品业,都因疫情冲击而面临重大风险。航空保险领域亦未能幸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国际保险市场造成前所未有的损失。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学者的目光多集中于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在行业分析中,文献多聚焦于旅游业、运输业、保险业等对外部冲击较敏感的行业,并未涉及航空保险这一行业交叉领域。在我国,包含航空业在内的交通运输业是保险需求最大的行业之一,反过来,保险业对其的经济拉动效果也较为显著,因而航空业与保险业间存在较强的产业关联。航空保险衍生于航空场景,兼具航空与保险两种行业特征,是应对航空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和保险业的重要增长点,理应得到关注,然而,航空保险在遭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如何评估和化解风险,又应如何渡过危机,却缺少可供参考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只有厘清以上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航空保险的功能和优势,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航空需求的释放,助力航空业和相关保险业的复苏和持续发展。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1)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疫情对航空保险产生的具体影响。现有文献多从宏观经济和行业的角度出发,定量分析也通常选用总量指标或行业数据,本文基于航旅企业的业务数据展开分析,得到的结论于微观主体而言更具实际意义。(2)聚焦于航空保险,从航空和保险两个行业角度分析疫情的影响路径,在丰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的同时,能够为复合背景下的细分领域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路径分析提供框架参考。

二、文献回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潜伏期长、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是我国前所未有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社会影响的相关研究中,已有文献对SA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MERS和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疫情均有涉及[2-7],研究发现,历次疫情均对相关国家的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尤其会干扰短期的经济运行。Bloom和Noy等学者认为,除疫情大规模暴发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外,公众的恐慌情绪和行为反应以及政府为防止疫情扩散而付出的代价也会对短期经济造成冲击[8-9]。

航空保险作为一种第三方航空附加服务,属于航空业与保险业的交叉领域,然而,就我国公共事件经济影响的研究现状而言,跨学科研究的成果很少[10]。回顾已有文献,尚无学者就航空保险展开研究,但对航空业和保险业均有所涉及。就航空保险的场景而言,航空业是典型的风险密集型行业,尤其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高度敏感[11]。回顾历次公共事件,民航运输业均受到剧烈冲击,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性且幅度要远大于同期经济的波动[12]。这是由于疫情下人们的谨慎态度和严密的防控措施会对外出行为形成抑制,导致交通客运需求下降[13],结果是以客运为主的民航业受影响远大于铁路和公路[14],加之此次疫情正值春节客运高峰,政策的及时下达和各地的迅速响应使其对航空业的冲击相较SARS更甚[15]。同时,考虑到航空保险的本质为保险,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金融产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不仅会给传统线下保险业务带来冲击,也会激发公众对健康风险的忧虑情绪和保障意识,因此产生的投保需求会使保险转化率有显著的上升[16]。除此之外,信息的不对称会进一步增加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往往会受到恐惧心理和社会机制的放大作用,导致公众拥有过高的风险感知而过度反应,促使投保意愿进一步提升[17-18]。综上可知,在疫情冲击下,航空保险需求所遵循的两种变动规律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梳理出公共卫生事件对航空保险的影响路径。

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路径的差异使我们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框架去分析历次疫情的经济社会影响,但SARS、流感与新冠肺炎同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方式和影响路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19],因此学者在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时,多以SARS、流感等事件为参照[20-21]。关于疫情影响的定量研究,陈子韬和张阿城认为研究疫情影响的思路和方法主要有现状解析、趋势预判、干预实验和模拟仿真四类[22]。其中干预实验为最常采用的方法[23-24]。此外,也有学者基于已有模型和理论建立独立的冲击模型对疫情导致的损失进行估计[20-21],并进一步对历次疫情经济影响的行业、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综上可知,现有文献对于疫情经济影响的研究以宏观和中观角度居多,且多针对某一特定行业,并未涉及航空保险等行业间交叉领域。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各领域正加速渗透融合,实务发展远远领先于理论研究,行业间细分领域研究的空白亟待填补。尤其航空保险作为航空业与保险业融合发展的成果,对保障航空安全和推动保险发展都有重大作用,以此为研究对象,不仅能够丰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相关研究,还能得到符合当下我国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的、更具实际意义的结论。有鉴于此,本文选择某航旅业头部企业作为航空保险微观经营主体的代表,基于其数据,运用ARIMA季节乘积模型建立干预模型,评估并进一步分析疫情对航空保险业务的影响,打破已有研究囿于某一特定行业局限的同时,为微观主体应对冲击提供经验总结与借鉴参考。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航空保险的影响路径分析

