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1-06-01刘冰冰

艺术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互联网

刘冰冰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面临着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改革契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数字技术、互联网、新媒体成为社会新的组成部分,不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大众对艺术、审美、技术等多方面需求不断增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而工作室制育人模式以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学理念,为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思路,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路径,笔者通过对黑龙江财经学院书法工作室的调研及对其三年发展历程的跟踪,探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内涵所在、如何构建及积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工作室制 人才培养

工作室使教师和学生在一个自由、现实、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与学的过程,根据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形成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下时代、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有效地将教学与社会结合、与市场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工作室制人才培养要依托互联网+的大环境,将互联网+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凸显出来,两者有机结合,将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发展现状——以黑龙江财经学院艺术系工作室为例

目前很多高校设计类专业都在积极尝试建立工作室,对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对比,笔者调研书法工作室所在的黑龙江财经学院艺术系,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包括名师工作室、专业工作室、创业工作室和校企合作工作室四层次的工作室格局,学生根据兴趣自愿加入工作室学习,以师徒传承的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聘请行业专家及教学名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充分发挥专家名师向心、示范和引领作用;专业工作室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模式,由专业教师带队,全程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通过比赛,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的同时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有更好的了解,增强专业自信;创业工作室是在大三群体中选拔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设计能力较强的同学,通过专业化指导,从而实现学生设计项目的孵化,学生带着自己的设计项目参与招标,增强学生市场感知力,让市场和营销以倒逼的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校企合作工作室通过企业导师的实际设计项目,让学生进行实战,有效地将实践与市场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市场动态的同时,认清自身专業能力。四层次工作室格局打破专业的边界、课程的边界、课堂的边界,能够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效促进专业教师及时更新实践经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有效解决教学与行业、学生入口与出口出现的断层问题,实现教学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轨。

黑龙江财经学院书法工作室于2017年建设完成,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展现出独特传统的文化特色和传统的艺术魅力,书法工作室顺应时代发展,采用工作室制育人模式的同时与互联网+同行,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书法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国家级、省市级学科竞赛,产业项目纳入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书法工作室将古老的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当中感受书法艺术魅力,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引导学生将书法、美术、设计融通:将书法艺术与包装设计融合,将传统的书法元素融合到包装设计中,撇捺毫厘之间彰显作品设计感;将书法艺术与陶瓷设计融合,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历史源远流长,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两个古老的“朋友”相遇,擦出绚烂的设计火花,焕发出陶瓷装饰设计的新韵味。

二、以工作室为载体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以师徒关系传承技艺,该教学模式认为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产进行有机结合,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缺失实践动手能力,要将两者置于同等地位。工作室的选择取决于学生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此时工作室负责人或专任导师将自己的身份转变为“师傅”,带领“学徒”即学生们在工作室中学习,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从中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当下,相对于艺术类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工作室制无疑是一种更好的路径,但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接受时代和市场的考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机遇也是挑战,互联网+时代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其不只给市场带来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引发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将工作室制育人模式与互联网+时代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服务。

“以学生为主体”是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学生参与工作室管理,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发言权,由被动变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专业导师退到辅助指导的位置,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对于“师傅”的知识可以质疑和反驳,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夯实所学知识,彻底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现状,促进教和学、理论和实践的生态良性发展。工作室制育人模式的发展以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为依托,并与其融通结合,将数字媒体、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促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互联网+与工作室制的结合,必将开启艺术设计类专业育人模式的新纪元。

三、以工作室为载体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互联网+环境下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应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以满足市场对具备多元知识结构设计人才的需求,根据设计学科的知识体系及综合性强的特点,依托新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市场的趋势、走向,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不能停滞在传统教学科目里,原有的课程体系将被打破重组,根据时代背景、市场、行业需求设置课程,对于一些老旧且实用性弱的课程予以替换,加入新的符合时代和行业需求的课程,将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时代新宠与设计专业有机结合。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中主要是对实践课程环节进行分解与重组,原有的实践教学多是教师提供虚拟的实践项目,学生中规中矩的完成项目,而现在的实践教学引进企业实际课题项目,学生以设计师或者是公司员工的角色,组队或独立模拟公司项目流程来完成,工作室具有教学和职场的双重职能。使学生在与职场零距离接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可以在课程体系融入学科专业竞赛,学科专业竞赛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学科竞赛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能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及不同课程特色,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合理嵌入思政育人要素,引导学生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开展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信念。