航空保险作为民航运输服务的附属保障服务,航空市场的不景气必然会传导至航空保险领域,但保险的根本属性决定了公众的保险认知和投保意愿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航空保险需求的变动规律同时具有航空与保险两个行业的基本特征,对其展开分析既不能剥离航旅出行的消费场景,也不能忽略其作为保险产品的本质。现从航空业和保险业的角度就疫情对航空保险领域产生影响的路径进行分析,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航空保险的影响路径

(一)疫情—航空客运量—保单量

随着我国经济抵御风险的韧性渐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冲击通常不会触及经济的根本,而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经济产生较为显著的短期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引发了运输这一派生性需求,因此对于包含航空客运在内的运输活动而言,外部冲击首先作用于需求端,而短时间内运输需求的锐减又会被供给端敏锐地察觉,并出于效率目的相应地减少供给,最终导致市场萎缩。

从需求端来看,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影响出行需求的首要因素之一[25]。一方面,突发事件的暴发会引发恐慌性传播这一集体性心理效应,在疫情下表现为公众对疾病的恐慌情绪和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导致公众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如主动减少出行。另一方面,为防止使疫情进一步扩散,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减少人员的聚集和流动,这些措施客观上也将对现有和潜在的航旅出行需求形成直接挤压。具体到民航业,航空运输的远距离流动特征以及对客舱环境安全性的担忧会加剧旅客的忧虑心理,隔离观察、封闭式管理以及文旅企业暂停经营等防控措施也限制了出行需求的实现,从而从主客观上共同导致航空出行意愿的低迷。从供给端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航旅需求的低迷会促使航空公司取消航班。停运停航、封城封路、交通管控等措施也直接影响了部分航线的执飞情况,民航起降架次和旅客运输量大幅下降,航空运力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而言,此次疫情在传播速度、规模、影响等方面远超非典,又考虑到疫情暴发于春节前夕,春运的叠加影响将使航空客运业务受冲击的程度显著超过非典时期。

作为典型的场景消费保险,航空保险与航旅场景之间存在明显的共生效应——航空保险的需求衍生自航旅出行,又能通过分担风险反过来刺激航旅需求增长,这一关系可在其数量多、频次高的投保特征上得到充分体现。并且,航空保险还是最受欢迎的航空附加服务,其与机票实质上是附加商品与主商品的关系,因此,航空保险保单量的变动与航空客运量的变动通常是同方向且基本同步的。考虑到航空业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了较深重的负面冲击,航空客运量急剧下降导致航空保险需求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萎缩。

(二)疫情—投保意愿—保单量

不同于其他行业,保险业凭借其风险保障的基本功能可以满足人们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激发的保障需求,成为少数逆势增长的行业之一,具体表现为短期承压、长期受利。就航空保险而言,随客票一同售卖的航意险、航延险、组合险等多为具有标准化合约的保险产品,因此疫情并不会对供给端造成太大影响,如不会造成承保能力和赔付能力下降等,而是主要通过影响公众的投保意愿作用于需求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显著提高公众对风险的感知水平,而风险感知恰恰决定了个体将如何来应对风险[17]。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恐慌等应激情绪会强化个体的风险感知,此时人们主观上认为风险发生的概率将超出心理阈值,结合前景理论提出的小概率迷恋现象,个体对风险的容忍程度将大大降低,并更倾向于投保以规避和转移风险[16]。与此同时,社会风险强化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风险信息的不完全获取、集体情绪和社会舆论的渲染都会加强人们感受到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公众过高的风险感知,引起过度反应,表现为个体投保意愿的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投保意愿的影响可以从历次疫情后保险业务快速增长的现象中得到证实,如非典疫情形势趋稳之后,5—7月的健康险月保费增速有极大提升, 分别高达309%、265%、158%,对提升国民的保障意识和保险需求构成了长期有利因素[26]。