2.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型导师团队的建设,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说教师团队的构建很大程度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成败。“双师”意味着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这对导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更加高标准,双师型导师除了可以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可以作为某个设计项目的导师——设计总监。教师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具备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水平,故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尤为重要,但目前高校教师多以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市场、对行业的敏感度。根据工作室需要,教师可以以参加培训、顶岗进修的方式深入企业行业中去;承接工程项目;聘请行业资深专家进入工作室授课、做专题讲座或担任工作室导师,为校方教师团队增加新鲜血液,完善教师结构;加强同类院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构建一支符合工作室要求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于教师而言,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素养、较好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还要能够对项目进行设计开发、组织、管理和运作,能够完成微课、慕课的制作和管理,这都需要教师不断的加强专业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网络平台与工作室融合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学方法也进入了新纪元,在线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渐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庞大的互联网体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利用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为己所用,但同时信息的筛选,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专业的意见。黑龙江财经学院书法工作室根据时代要求和专业需求正在建设一门线上课程,该课程建设完成后,将直接服务于书法工作室和学院美育教育,线上课程的建立和使用,将带来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四、工作室制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打破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课余的时间在工作室中进行专业学习和创作,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场所,学生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专业和创作设计能力。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打破专业的边界、课程的边界、课堂的边界,工作室之间是相互融通的,彼此独立却又紧密联系,学生选择工作室,不再受到专业、课程的限制,参与工作室的项目并进行管理,是工作室的主人和管理者,是学习的主体。

鼓励教师将学科竞赛融入课堂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一部分,选择优秀的学生作品参加學科竞赛,近年来书法工作室的学生多次参加省、市级学科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科竞赛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自主设计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设计自信,累积实战经验。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让教师能够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产学合作中加快专业和课程的练习,打造出一支“双师型”队伍,同时以倒逼机制,迫使教师不得不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应对企业的需求,行业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需求。

营造学院艺术文化氛围,助力大学生美育教育。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工作室的建立有效的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艺术,定期举办的书法展及书法讲座,为学院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的同时推进大学生美育教育工作,做到在审美中育人、在育人中审美。

五、存在问题

工作室制目前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并且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工作室制存在起步晚,有悖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维观念,受制于国内的教育体制等问题,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要融入中国的教育的体系,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工作室负责人的选拔及培养,应严格挑选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双佳的教师做工作室负责人。须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及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后做到处事灵活,了解当前企业、行业及市场的需求,这种理想化工作室负责人的选拔难度高,培养耗时长。目前很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师育人前,应该先以一个设计师的视角,审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工作室的不同类型和格局决定了校企合作工作室必然会成为其中一员,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该如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通过怎样的方法让校企双方达到双赢目的,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如何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怎样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建立管理制度保障等问题,都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的探索。

结语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一种新生模式,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不分伯仲,甚至在一些专业中,实践要重于理论,所以其主要针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更改和创新,教师在实践中授课,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企业在实践中获利。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冲击和变革,那么这个“外来户”就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融入中国的教育体制,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时代需求,这条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付百学.艺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5,4(2).

[2]王冠雅.“互联网+”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学心得,2018(23).

[3]齐兴龙.设计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美术大观,2017(7).

[4]杨晓红.以校企联动为导向的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包装世界,2019(5).

[5]沈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对策研究与实施[J].教学心得,2019(21).

[6]李晓晨.“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模式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0).

[7]盛静.“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三创”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3(8).

[8]付百学.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2(3).

[9]陈菁菁.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艺术科技,2017(9).

[10]杨慷慨.“互联网+”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

[11]江哲风.新一代数字技术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20(4).

[12]翟蕾蕾.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J].山西教育高教版,2016(9).

[13]张宝华,金雅庆.高校“艺术设计工作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装饰(理论),2016(10).

[14]陈荣华.“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6).

[15]苗润琳.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卷宗,2014(11).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备案课题,课题名称《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书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GJD1319018。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互联网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模式研究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