除了风险感知水平,保险产品保障服务的有效性也是影响公众投保意愿的重要因素。服务有效性可以用消费者从商品中获得的效用来衡量,根据效用理论,理性的消费者通常会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使其最终能够从购买的商品中获得最大的总效用。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个体从既定的保险产品中会获得比正常状态下更大的效用,因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效用最大化会驱使个体主动增加对保险产品的消费。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暴发的背景下,人们会竭力避免因航途中感染而遭受风险或损失,对航空保险的投保意愿会有所增强,加之多数航空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中都新增了疫情保障的相关条款,如对首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的身故、全残提供最高20万元的保障金,进一步增加了航空保险的有效性,使投保意愿有明显的提升。

公众在冲击下能更为敏感地感知风险的存在,并从航空保险产品中得到更大的效用,从而产生相应的防护性行为反应,通常表现为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以及主动购买航空保险。这一路径产生的影响程度虽不及客运量骤降带来的冲击,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缓冲,能够部分抵消后者的负面影响。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航空保险影响的量化分析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疫情一方面通过挤压航空客运量导致航空保险需求萎缩,另一方面通过激发公众的风险保障意识使投保意愿得到提升。现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代表性航旅企业的业务数据,通过建立季节乘积模型展现疫情2020年各月的冲击程度,并对疫情前后的保单量、机票票量、投保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从数据的角度刻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航空保险干预的程度、路径和具体影响。

(一)疫情对航空保险影响的程度和趋势

选取2016年5月到2019年12月的44条航空保险月保单量数据建立时间序列,记为Xt。由Xt的时序图可以看出,数据整体呈现平缓的下降趋势,同时伴随以年为单位的周期波动,属于具有季节效应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图2)。因此,采用季节乘积模型对月保单量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

图2 序列Xt的时序图

1.季节乘积模型

季节乘积模型ARIMA(p,d,q)×(P,D,Q)s是ARIMA模型和随机季节效应(1)季节乘积模型中的季节效应具有广义性,相当于日历效应或周期波动,本文中的季节效应是指以周为周期的循环波动。的乘法组合。其中(p,d,q)为非季节部分,(P,D,Q)为季节部分,先对数据进行d阶非季节差分,用ARMA(p,q)模型提取短期相关性,再进行D阶季节差分,用以周期步长S为单位的ARMA(P,Q)模型提取季节相关性。将序列Xt的残差序列记为εt,有表达式:

(1)

其中

(2)

2.模型的建立与定阶

由于月保单量的变动趋势具有明显的以年为周期的特点,初步确定周期步长S的值为12,建立相应的ARIMA(p,d,q)×(P,D,Q)12模型。接下来为模型定阶,即确定参数p,d,q,P,D,Q的值。

首先对序列Xt进行一阶非季节差分,得到序列dXt,绘制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由图3可知,序列dXt不再具有趋势特征,实现了均值平稳,故判断d为1。

图3 序列dXt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

由于序列dXt仍然存在季节性,进一步对dXt进行一阶12步季节差分,得到序列sdXt,绘制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由图4可知,序列sdXt的自相关系数在滞后12阶处显著不为0,其余各阶滞后的相关系数基本都在95%的置信区域内,说明原序列Xt的季节性已经基本得到消除,故判断D为1。

图4 序列sdXt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

结合图3和图4,可以观察到,序列dXt的自相关系数在滞后12阶处显著不为0,偏自相关系数均落入2倍标准差范围;序列sdXt的自相关函数在滞后12阶后迅速衰减,偏自相关系数在滞后12阶处落在2倍标准差附近。由以上特征,可以判断p为0,q为1,P为0或1,Q为1,同时说明原序列Xt的确存在周期为12的季节性,周期步长S为12的判断是正确的。因此,原序列Xt的短期相关性和季节相关性可以分别通过ARMA(0,1)模型和步长为12的ARMA(0,1)或ARMA(1,1)模型提取,即季节乘积模型ARIMA(0,1,1)×(0,1,1)12或ARIMA(0,1,1)×(1,1,1)12,综合考虑拟合优度和BIC值两者,模型ARIMA(0,1,1)×(0,1,1)12更优。

表1 模型ARIMA(0,1,1)×(0,1,1)12和ARIMA(0,1,1)×(1,1,1)12的模型统计

因此选用ARIMA(0,1,1)×(0,1,1)12作为月保单量数据的拟合模型,表达式为:

(3)

3.模型检验

图5 序列sdXt的时序图

为了检验模型是否成立以及能否较好的拟合数据,还需对模型进行诊断。

(1)平稳性

如图5,从序列sdXt的自相关图与时序图可以看出,原序列的趋势性和周期性已经被消除,序列sdXt是平稳的。

(2)随机性

残差序列的随机性可以通过LB统计量可以检验。如图6,可知模型的残差序列εt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都在95%的置信区域以内,因此可以判断模型ARIMA(0,1,1)×(0,1,1)12的残差序列εt为白噪声序列,满足随机性假设。

图6 模型ARIMA(0,1,1)×(0,1,1)12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

(3)拟合度

模型ARIMA(0,1,1)×(0,1,1)12的可决系数为0.56,意味着模型在理论上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均方根误差与正态化BIC的值也均在合理范围内,可知模型实际的拟合效果也较好,图7同样直观地体现了这一点。

图7 模型ARIMA(1,1,0)×(1,1,0)12的拟合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图

综上,季节乘积模型ARIMA(1,1,0)×(1,1,0)12能够通过检验并较好地拟合样本数据。

4.基于模型预测值的分析

模型对2020年1月至12月的月保单量的预测情况如图8,可知无疫情状态下保单量变动的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在预测结果中均有体现。将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存在较大的偏离,真实值要显著低于模型预测值,说明疫情的确给航空保险业务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冲击。

在此基础上,计算航空保险月保单量的下降比例。如图9所示,疫情的负面影响在短期较为显著,尤其在2月至4月,保单量损失六至七成,随后,保单量受疫情影响的幅度渐小,9月至11月,保单量恢复约七成,直至12月再次受到河北、黑龙江等地区疫情反扑的负面影响。

图8 2020年各月月保单量的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的对比

图9 2020年各月月保单量的下降比例

(二)疫情对航空保险影响路径的数据印证

考虑到疫情冲击在短期更为显著,本文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26日(2)根据最新政策,航意险产品自2020年8月1日起全面下线,为稳定过渡,该航旅企业于2020年7月27日对航空保险产品进行测试性调整,将产品推送的重点从航意险转向组合险。为排除政策变动与产品调整带来的影响,本文选取2020年7月27日以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及2019年同期日度数据,以机票票量和投保率作为代表航空出行量和公众投保意愿的变量,分别从航空业和保险业的视角对该航旅企业的航空保险业务进行分析,更直观地展现疫情的影响及传导路径。

1.疫情下的机票票量与保单量

由于航空保险以航空附加服务的形式进行销售,疫情产生的冲击必然会通过航空出行量的变动传导至航空保险领域。本部分选取机票票量和保单量作为反映出行需求和航空保险业务量的指标,从航空业的角度研究疫情对航空保险的影响。

根据图10中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27日(3)由于2020年为闰年,而2019年非闰年,缺少2月29日的数据,故选取2019年1月1日至7月27日共208条数据,并从3月1日起数据依次向前填补一天,影响只限于日期标识,不会干扰数据的变动趋势和波动特点。期间该航旅企业机票票量与航空保险保单量的变动情况,可知无疫情状况下航空保险保单量与机票票量的变动特征高度一致。就整体趋势而言,航空保险保单量在春节前后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先下降后回升的过程,除夕当日,保单量随同机票票量降至最低水平,并于后一周内快速回升。这一现象可以由春运期间的客流特点解释:除夕作为节前春运的最后一日,大部分的返乡客运需求在此之前已经实现,之后,随着假期将尽,节后返工又带动了机票与航空保险业务量的回升。同时,保单量数据还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除去春节前后,保单量均呈现出以周为周期的循环波动,其中工作日为投保的高峰期,周末则为低谷期。结合2019年机票票量数据,可知这一特征来源于航空出行量的周期波动,由于该周期特征与我国工作日及差旅出行的一般规律高度相符,可以初步推断:正常状态下,差旅出行是产生航旅及相关保险需求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重要的节假日节点上,如清明节(4月5日)、劳动节(5月1日)和端午节(6月7日),机票票量和保单量都处于明显的低谷水平,亦符合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差旅出行减少的普遍事实。

图10 机票票量与航空保险保单量的同期对比

在此基础上,结合疫情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对2020年机票票量与保单量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知疫情的确对该航旅企业航空保险业务造成了显著冲击,在图像上表现为左高右低、左陡右缓的“勾状”曲线,同样与机票票量的变动趋势高度相符。具体而言,疫情的冲击在爆发初期最为显著,1月20日至2月中旬,即疫情最为严峻的阶段,航空保险业务受到剧烈的负向冲击,日保单量迅速下降并维持在极低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1月25日,即春节当天出现了单日投保高峰,结合机票票量的变动情况,可以推断:疫情对出行的抑制扰乱了春运的正常节奏,但中国人返乡过年的传统习俗仍使出行需求在春节当日发生短暂回弹,保单量亦在当天达到高峰。而随着疫情拐点到来,航空保险业务开始回升,并逐渐恢复了周期波动的特征。由此可以推断,公众出行需求的释放促进了机票与航空保险业务的回暖,其中,商旅出行的需求发挥了主要作用。除此之外,从图像中还观察到,保单量与机票票量于6月中旬一致发生了短暂下滑,这是由于北京地区再次小范围暴发疫情,鉴于这是疫情平稳后的第一次反扑,尽管迅速得到控制,但仍对航空保险业务造成一定冲击。

2.疫情下的投保率与保单量

客观风险的存在与保险需求的产生之间有一个重要环节,即风险感知,这一环节决定了人们对于风险是否有足够的认识以及是否愿意通过投保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而投保率(4)本文所提到的投保率为保险订单量与机票票量的比值,即投保率=保险订单量/机票票量。恰是最能体现风险意识和投保意愿的指标,因此,本部分通过投保率的比较和分析来研究疫情对旅客风险保障意识的影响。

图11反映了疫情前后航空保险投保率的变动趋势。结合图10和图11,可以发现在国内疫情暴发和国际疫情大流行的初期,航空保险的投保率迅速上升,这与上文对个体风险感知变化的分析是一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由于感到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人们会更加重视风险,同时对风险的容忍程度降低,因此会相应地增加对保险的需求,体现为投保意愿的快速上升。同时,疫情暴发期过后,投保率发生回落,这是由于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创伤和教训往往保持较强的短期记忆,长期中则逐渐淡化,导致投保意愿又会有所回落。至于投保率在2月中旬出现的短时间的下降,可能是当时航空市场正处于疫情冲击下的低谷期,保险公司也普遍未提供新冠疫情的相关保障,且在推迟复工的防控措施下,公务差旅的减少使航空出行人群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对航空保险的需求降低。

整体上,疫情后投保率稳定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符合疫情能够激发公众风险意识与投保意愿的论断,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保单量和机票票量变动存在的微小差异:在投保率有所提高的情况下,相比机票业务而言,航空保险业务在回升初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保单量数据的波动也更为明显。

由以上分析,可知“疫情—航空客运量—保单量”和“疫情—投保意愿—保单量”的传导路径是存在的。疫情下,航空保险受到剧烈冲击,保单量与代表航空客运量的机票票量同步变动,图像呈“勾状”曲线;同时,整体投保率数据的明显提升也印证了疫情的确能增加公众的风险意识和投保意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疫情给航空保险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保单量回升过程中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险种等特征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航空保险作为较为成熟的场景化保险,其保险产品多种多样,消费者在选择上也有较大的自主性,因此,本部分基于航空保险的产品种类、价格水平和航线分布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航空保险的具体影响。考虑到该航旅企业于2020年7月初对推荐页保险产品的排序进行了小流量的调整测试,尽管这一调整于整体业务的影响很小,但在涉及具体产品种类和价格水平时会形成较大干扰,因此,仅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的日度数据进行分析。

1.基于保险产品种类

该航旅企业所提供的航空保险产品可分为航意险、组合险、旅行险、航延险、退票险五类,基于以上产品种类的划分对保单数量进行统计并绘制折线图。由图12可知,航意险是最热门的航空保险产品,其次是组合险,余下的旅行险、退票险和航延险保单量较少。从保单量数据来看,航延险占比在七至八成,组合险占比约两成,旅行险、航延险、退票险三者总的占比在3%至9%的范围内浮动。

图11 该航旅企业航空保险投保率

图12 基于保险产品种类区分的保单量

可见,疫情发生前后,人们对于机票保险产品的种类偏好并无变化,航意险和组合险始终是最受青睐的两类保险产品,疫情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类保险产品上:航意险和组合险保单量数据的变动趋势与总保单量基本一致,其中航意险由于占比较大,其波动要更明显一些。同时,余下三类保险产品保单量的排序从旅行险、航延险、退票险变为航延险、退票险、旅行险,其中旅行险的保单量在3月中旬发生逆转性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直至6月开始小幅回升。这一现象说明疫情的确能够通过影响航旅需求而作用于航空保险,同时也体现出在引领航空保险回暖的各类需求中,旅游出行并不占据主要地位。

2.基于价格水平

根据保费价格,选定20元、30元、40元、50元、80元和95元共六档价格水平,分别统计保单量并绘制折线图。

由图13可见,不同价格水平下保单量的变动情况符合整体趋势,其中30元和40元价格水平下保险产品的保单量要显著高于其他价格水平下的保单量。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至6月上旬,30元保险产品明显更受欢迎,而在此之后,40元保险产品转而领先并维持了这一优势。

综合不同保险产品的价格与保障条款可以判断,性价比是旅客在投保航空保险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保费合适、保额合理的保险产品会受到大多数投保人的青睐。同时,这一现象体现出疫情过后投保人可以接受更高的价格水平,说明公众整体的风险保障意识有明显提升。

图13 基于价格区分的保单量

3.基于航线

由于国内外疫情的发展并不同步,因此有必要进行国内、国际航线的区分,分别统计保单数量并绘制折线图。

由图14可知,国内航线保单量数据与总体数据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而国际航线保单量的变动情况则发生了较大的偏离,呈现出下降的长期趋势,期间,两次回国高峰(2月4日和3月14日)前后,国际航线航空保险保单量有较显著上升,其后一直处于极低的水平,且截至7月底仍未见明显的恢复迹象。

图14 基于航线区分的机票票量与保单量

结合机票票量数据,可知国内、国际航线的保单量与各自机票票量的变动情况是相符的,说明出行需求的确是影响航空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国内、国际航线保单量呈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变动趋势则可以从投保率的角度加以说明。如图15所示,国内航线航空保险投保率相对稳定,仅在疫情发展初期短暂性地上升2至3个百分点,疫情平稳后又逐渐回到原先水平;相比之下,国际航线航空保险投保率的变动则更为显著,尤其在3月11日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全球大流行后,国际航线航空保险投保率迅速上升,最高峰时达到原水平的3.7倍左右。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个人的投保意愿更多地与疫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同一时间下,若所在地区疫情形势较为严峻,人们的投保意愿也会相对较高,若所在地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投保意愿则会有所回落。

图15 基于航线区分的投保率

综上,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会对航空保险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其程度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态势高度相关,即在暴发初期影响最为深刻,之后随着形势得到控制而逐渐消减。在这一过程中,保单量与机票票量的变动高度一致,且投保率出现显著上升,映证了“疫情——航空客运量——保单量”和“疫情——投保意愿——保单量”的传导路径。结合航空保险产品的不同特征,受出行减少影响,航意险和组合险受冲击相对更大,同时,风险意识的提升也促使投保人接纳更高的价格水平。此外,国内外疫情的发展趋势也使得不同航线航空保险存在鲜明差异,相对于国内,国际航空保险市场受冲击更为深刻和持久。

五、结论与建议

随着我国民航市场体量不断扩大、保险逐渐普及,航空保险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对航空保险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疫情下的航旅数据,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航空保险的影响及其路径展开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第一,航空保险的复合性特征决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并非通过单一渠道实现。航空业作为对外部冲击极度敏感的行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任何动向都会通过出行量的变动迅速传导至航空业并得以体现,进而传递至航空保险领域,同时,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下公众拥有了更高的风险认知,从航空保险产品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效益,进而倾向于订购航空保险。

第二,数据分析的结果印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航空保险的影响路径,并清晰地展现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确在短期内对航空保险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且有一定的持续性。基于ARIMA季节乘积模型对无疫情状态下保单量的预测可知,此次疫情冲击在2010年2—4月最为显著,保单量损失近七成,随后逐渐减弱,直至12月因疫情反扑又有所增强。

第三,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同细分场景及特征下保险产品受影响的程度有所差异。就产品种类而言,航意险和组合险受到的冲击要大于旅行险、航延险和退票险;从航线的角度来看,国内航空保险市场率先进入复苏阶段,且商旅出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而国际航空保险市场受境外疫情持续发酵的影响仍受到冲击。

在此情况下,航空保险相关领域微观主体如何在冲击中谋求生存并共同推动航空保险稳步渡过危机健康持续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从消费场景来说,民航业应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减轻短期冲击和加快“重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民航业面临着客运量在短期内快速下降和回升乏力的困境,航空保险作为航旅场景下的附加商品,必然会同步受到影响。因此,一方面,航空公司应当保证客舱环境的安全性并通过日常宣传引导公众意识到这一点,最大限度消除乘客对航空出行的安全顾虑,减少因不必要的恐慌和过度反应导致的航空需求骤降。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通过供给侧航空产品的创新来拉动需求回升,加快民航市场复苏进程。如2020年6月,东航首创性地推出了“随心飞”产品,每周平均兑换机票达十余万张,随后多家航司陆续推出类似产品,有效破解航空业运力严重受限、需求急转直下、现金流紧张的困境[27]。

从保险产品提供方即保险公司的角度而言,应当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特征进行保障条款的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致的风险区别于常态的航空安全风险,并不为原先的航空保险产品条款所涵盖,然而,保险产品能否提供充分的保障才是决定投保人是否投保的关键因素。因此,面对这一风险,保险公司作为航空保险产品的设计者,应针对传染性疫情潜伏期即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广泛的风险特征,及时对责任条款进行调整扩充,满足投保人的风险保障需求。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当把握住疫情带来的机遇,历史上历次重大灾难后公众的风险意识都有显著的提升,但风险意识的持续性却有所不同,启示着保险公司应在公众风险认知普遍增强的时期加强宣传,深化公众对保险的认知,树立运用保险进行风险管理的长久理念。

作为经营主体的航旅企业应当将重心放在航空保险产品的营销和推介上。航旅企业作为连接投保人与航空保险的桥梁,应对航空出行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各类航空保险产品进行充分的介绍,并充分发挥流量优势,结合平台数据和技术手段实现航空保险产品的精准推送,减少投保人寻求保障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推动保险的普及。此外,航旅企业要紧跟实时动态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业务板块和经营策略,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引导行业及相关领域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保险产品保单投保
我国发展寿险保单贴现的道德风险难题及其破解
急用钱,试试人身险保单贴现
互联网财险投保者
保监会:险企不得开发承保投机风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